定位支撑部件切换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32829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8 0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定位支撑部件切换用结构,包括多面体和转轴,多面体套接于转轴上,所述多面体为棱柱结构,多面体的截面为正多边形,多面体每个面的外壁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定位部件的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后续车型追加,实现了标准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生产加工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定位支撑部件切换用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汽车车身厂同一台夹具生产不同车型时,需采用不同部件进行翻转切换。针对多车型时,定位支撑部件固定件局限性大。当生产的车型更换时,定位夹具与其固定件需一同做出更换,为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切换机构复杂笨重,消耗了大量工时和增加设备成本;同时对生产车型品种数量有较高要求,一般最多只能同时生产2-3种车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定位支撑部件切换用结构,便于后续车型追加,实现了标准化。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定位支撑部件切换用结构,包括柱状多面体和转轴,多面体套接于转轴上,所述多面体为棱柱结构,多面体的截面为正多边形,多面体每个面的外壁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定位部件的安装孔。所述多面体中心设置有用于套接转轴的圆形通孔,转轴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多面体的通孔内壁上设置有与转轴限位件相配合的限位槽,限位件卡设于限位槽内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与多面体对应配合的限位环,多面体的端部设置有与限位环相配合的螺纹孔,多面体和限位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孔沿多面体的轴线均匀间隔分布。本技术采用多面体作为定位支撑部件的固定件,每个面上均设置有安装孔,用以安装不同的定位支撑部件。多面体套接于转轴上且可随转轴进行转轴,操作人员通过旋转转轴调整多面体的工作面,即可实现不同定位支撑部件的切换,迅速便捷。转轴上固定设置限位环,限位环固定套接于转轴外部,限位环又与多面体的端部固定连接保证八面体与转轴之间不发生轴向上相对位移;限位件固定设置于转轴外表面与多面体上限位槽配合,有效保证多面体与转轴之间不发生径向上相对位移,有效保证本技术的整体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a;图2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b;图3是本技术安装示意图1-多面体,2-安装孔,3-限位槽,4-螺纹孔,5-转轴,6-限位环,7-限位件,8-定位支撑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它们不对本技术构成限定。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定位支撑部件切换用结构,包括多面体1和转轴5,多个多面体1可均匀间隔套接于转轴5上。本实施例的多面体1为八面体结构。所述多面体1为棱柱结构,多面体1的截面为正八边形,多面体1每个面的外壁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定位部件的安装孔2。所述安装孔2沿多面体1的轴线均匀间隔分布。每个多面体1均可安装多个不同的定位支撑部件8,通过将不同定位支撑部件8设置于不同的多面体1的不同面上,可实现多套定位支撑部件8的安装。所述多面体1中心设置有用于套接转轴5的圆形通孔,转轴5穿过圆形通孔,有效支承多面体1。转轴5上设置有长方体状的限位件7,所述多面体1的通孔内壁上设置有与转轴5限位件7相配合的限位槽3,限位件7卡设于限位槽3内并与其固定连接,有效保证多面体1与转轴5之间不发生径向上相对位移。所述转轴5上设置有与多面体1一一对应配合的限位环6,多面体1的端部设置有与限位环6相配合的螺纹孔4,多面体1和限位环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限位环6有效保证多面体1与转轴5之间不发生轴向上相对位移。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位支撑部件切换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多面体(1)和转轴(5),多面体(1)套接于转轴(5)上,所述多面体(1)为棱柱结构,多面体(1)的截面为正多边形,多面体(1)每个面的外壁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定位部件的安装孔(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位支撑部件切换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多面体
(1)和转轴(5),多面体(1)套接于转轴(5)上,所述多面体
(1)为棱柱结构,多面体(1)的截面为正多边形,多面体(1)
每个面的外壁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定位部件的安装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支撑部件切换用结构,其特征在
于多面体(1)中心设置有用于套接转轴(5)的圆形通孔,转轴(5)
上设置有限位件(7),所述多面体(1)的通孔内壁上设置有与转
轴(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翔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