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齿圈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1366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齿圈安装结构,在毂盘(1b)上一体形成有四个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安装柱(1d),安装柱(1d)的端面低于毂盘(1b)的对应端面,形成沉槽(1e);在后齿圈(2)的外圆周上一体形成有四个凸缘(2a),各凸缘(2a)上均开有定位孔(2b),凸缘(2a)位于毂盘(1b)上对应的沉槽(1e)中,螺栓(4)穿过制动盘(3)上的装配孔、凸缘(2a)上的定位孔(2b)后,伸入安装柱(1d)上的螺孔中,将制动盘(3)、后齿圈(2)和毂盘(1b)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巧妙地借用制动盘在后轮毂上的安装点来装配后齿圈,使后齿圈的安装结构简单、精度可靠、拆装操作均很方便,并且几乎不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摩托车上的ABS后齿圈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安全性是摩托车最重要的性能,通过加装ABS防抱装置可提高摩托车的驾驶安全性,但在国内,加装该装置的摩托车极少。在ABS防抱紧装置中,前、后齿圈的安装精度及可靠性非常重要,如何布置前、后齿圈是众多摩托车生产企业正努力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拆装便捷的后齿圈安装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后齿圈安装结构,包括后轮毂(1)、后齿圈(2)和制动盘(3),所述后轮毂⑴由毂圈(Ia)、毂盘(Ib)和辐条(Ic)构成,在毂盘(Ib)上一体形成有四个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安装柱(Id),各安装柱(Id)上开有螺孔,其关键在于:所述安装柱(Id)的端面低于毂盘(Ib)的对应端面,形成沉槽(Ie);所述后齿圈(2)位于毂盘(Ib)与制动盘(3)之间,在后齿圈(2)的外圆周上一体形成有四个凸缘(2a),各凸缘(2a)上均开有定位孔(2b),四个凸缘(2a)与毂盘(Ib)上的四个安装柱(Id) —一对应,各凸缘(2a)位于毂盘(Ib)上对应的沉槽(Ie)中,所述制动盘(3)紧贴于后齿圈(2)上,螺栓(4)穿过制动盘(3)上的装配孔、凸缘(2a)上的定位孔(2b)后,伸入安装柱(Id)上的螺孔中,将制动盘(3)、后齿圈(2)和毂盘(Ib)连接在一起。本技术利用制动盘在后轮毂上的安装点,使毂盘上的安装柱端面沉下去形成沉槽,该沉槽为后齿圈圆周上的凸缘提供布置空间,并能对后齿圈凸缘定位,以便于制动盘、后齿圈和毂盘三者的连接点对位,这样穿设螺栓操作非常简单。本技术后齿圈由制动盘压紧在后轮毂的毂盘上,并采用四颗螺栓紧固,一方面拆装便捷,装配效率高;另一方面,后齿圈安装牢固,不会发生轴向或周向移动,精度可靠,能够确保ABS轮速传感器获取信号的准确性。本技术在后轮毂的毂盘上设置四个沉槽,通过修模即可实现,对原有结构的改动很小,几乎不增加生产成本。同时,后齿圈布置于制动盘与毂盘之间,后齿圈上的凸缘嵌入毂盘上的沉槽中,这样后齿圈不额外占用空间,不影响制动盘的安装方式和位置。作为优选,所述凸缘(2a)与后齿圈(2)的主体部分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沉槽(Ie)的深度与后齿圈(2)的厚度相等。为了便于加工制作,在减轻重量的同时确保结构强度,所述后轮毂(I)由铝合金精铸而成。有益效果:本技术巧妙地借用制动盘在后轮毂上的安装点来装配后齿圈,使后齿圈的安装结构简单、精度可靠、拆装操作均很方便,并且对原有结构的改动很小,几乎不增加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2为沉槽的放大图。图3为后齿圈的结构不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装配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由后轮毂1、后齿圈2、制动盘3和螺栓4构成。其中,后轮毂I由铝合金精铸而成,包括毂圈la、毂盘Ib和辐条Ic三部分,后轮毂I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在毂盘Ib上一体形成有四个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安装柱ld,各安装柱Id上开有螺孔。