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7886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涡旋压缩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涡旋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构,压缩机构适于压缩工作流体并且包括动涡旋部件、定涡旋部件和吸入窗口,工作流体能够经由吸入窗口流入压缩机构内;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轴并且适于驱动压缩机构;吸入配件,工作流体能够经由吸入配件流入涡旋压缩机内进而能够流动至压缩机构;以及润滑系统,润滑系统包括润滑剂源和适于将润滑剂从润滑剂源供给至压缩机构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压缩机构供油装置具有供油孔道,供油孔道的流出开口位于吸入配件的开口与吸入窗口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同压缩机转速和/或不同系统运转参数下使得油循环率处在适当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涡旋压缩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适量供 油方面具有改进之处的涡旋压缩机。
技术介绍
压缩机(比如涡旋压缩机)可以应用于例如制冷(冷冻或冷藏)系统、空调系统 和热泵系统中。涡旋压缩机包括用于压缩工作流体(比如制冷剂)的压缩机构,压缩机构 进而包括动涡旋部件和定涡旋部件。涡旋压缩机在运转时,在压缩机构的动涡旋部件与定 涡旋部件之间存在相对运动。为了减小磨损和降低功耗,需要向压缩机构提供润滑(比如 供给润滑油)以改善动涡旋部件与定涡旋部件之间的摩擦,同时所产生的油膜也可以改善 压缩机构的密封性从而提高容积效率等。 通常,可以用油循环率来表征被工作流体携带的润滑油的多少,并且相应地可以 用油循环率来表示向压缩机构供给润滑油的程度。润滑油的过多供给或过少供给都会对 压缩机构本身的正常运转以及系统性能等造成不利影响。例如,过大的油循环率会降低系 统的换热效率,而且也会使润滑油积聚在定涡旋部件的排出口和排出凹部处的排出阀组件 (比如HVE阀组件)的周围(尤其是排出阀组件的上方)而为涡旋压缩机带来某些问题(比 如排出阀组件的操作稳定性问题和/或压缩机构的排气可靠性问题)。 另外,对于系统使用了变速压缩机(该变速压缩机需要以不同转速操作)并且/ 或者系统需要以不同参数(尤其是不同蒸发温度)运转的情况,期望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 不同压缩机转速和/或不同系统运转参数下使得油循环率均处在适当范围内的压缩机构 供油装置。 而且,对于定速压缩机而言,也期望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具有不同转速的一 系列定速压缩机的通用性良好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该压缩机构供油装置能够为各个定速 压缩机在各自不同的转速下提供处在适当范围内的油循环率。 这里,应当指出的是,本部分中所提供的
技术实现思路
旨在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 本技术的理解,而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部分中提供本技术的总概要,而不是本技术完全范围或本技术 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实现按需带油的供油目标和概念的 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涡旋压缩机。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在不同压缩机转速和/或不同系统 运转参数下使得油循环率均处在适当范围内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涡旋压缩机。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有效地防止在低蒸发温度/低转速 下油循环率远远超出期望范围上限的情况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涡旋压缩机。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充分地提高油循环率的调节的精度 和设计自由度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的涡旋压缩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包 括: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适于压缩工作流体并且包括动涡旋部件、定涡旋部件和吸入窗 口,工作流体能够经由所述吸入窗口流入所述压缩机构内;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 动轴并且适于驱动所述压缩机构;吸入配件,工作流体能够经由所述吸入配件流入所述涡 旋压缩机内进而能够流动至所述压缩机构;以及润滑系统,所述润滑系统包括润滑剂源和 适于将润滑剂从所述润滑剂源供给至所述压缩机构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所述压缩机构供 油装置具有供油孔道,所述供油孔道的流出开口位于所述吸入配件的开口与所述吸入窗口 之间。 在根据本技术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流出开口位于从所述吸入配件的开口延 伸至所述吸入窗口的工作流体流动路径上。 在根据本技术的涡旋压缩机中,沿着所述工作流体流动路径,所述流出开口 与所述吸入配件的开口的距离小于与所述吸入窗口的距离。 