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双级无密封自控自吸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02633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3 21:11
一种新型智能双级无密封自控自吸泵,上叶轮出水口与出水室相通,出水室的顶部与挡板A连接,出水室内设置有蜗形管,蜗形管的出口通过过渡管接出水管;所述的下叶轮出水口与引流室相通,引流室的底部与挡板B连接,引流室出口接引流管道,引流管道顶端与挡板A连接;引流管道包括蜗形引管、上升管、U型分叉管,蜗形引管出口与上升管进口通过弯头连接,上升管出口与U型分叉管进口连接;U型分叉管的中间距大于过渡管的宽度,U型分叉管的高度大于过渡管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单独的引流管道,提高了泵的运行效率,容积损失小,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离心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双级无密封自控自吸泵
技术介绍
自吸泵在首次启动时须在泵腔内灌满清水或所输送介质,启动后通过叶轮的高速旋转及泵本身的气液分离装置,实现了气、液的快速分离,泵进口管路里的空气不断被排出,进口管内形成真空,从而实现了水泵的自吸工作过程。停泵时,水泵出口管路上的止回阀迅速关闭,隔断了出口管路中高位介质的回流,同时泵进口管路上的真空破坏阀同步打开,空气进入进口管路,破坏了进口管路里的真空状态,彻底避免了因虹吸现象所引发的泵内介质回流排空的缺陷,水泵储液室中始终保持着被抽送介质物料,实现了一次引流灌液,水泵终身自吸的目的。但是现有的无密封自吸泵的回流通道是通过叶轮与导叶和中间隔板之间的间隙回流,启动后引流介质与回流介质相互干扰,容积损失大,影响了泵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智能双级无密封自控自吸泵,包括电机、出水管,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泵桶上,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泵轴连接,泵轴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副叶轮、副叶轮盖板、上叶轮、上叶轮盖板、下叶轮,下叶轮的吸入口与进水管连接,进水管上端设置有电动空气阀;出水管上设置有逆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叶轮出水口与出水室相通,出水室的顶部与挡板A连接,出水室内设置有蜗形管,蜗形管的出口通过过渡管接出水管;所述的下叶轮出水口与引流室相通,引流室的底部与挡板B连接,引流室出口接引流管道,引流管道顶端与挡板A连接。所述的引流管道包括蜗形引管、上升管、U型分叉管,蜗形引管出口与上升管进口通过弯头连接,上升管出口与U型分叉管进口连接;u型分叉管的中间距大于过渡管的宽度,U型分叉管的高度大于过渡管的高度。本技术通过设置单独的引流管道,提高了泵的运行效率,容积损失小,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引流管道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机;2.逆止阀;3.电机座;4.出水管;5.联轴器;6.副叶轮;7.上叶轮;8.泵轴;9.泵桶;10.引流管道;11.电动空气阀;12.进水管;13.出水室;14.弓丨流室;15.下叶轮;1001.蜗形引管;1002.上升管;1003.U型分叉管;1301.挡板Α;1302.过渡管;1401.挡板 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新型智能双级无密封自控自吸泵,包括电机1、出水管4,电机I通过电机座3安装在泵桶9上,电机I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5与泵轴8连接,泵轴8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副叶轮6、副叶轮盖板、上叶轮7、上叶轮盖板、下叶轮15,下叶轮15的吸入口与进水管12连接,进水管12上端设置有电动空气阀11 ;出水管4上设置有逆止阀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叶轮7出水口与出水室13相通,出水室13的顶部与挡板A1301连接,出水室13内设置有蜗形管,蜗形管的出口通过过渡管1302接出水管4 ;所述的下叶轮15出水口与引流室14相通,引流室14的底部与挡板B1401连接,引流室14出口接引流管道10,引流管道10顶端与挡板A1301连接;所述的引流管道10包括蜗形引管1001、上升管1002、U型分叉管1003,蜗形引管1001出口与上升管1002进口通过弯头连接,上升管1002出口与U型分叉管1003进口连接;U型分叉管1003的中间距大于过渡管1302的宽度,U型分叉管1003的高度大于过渡管1302的高度。具体实施时,介质从进水管12进入,从下叶轮15进口进入引流室14,经引流管道1进入挡板A1301上方的空间;经过气液分离,介质从上叶轮7进口进入出水室13,经出水室13内的蜗形管、过渡管1302,最后从出水管4排出。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主权项】1.一种新型智能双级无密封自控自吸泵,包括电机(I)、出水管(4),电机(I)通过电机座(3)安装在泵桶(9)上,电机(I)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5)与泵轴(8)连接,泵轴(8)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副叶轮(6)、副叶轮盖板、上叶轮(7)、上叶轮盖板、下叶轮(15),下叶轮(15 )的吸入口与进水管(12 )连接,进水管(12 )上端设置有电动空气阀(11);出水管(4)上设置有逆止阀(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叶轮(7)出水口与出水室(13)相通,出水室(13)的顶部与挡板A (1301)连接,出水室(13)内设置有蜗形管,蜗形管的出口通过过渡管(1302)接出水管(4);所述的下叶轮(15)出水口与引流室(14)相通,引流室(14)的底部与挡板B (1401)连接,引流室(14)出口接引流管道(10),引流管道(10)顶端与挡板A(130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双级无密封自控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道(10)包括蜗形引管(1001)、上升管(1002)、U型分叉管(1003),蜗形引管(1001)出口与上升管(1002)进口通过弯头连接,上升管(1002)出口与U型分叉管(1003)进口连接;U型分叉管(1003)的中间距大于过渡管(1302)的宽度,U型分叉管(1003)的高度大于过渡管(1302)的高度。【专利摘要】一种新型智能双级无密封自控自吸泵,上叶轮出水口与出水室相通,出水室的顶部与挡板A连接,出水室内设置有蜗形管,蜗形管的出口通过过渡管接出水管;所述的下叶轮出水口与引流室相通,引流室的底部与挡板B连接,引流室出口接引流管道,引流管道顶端与挡板A连接;引流管道包括蜗形引管、上升管、U型分叉管,蜗形引管出口与上升管进口通过弯头连接,上升管出口与U型分叉管进口连接;U型分叉管的中间距大于过渡管的宽度,U型分叉管的高度大于过渡管的高度。本技术通过设置单独的引流管道,提高了泵的运行效率,容积损失小,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IPC分类】F04D1-06, F04D9-02, F04D29-42【公开号】CN204458381【申请号】CN201520133900【专利技术人】侯银进, 陆翔, 陆志荣 【申请人】江苏创进泵阀制造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8日【申请日】2015年3月1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智能双级无密封自控自吸泵,包括电机(1)、出水管(4),电机(1)通过电机座(3)安装在泵桶(9)上,电机(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5)与泵轴(8)连接,泵轴(8)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副叶轮(6)、副叶轮盖板、上叶轮(7)、上叶轮盖板、下叶轮(15),下叶轮(15)的吸入口与进水管(12)连接,进水管(12)上端设置有电动空气阀(11);出水管(4)上设置有逆止阀(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叶轮(7)出水口与出水室(13)相通,出水室(13)的顶部与挡板A(1301)连接,出水室(13)内设置有蜗形管,蜗形管的出口通过过渡管(1302)接出水管(4);所述的下叶轮(15)出水口与引流室(14)相通,引流室(14)的底部与挡板B(1401)连接,引流室(14)出口接引流管道(10),引流管道(10)顶端与挡板A(130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银进陆翔陆志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创进泵阀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