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道横列双桨直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9914 阅读:4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通道横列双桨直升机,包括内部封装有为电池的机架、横向设于机架尾部的尾翼,设于机架底部的机轮组件,机架两侧横向设有两根与机架连接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左、右悬臂杆,左、右悬臂杆各通过一组连杆机构分别与设于机架上的可带动左、右悬臂杆绕自身轴线转动的左、右舵机连接,左、右悬臂杆末端各设有一组旋翼机构,两组旋翼机构中的马达及左、右舵机与设于机架内的信号接收机连接,马达为变速马达。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使无操纵基础的初学者也能操纵直升机平稳飞行。同时直升机的机械部分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低,也使飞机性能稳定性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遥控航模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四通道横列双桨 直升机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遥控航j莫中的橫列双桨直升机,是以旋翼作为其主要升力来 源的垂直起落器,与固定翼模型飞机不同,通常固定翼模型飞机因为机 型的构造,使其操作较为简单, 一般人的反映速度就可以跟的上,而双 桨直升机的控制面较多,使横列双桨直升机复杂的飞行操作,如果不借 电子设备的话,不经过大量的训练是很难控制的。在横列双桨直升机飞行姿态操控上,常采用改变俩侧旋翼角度来控 制, 一般旋翼是由机械结构控制完成各种角度的变化,旋翼向前、向后、 向左、向右倾斜,会产生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的水平分力,从而使 直升机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飞行。现有横列双桨直升机完成各种姿态操 控,均要求对旋翼角度进行操纵,使其操作难度较高,同时操纵旋翼角 度变化的机械结构也会比较复杂。当直升机在飞行过程中如果遇到气流 变化,姿态就会发生改变,为了控制双桨直升机飞行航向, 一般配有三 个或以上的陀螺仪来控制直升机飞行航向,陀螺仪会利用自身的定轴性 控制飞机回到原来的位置。然而遥控航模小型化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其 消费群主要是初学者,所以这类产品必须是低价位的,然而复杂的机械 结构及采用多个陀螺仪必然导致成本的增加,不利于这类产品的普及, 同样现有横列双桨直升机复杂的结构也不易于直升机操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横列双桨直升机结构复杂、操作复杂的技术 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的横列双桨直升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四通道横列双桨直 升机,包括内部封装有电池的机架、橫向设于机架尾部的尾翼,设于机架底部的机轮组件,机架两侧横向设有两根与机架连接可绕自身轴线转 动的左、右悬臂杆,左、右悬臂杆各通过一组连杆机构分别与设于机架 上的可带动左、右悬臂杆绕自身轴线转动的左、右舵机连接,左、右悬 臂杆末端各设有一组旋翼机构,两组旋翼机构中的马达及左、右舵机与 设于机架内的信号接收机连接,马达为变速马达。 、其中,所述机架的中部设有一固定座,固定座顶部横向设有一杆套, 该杆套内活套有从其两侧插入的横向设于机架两侧的左、右悬臂杆,左、 右悬臂杆的长度相等,其转动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固定于左、右悬臂 杆上的旋翼机构成对称设置。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固定于悬臂杆上的升降摇臂,设于舵机输出轴上 的驱动臂,升降摇臂与驱动臂间经第二绳扣连接,第二绳扣由一段钢丝 及固定于钢丝两端的分别与升降摇臂与驱动臂铰接的两个球头扣组成。固定在左、右悬臂杆上的两个升降摇臂各设有一个球形销,左、右 悬臂杆通过第一绳扣相互连接,第一绳扣由一段钢丝及固定于钢丝两端 的球头扣组成,两个球头扣分别与两个升降摇臂上的球形销连接。所述旋翼机构包括一马达固定套,设于马达固定套内的马达,设于 马达轴上的马达齿轮、与马达齿轮啮合的回转轴线平行马达轴轴线的大 齿轮,还包括上部装有旋翼及平衡组件的螺旋桨主轴,马达固定套上设 有插接悬臂杆的连接孔及主轴固定套,螺旋桨主轴穿套在大齿轮的轴孔 及主轴固定套中,其末端抵靠于位于主轴固定套底部的主轴挡块上,螺 旋桨主轴与大齿轮为紧配合,马达的马达轴露于马达固定套外,螺旋桨 主轴上在大齿轮与主轴固定套间、主轴固定套与主轴挡块间均设有径向 受力的滑动轴承。