安装柱Id的端面低于毂盘Ib的对应端面,形成沉槽le,沉槽Ie的深度与后齿圈2的厚度相等。后齿圈2位于毂盘Ib与制动盘3之间,在后齿圈2的外圆周上一体形成有四个凸缘2a,凸缘2a与后齿圈2的主体部分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各凸缘2a上均开有定位孔2b。四个凸缘2a与毂盘Ib上的四个安装柱Id —一对应,各凸缘2a位于毂盘Ib上对应的沉槽Ie中。制动盘3紧贴于后齿圈2上,螺栓4穿过制动盘3上的装配孔、凸缘2a上的定位孔2b后,伸入安装柱Id上的螺孔中,将制动盘3、后齿圈2和毂盘Ib连接在一起。【主权项】1.一种后齿圈安装结构,包括后轮毂(1)、后齿圈(2)和制动盘(3),所述后轮毂(I)由毂圈(Ia)、毂盘(Ib)和辐条(Ic)构成,在毂盘(Ib)上一体形成有四个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安装柱(Id),各安装柱(Id)上开有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Id)的端面低于毂盘(Ib)的对应端面,形成沉槽(Ie);所述后齿圈(2)位于毂盘(Ib)与制动盘(3)之间,在后齿圈⑵的外圆周上一体形成有四个凸缘(2a),各凸缘(2a)上均开有定位孔(2b),四个凸缘(2a)与毂盘(Ib)上的四个安装柱(Id) —一对应,各凸缘(2a)位于毂盘(Ib)上对应的沉槽(Ie)中,所述制动盘(3)紧贴于后齿圈(2)上,螺栓(4)穿过制动盘(3)上的装配孔、凸缘(2a)上的定位孔(2b)后,伸入安装柱(Id)上的螺孔中,将制动盘(3)、后齿圈(2)和毂盘(Ib)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齿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2a)与后齿圈(2)的主体部分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沉槽(Ie)的深度与后齿圈(2)的厚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齿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毂(I)由铝合金精铸而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后齿圈安装结构,在毂盘(1b)上一体形成有四个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安装柱(1d),安装柱(1d)的端面低于毂盘(1b)的对应端面,形成沉槽(1e);在后齿圈(2)的外圆周上一体形成有四个凸缘(2a),各凸缘(2a)上均开有定位孔(2b),凸缘(2a)位于毂盘(1b)上对应的沉槽(1e)中,螺栓(4)穿过制动盘(3)上的装配孔、凸缘(2a)上的定位孔(2b)后,伸入安装柱(1d)上的螺孔中,将制动盘(3)、后齿圈(2)和毂盘(1b)连接在一起。本技术巧妙地借用制动盘在后轮毂上的安装点来装配后齿圈,使后齿圈的安装结构简单、精度可靠、拆装操作均很方便,并且几乎不增加生产成本。【IPC分类】F16H57/023, B60T17/00【公开号】CN204664357【申请号】CN201520307482【专利技术人】杜礼超, 庞奎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申请日】2015年5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齿圈安装结构,包括后轮毂(1)、后齿圈(2)和制动盘(3),所述后轮毂(1)由毂圈(1a)、毂盘(1b)和辐条(1c)构成,在毂盘(1b)上一体形成有四个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安装柱(1d),各安装柱(1d)上开有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1d)的端面低于毂盘(1b)的对应端面,形成沉槽(1e);所述后齿圈(2)位于毂盘(1b)与制动盘(3)之间,在后齿圈(2)的外圆周上一体形成有四个凸缘(2a),各凸缘(2a)上均开有定位孔(2b),四个凸缘(2a)与毂盘(1b)上的四个安装柱(1d)一一对应,各凸缘(2a)位于毂盘(1b)上对应的沉槽(1e)中,所述制动盘(3)紧贴于后齿圈(2)上,螺栓(4)穿过制动盘(3)上的装配孔、凸缘(2a)上的定位孔(2b)后,伸入安装柱(1d)上的螺孔中,将制动盘(3)、后齿圈(2)和毂盘(1b)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礼超庞奎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