在根据本技术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动涡旋部件包括动涡旋基板,并且所述 供油孔道形成在所述动涡旋基板中。 在根据本技术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流出开口敞开于所述动涡旋基板的外周 表面。 在根据本技术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润滑剂源包括润滑剂储存区,所述润滑 剂储存区位于所述驱动轴的偏心销的端面处及其附近,以及所述供油孔道包括与所述润滑 剂储存区连通的入口孔以及与所述入口孔连通的具有所述流出开口的横孔。 在根据本技术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横孔包括位于径向外侧区段处的沉孔, 并且所述沉孔的内径大于所述横孔的其余区段的内径。 在根据本技术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压缩机构供油装置还包括堵头,所述堵 头适于连接至所述沉孔,并且在所述堵头中设置有通孔。 在根据本技术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通孔的内径小于所述横孔的其余区段的 内径。 在根据本技术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压缩机构供油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压缩机 构的吸入容纳室连通并且与所述横孔连通的出口孔。 在根据本技术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润滑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轴内的 供油通道,所述润滑剂源还包括位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内部容积的底部处的油池,并且润 滑剂能够经由所述供油通道从所述油池流动至所述润滑剂储存区。 在根据本技术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定涡旋部件包括环形外壁,并且所述吸 入窗口设置在所述环形外壁中。 在根据本技术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主轴承座,所述主轴 承座支承所述驱动轴的一部分并且支承所述动涡旋部件,以及所述吸入配件在涡旋压缩机 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大致与所述主轴承座相对齐的位置处。 在根据本技术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主轴承座具有多个周向地间隔开的径向 突部,所述主轴承座借助所述径向突部固定地连接至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壳体本体的内周壁 面,使得在所述主轴承座与所述内周壁面之间形成有多个主轴承座通道,以及所述吸入配 件布置成与所述主轴承座通道相对齐。 在根据本技术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主轴承座,所述主轴 承座支承所述驱动轴的一部分并且支承所述动涡旋部件,以及所述供油孔道形成在所述主 轴承座的周壁中并且开口于所述主轴承座的周壁的外周表面。 在根据本技术的涡旋压缩机中,所述涡旋压缩机为适于用在冷冻系统中的变 速压缩机。 根据本技术,在涡旋压缩机运转期间,当来自润滑剂源的润滑剂从横孔的开 口排出时,所排出的润滑剂与所吸入的低压工作流体相遇,使得低压工作流体能够将一部 分润滑剂带入压缩机构内。这样,实现了按需带油(亦即,所谓的需要多少则取走多少)的 供油目标和概念。 具体地,一方面,例如对于低转速工况而言,与不设置用于向压缩机构供油的主动 喷油机构的方案相比,可以增大油循环率而使其处在期望范围内。另一方面,例如对于高转 速工况而言,也不会过度地增大油循环率(基本上仅仅会略微地增大油循环率)而使其保 持处在期望范围内(例如,这是由于在高转速下润滑剂在压缩机构每绕动一圈时从动涡旋 基板排出的润滑剂质量相对变小)。由此,可以在不同压缩机转速和/或不同系统运转参数 下使得油循环率均处在适当范围内。特别地,可以有效地防止在低蒸发温度/低转速下油 循环率远远超出期望范围上限的情况。因此,可以避免过高的油循环率导致润滑剂积聚在 排出阀组件的周围而为涡旋压缩机带来稳定性及可靠性问题。 另外,根据本技术,通过设置具有更大内径的沉孔、通过设置出口孔、并且/ 或者通过设置具有通孔并且通孔的内径可以更小的堵头,可以充分地提高油循环率的调节 的精度和设计自由度,从而使得压缩机构供油装置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旋压缩机(100),包括:压缩机构(CM),所述压缩机构(CM)适于压缩工作流体并且包括动涡旋部件(150)、定涡旋部件(160)和吸入窗口(SW),工作流体能够经由所述吸入窗口(SW)流入所述压缩机构(CM)内;驱动机构(130),所述驱动机构(130)包括驱动轴(134)并且适于驱动所述压缩机构(CM);吸入配件(194),工作流体能够经由所述吸入配件(194)流入所述涡旋压缩机(100)内进而能够流动至所述压缩机构(CM);以及润滑系统,所述润滑系统包括润滑剂源(OA,OR)和适于将润滑剂从所述润滑剂源(OA,OR)供给至所述压缩机构(CM)的压缩机构供油装置(CO),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供油装置(CO)具有供油孔道(201,205),所述供油孔道(201,205)的流出开口位于所述吸入配件(194)的开口与所述吸入窗口(SW)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瑞于英林董培龙梁胜崔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