所述旋翼固定于一旋翼套上,旋翼套固定在螺旋桨主轴顶部,在旋翼套顶端设有连接座;平衡组件包括平衡杆,及固定于该平衡杆两端的两 个平衡锤,平衡杆中间处设有固定环,固定环两侧于平衡杆上设有球形 销,固定环与连接座连接;同时平衡杆及旋翼间经第三绳扣相互连接, 第三绳扣由一段钢丝及固定于钢丝两端的球头扣组成,两个球头扣一个 与平衡杆上的球形销连接,另一个旋翼连接。所述的左、右悬臂杆上设有均设有卡线架。所述的机轮组件包括设于机架前部的前机轮及设于机架中部两侧的 一对侧机轮。本专利技术,直升机旋翼只有向前、向后倾斜两种角度变化,通过对旋 翼向前、向后倾斜完成直升机的前、后飞行或方向转动。模型直升机的升降靠两侧马达转速同时增大或减小来控制;而通过控制两个马达转速来控制反扭力的变化来控制直升机的倾斜,达到直升机飞行转向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简化了旋翼操作,使带动旋翼角度变化的机械 结构相对简化,降低了生产成本,也降低了直升机操作难度,使无操纵 基础的初学者也能操纵直升机平稳飞行。同时直升机的机械部分简单也 使直升机性能稳定性大大提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 2、 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基本结构, 一种四通道横 列双桨直升机,包括内部封装有电池1的机架2、横向设于机架2尾部的 尾翼3,设于机架2底部的机轮组件,机架2两侧横向设有两根与机架2 连接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左、右悬臂杆4、 5。左、右悬臂杆4、 5各通过 一组连杆机构分别与设于机架2上的可带动左、右悬臂杆4、 5绕自身轴 线转动的左、右舵机6、 7连接,左、右悬臂杆4、 5末端各设有一组旋 翼机构,两组旋翼机构中的马达8及左、右舵机6、 7与设于机架2内的 信号接收机9连接。本实施例中,因直升机的飞行控制有部分取决于马 达8的转速变化,所以马达8采用变速马达。安装在机架2底部的机轮 组件包括设于机架2前部的前机轮IO及设于机架2中部两侧的一对侧机 轮ll。如图3所示,机架2中部内设有安装电池1及信号接收机9的腔室; 机架2的中部信号接收机9上方固定有一个固定座12,固定座U顶部橫 向设有一杆套13,该杆套13内活套有从其两侧插入的横向设于机架2两 侧的左、右悬臂杆4、 5,左、右悬臂杆4、 5的长度相等,其转动轴线处 于同一直线上,固定于左、右悬臂杆4、 5末端的旋翼机构成对称设置, 左、右悬臂杆4、 5上设有均设有卡线架14。如图3所示,旋翼机构包括一马达固定套,设于马达固定套内的马 达8,设于该马达轴上的马达齿轮15、与该马达齿轮15啮合的回转轴线 平行马达轴轴线的大齿轮16,还包括上部装有旋翼17及平衡组件的螺旋 桨主轴18。马达固定套由上、下马达固定套19、 20对接组成,上马达固 定套19上设有主轴固定套21及插接悬臂杆的连接孔,螺旋桨主轴18穿 套在大齿轮16的轴孔及主轴固定套21中,其末端抵靠于位于主轴固定 套21底部的主轴挡块23上,螺旋桨主轴18与大齿轮16为紧配合,马 达8的马达轴露于马达固定套外,螺旋桨主轴18上在大齿轮16与主轴 固定套21间、主轴固定套21与主轴挡块23间均设有径向受力的滑动轴 承24。安装旋翼机构时,左、右悬臂杆4、 5端部插入对应的上马达固定 套19的连接孔中,使两组旋翼机构分别与左、右悬臂杆4、 5实现连接。本实施例中,旋翼17由两片桨叶,及将两片桨叶连为一体的连接块 25构成。旋翼17通过连接块25固定于一旋翼套26上,旋翼套26固定 在螺旋桨主轴18顶部,两者属于紧配合。在旋翼套26顶端设有连接座 27,连^l妄块25侧壁上设有球形销。平衡组件包括平衡杆28,及固定于平 衡杆28两端的两个平衡锤29,平衡杆28中间处设有固定环30,固定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通道横列双桨直升机,包括内部封装有电池的机架、横向设于所述机架尾部的尾翼,设于所述机架底部的机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两侧横向设有两根与所述机架连接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左、右悬臂杆,所述的左、右悬臂杆各通过一组连杆机构分别与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可带动所述左、右悬臂杆绕自身轴线转动的左、右舵机连接,所述的左、右悬臂杆末端各设有一组旋翼机构,所述的两组旋翼机构中的马达及所述的左、右舵机与设于所述机架内的信号接收机连接,所述马达为变速马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良范晋红姚永亮罗方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艾特航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