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钢吹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15648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钢吹扫装置,所述带钢吹扫装置包括:第一工作辊,所述第一工作辊设置在带钢通过面的一侧;第二工作辊,所述第二工作辊设置在所述带钢通过面的另一侧;防缠导板,所述防缠导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辊的一侧,所述防缠导板上设置有第一吹扫喷嘴;第一吹扫梁,所述第一吹扫梁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辊与防缠辊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吹扫喷嘴的喷孔为线状,吹扫范围为700~1600mm;所述防缠导板与所述第一工作辊之间的距离为3~5mm,以增大所述第一吹扫喷嘴的气流吹扫能力,吹扫所述带钢上表面边部,通过所述第一吹扫梁吹扫所述带钢的下表面,消除所述带钢表面的平整液,提高所述带钢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冷轧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带钢吹扫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冷轧生产中,为了改善带钢机械性能,扩大带钢的塑形变形范围,防止带钢在冲压加工时出现延展,需要利用平整机对带钢进行平整。所述平整机对带钢进行平整的实质是一种小压率为0.5%?4%的二次冷轧变形,经过再结晶退火后的带钢以较小的变形量进行轧制,以消除屈服平台和轻微的波浪,同时得到满足要求的表面结构。一般来说,平整机利用平整液对带钢进行平稳轧制,平整机架下部安装有平整液收集盘,以将使用后的平整液收集并排放到废水坑中。而由于平整机本身的设计存在一些缺陷,目前,在对带钢进行平整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平整液残留在带钢表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带钢产品的质量。因此,如何对平整机的吹扫装置进行改造,优化吹扫系统的结构,对改善带钢表面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钢吹扫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平整机对带钢进行平整时,带钢表面残留平整液,进而影响带钢质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钢吹扫装置,所述带钢吹扫装置包括:第一工作辊,所述第一工作辊设置在带钢通过面的一侧;第二工作辊,所述第二工作辊设置在所述带钢通过面的另一侧;防缠导板,所述防缠导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辊的一侧,所述防缠导板上设置有第一吹扫喷嘴;第一吹扫梁,所述第一吹扫梁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辊与防缠辊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吹扫喷嘴的喷孔为线状,吹扫范围为700?1600mm ;所述防缠导板与所述第一工作辊之间的距离为3?5mm,以增大所述第一吹扫喷嘴的气流吹扫能力,吹扫所述带钢上表面边部,通过所述第一吹扫梁吹扫所述带钢的下表面,消除所述带钢表面的平整液,提高所述带钢的质量。上述方案中,所述防缠辊设置所述带钢通过面的另一侧,靠近所述防缠导板一端。上述方案中,所述带钢吹扫装置还包括:第二吹扫喷嘴;其中,所述第二吹扫喷嘴设置在所述第一吹扫梁上,所述第二吹扫喷嘴与所述第二工作棍棍缝的距离为145?155mm。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吹扫喷嘴与所述第一吹扫梁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75°。上述方案中,所述带钢吹扫装置还包括:第三吹扫喷嘴、第一中间辊;其中,所述第三吹扫喷嘴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辊与所述第一中间辊之间,用于吹扫所述第一工作辊与所述第一中间辊的辊缝。上述方案中,所述带钢吹扫装置还包括:转向辊、第二吹扫梁;其中,所述转向辊设置在所述带钢出口处带钢通过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吹扫梁设置在所述防缠导板与所述转向辊之间,用于吹扫所述带钢的上表面。上述方案中,所述带钢吹扫装置还包括:第三吹扫梁;其中,所述第三吹扫梁设置在所述带钢出口处带钢通过面的另一侧。上述方案中,所述带钢吹扫装置还包括:第一喷射梁、第二喷射梁;所述第一喷射梁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辊另一侧;所述第二喷射梁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辊的另一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钢吹扫装置,所述带钢吹扫装置包括:第一工作辊,所述第一工作辊设置在带钢通过面的一侧;第二工作辊,所述第二工作辊设置在所述带钢通过面的另一侧;防缠导板,所述防缠导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辊的一侧,所述防缠导板上设置有第一吹扫喷嘴;第一吹扫梁,所述第二吹扫梁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辊与防缠辊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吹扫喷嘴的喷孔为线状,吹扫范围为700?1600mm ;所述防缠导板与所述第一工作辊之间的距离为3?5mm,以增大所述第一吹扫喷嘴的气流吹扫能力,吹扫所述带钢上表面边部,通过所述第一吹扫梁吹扫所述带钢的下表面,消除所述带钢表面的平整液,提高所述带钢的质量,如此,可以彻底消除带钢表面残留的平整液,满足了生产需要,提高了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钢吹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缠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吹扫喷嘴的布放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吹扫喷嘴的布放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吹扫管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工作辊;2-第二工作辊;3_防缠导板;4_第一吹扫喷嘴;5_第一中间辊;6-第一吹扫梁;7_防缠辊;8_第二吹扫喷嘴;9_第三吹扫喷嘴;10_转向辊;11_第二吹扫梁;12-第三吹扫梁;13-第一喷射梁;14-第二喷射梁;21_螺栓;22_科恩达腔;23_导水槽;51_第一管道;52_第二管道;53_第三管道;54_第四管道;55_第五管道;56_第六管道;57_第七管道;58_第八管道;L1-第一距离;L2-第二距离;L3_第三距离。【具体实施方式】在对带钢进行平整的过程中,为了消除带钢表面残留的平整液,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钢吹扫装置,所述带钢吹扫装置包括:第一工作辊,所述第一工作辊设置在带钢通过面的一侧;第二工作辊,所述第二工作辊设置在所述带钢通过面的另一侧;防缠导板,所述防缠导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辊的一侧,所述防缠导板上设置有第一吹扫喷嘴;第一吹扫梁,所述第二吹扫梁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辊与防缠辊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吹扫喷嘴的喷孔为线状,吹扫范围为700?1600mm ;所述防缠导板与所述第一工作辊之间的距离为3?5mm,以增大所述第一吹扫喷嘴的气流吹扫能力,吹扫所述带钢上表面边部,通过所述第一吹扫梁吹扫所述带钢的下表面,消除所述带钢表面的平整液,提高所述带钢的质量。下面通过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钢吹扫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工作辊1、第二工作辊2、防缠导板3、第一吹扫喷嘴4、第一中间辊5 ;其中,所述第一工作辊I设置在带钢通过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工作辊2设置在所述带钢通过面的另一侧。所述防缠导板3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辊I的一侧,用于对第一工作辊I及第二工作辊2进行防缠保护。具体地,在冷轧生产过程中,常常会有带钢断带和缠绕发生,而带钢断带和缠绕对平整机组设备的破坏极大,其中,最容易受损的是第一工作辊I及第二工作辊2,为了保护第一工作辊I及第二工作辊2在工作过程中不受事故的伤害,通常利用防缠导板3对所述第一工作辊I及第二工作辊2进行保护。这里,为了增大所述第一吹扫喷嘴4的气流吹扫能力,吹扫所述带钢上表面边部的平整液。如图2所示,通过调整所述防缠导板3 —端顶部的螺栓21来调整防缠导板3的初始位置,使得所述防缠导板3与所述第一工作辊I之间的第一距离LI为3?5mm,科恩达腔22的缝隙为0.4mm。其中,所述第一吹扫喷嘴4的喷孔呈线状,吹扫力为30N ;所述第一吹扫喷嘴4使用全不锈钢精制而成,空气动力学槽沟设计使得压缩空气得到可以最佳利用,在增大吹扫范围的同时产生最低的噪音。另外,因所述防缠导板3与第一工作辊I之间是有间隙的,平整液飞溅后可以通过该间隙落到带钢上表面,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当所述防缠导板3与所述第一工作辊I之间的第一距离LI为3?5mm,科恩达腔22的缝隙为0.4mm时,能将所述间隙封住,防止平整液滴落至带钢上表面。如此,即使在平整液喷涂量增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吹扫喷嘴4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吹扫效果。另外,为了防止防缠导板3的导水槽23内的液体溢出至带钢表面,本实施例利用钢板条增大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钢吹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钢吹扫装置包括:第一工作辊,所述第一工作辊设置在带钢通过面的一侧;第二工作辊,所述第二工作辊设置在所述带钢通过面的另一侧;防缠导板,所述防缠导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辊的一侧,所述防缠导板上设置有第一吹扫喷嘴;第一吹扫梁,所述第一吹扫梁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辊与防缠辊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吹扫喷嘴的喷孔为线状,吹扫范围为700~1600mm;所述防缠导板与所述第一工作辊之间的距离为3~5mm,以增大所述第一吹扫喷嘴的气流吹扫能力,吹扫所述带钢上表面边部,通过所述第一吹扫梁吹扫所述带钢的下表面,消除所述带钢表面的平整液,提高所述带钢的质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鹏张永国王占军胡欣宇李鑫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