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蓝根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①选料:摘取板蓝根根茎与二叶一心的鲜茶叶;②混合摊青;③同步揉捻:将摊青完后的板蓝根根茎和茶叶的混合物在揉捻机上揉捻100分钟;④发酵;⑤三段式烘干;⑥筛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总结民间传统制作经验基础上加以改进,建立一套了不受环境变化影响的,可在板蓝根树生长期间长时间生产保健茶的完整加工流程,开辟了保健茶产品新品种,对于预防感冒具有一定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通常在秋季进行采挖,炮制后可入药,在中国各地均产,尤其具有预防、治疗感冒的作用。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采用板蓝根根茎与茶叶混合而成的板蓝根茶。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目前还没有采用板蓝根根茎与茶叶混合而成的板蓝根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板蓝根根茎与茶叶混合而成的板蓝根红茶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下列步骤: ①.选料:摘取板蓝根根茎与二叶一心的鲜茶叶; ②.混合摊青:将板蓝根根茎与鲜茶叶按质量比1:1.5-4均匀混匀,摊在竹匾上,在恒温抽湿房于18°C ~25°C、湿度35%~40%下摊青14个小时,每两个小时翻叶I次; ③.同步揉捻:将摊青完后的板蓝根根茎和茶叶的混合物在揉捻机上揉捻100分钟; ④.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板蓝根根茎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 抖松,然后置于恒温发酵房,18°C ~22°C,保持95%以上湿度,发酵4~5小时; ⑤.三段式烘干:第一次于110°C~120°C下烘干15min ;第二次于75°C ~85°C下烘干20min ;第三次于60 °C ~70°C下烘干20min ;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 ; ⑥.筛理: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总结民间传统制作经验基础上加以改进,建立一套了不受环境变化影响的,可在板蓝根生长期间长时间生产保健茶的完整加工流程,开辟了保健茶产品新品种,对于预防感冒具有一定的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 ,包括下列步骤: ①.选料:摘取板蓝根根茎与二叶一心的鲜茶叶; ②.混合摊青:将板蓝根根茎与鲜茶叶按质量比1:3均匀混匀,摊在竹匾上,在恒温抽湿房于20°C、湿度40%下摊青12个小时,每两个小时翻叶I次; ③.同步揉捻:将摊青完后的板蓝根根茎和茶叶的混合物在揉捻机上揉捻100分钟,促进板蓝根根茎汁与茶叶汁混合均匀; ④.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板蓝根根茎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然后置于恒温发酵房,20°C,保持95%以上湿度,发酵4小时; ⑤.三段式烘干:第一次于115°C下烘干15min;第二次于75°C下烘干20min ;第三次于65°C下供干20min ; 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 ; ⑥.筛理: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实施例二 ,包括下列步骤: ①.选料:摘取板蓝根根茎与二叶一心的鲜茶叶; ②.混合摊青:将板蓝根根茎与鲜茶叶按质量比1:1.5均匀混匀, 摊在竹匾上,在恒温抽湿房于10°C、湿度36%下摊青12个小时,每两个小时翻叶I次; ③.同步揉捻:将摊青完后的板蓝根根茎和茶叶的混合物在揉捻机上揉捻100分钟,促进板蓝根根茎汁与茶叶汁混合均匀; ④.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板蓝根根茎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然后置于恒温发酵房,19°C,保持95%以上湿度,发酵5小时; ⑤.三段式烘干:第一次于110°C下烘干15min;第二次于82°C下烘干20min ;第三次于60°C下供干20min ; 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 ; ⑥.筛理: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实施例三 ,包括下列步骤: ①.选料:摘取板蓝根根茎与二叶一心的鲜茶叶; ②.混合摊青:将板蓝根根茎与鲜茶叶按质量比1:2均匀混匀,摊 在竹匾上,在恒温抽湿房于23°C、湿度38%下摊青12个小时,每两个小时翻叶I次; ③.同步揉捻:将摊青完后的板蓝根根茎和茶叶的混合物在揉捻机上揉捻100分钟,促进板蓝根根茎汁与茶叶汁混合均匀; ④.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板蓝根根茎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然后置于恒温发酵房,18°C,保持95%以上湿度,发酵4.3小时; ⑤.三段式烘干:第一次于113°C下烘干15min;第二次于85°C下烘干20min ;第三次于62°C下供干20min ; 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 ; ⑥.筛理: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实施例四 ,包括下列步骤: ①.选料:摘取板蓝根根茎与二叶一心的鲜茶叶; ②.混合摊青:将板蓝根根茎与鲜茶叶按质量比1:4均匀混匀,摊 在竹匾上,在恒温抽湿房于19°C、湿度35%下摊青12个小时,每两个小时翻叶I次; ③.同步揉捻:将摊青完后的板蓝根根茎和茶叶的混合物在揉捻机上揉捻100分钟,促进板蓝根根茎汁与茶叶汁混合均匀; ④.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板蓝根根茎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然后置于恒温发酵房,21°C,保持95%以上湿度,发酵4.5小时; ⑤.三段式烘干:第一次于112°C下烘干15min;第二次于78°C下烘干20min ;第三次于68°C下供干20min ; 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 ; ⑥.筛理: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实施例五 ,包括下列步骤: ①.选料:摘取板蓝根根茎与二叶一心的鲜茶叶; ②.混合摊青:将板蓝根根茎与鲜茶叶按质量比1:2.5均匀混匀, 摊在竹匾上,在恒温抽湿房于22°C、湿度37%下摊青12个小时,每两个小时翻叶I次; ③.同步揉捻:将摊青完后的板蓝根根茎和茶叶的混合物在揉捻机上揉捻100分钟,促进板蓝根根茎汁与茶叶汁混合均匀; ④.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板蓝根根茎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然后置于恒温发酵房,22°C,保持95%以上湿度,发酵4.2小时; ⑤.三段式烘干:第一次于120°C下烘干15min;第二次于80°C下烘干20min ;第三次于70°C下供干20min ; 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 ; ⑥.筛理: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①.选料:摘取板蓝根根茎与二叶一心的鲜茶叶; ②.混合摊青:将板蓝根根茎与鲜茶叶按质量比1:1.5-4均匀混匀,摊在竹匾上,在恒温抽湿房于18°C ~25°C、湿度35%~40%下摊青14个小时,每两个小时翻叶I次; ③.同步揉捻:将摊青完后的板蓝根根茎和茶叶的混合物在揉捻机上揉捻100分钟; ④.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板蓝根根茎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然后置于恒温发酵房,180C -220C,保持95%以上湿度,发酵4~5小时; ⑤.三段式烘干:第一次于110°C~120°C下烘干15min ;第二次于75°C ~85°C下烘干20min ;第三次于60 °C ~70°C下烘干20min ; 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蓝根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①.选料:摘取板蓝根根茎与二叶一心的鲜茶叶;②.混合摊青:将板蓝根根茎与鲜茶叶按质量比1:1.5~4均匀混匀,摊在竹匾上,在恒温抽湿房于18℃~25℃、湿度35%~40%下摊青14个小时,每两个小时翻叶1次;③.同步揉捻:将摊青完后的板蓝根根茎和茶叶的混合物在揉捻机上揉捻100分钟;④.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板蓝根根茎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然后置于恒温发酵房,18℃~22℃,保持95%以上湿度,发酵4~5小时;⑤.三段式烘干:第一次于110℃~120℃下烘干15min;第二次于75℃~85℃下烘干20min;第三次于60℃~70℃下烘干20min;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⑥.筛理: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敏,戚荣荣,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大山置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