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68136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定子和转子,转子上设置有转轴,外壳上均匀的设置有散热片,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吸热容器,吸热容器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支脚,支脚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设置在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之间的缓冲件,第一缓冲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缓冲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缓冲件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减震件,减震件顶部的第一减震部与第一凹槽相互配合,减震件底部的第二减震部与第二凹槽相互配合。其有益效果是:散热效果好,减震效果好,减低了对地面的震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震动的存在,势必会影响整体的性能,有待改进。有鉴于此,中国专利201220615463.5公开了一种电机,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定子和转子,以及与转子连接的转轴,在定子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减震结构;本技术结构简单精巧,不易堵塞,使用寿命长久。但是该电机存在以下问题:1.散热性能差,影响了使用寿命;2.减震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本技术的减震效果好,减低了对地面的震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上设置有转轴,所述外壳上均匀的设置有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吸热容器,所述吸热容器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支脚,所述支脚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设置在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之间的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缓冲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所述缓冲件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减震件,所述减震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第一减震部与第一凹槽相互配合,第二减震部与第二凹槽相互配合。优选地,上述的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其中所述吸热容器为金属容器。优选地,上述的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其中所述吸热容器的外壁上设置有放热凸起。优选地,上述的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其中所述第二缓冲板的底部均匀的设置有防滑槽。优选地,上述的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其中所述缓冲件套设于所述减震件外面。优选地,上述的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其中所述转轴与所述外壳接触处设置有轴承。优选地,上述的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其中所述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缓冲件上穿设有螺栓,所述螺栓上可旋转设置有螺母。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吸热容器,吸热容器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可以从进液口中导入导热液然后从出液口流出,导热液能够吸收外壳上的热量并带走,提高了本技术的散热性能;支脚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设置在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之间的缓冲件,这样设计提高了本技术的抗震性能;减震件顶部的第一减震部与第一凹槽相互配合,减震件底部的第二减震部与第二凹槽相互配合,因此施加在第一缓冲板上的竖直载荷会被传递到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上,通过相对滑动可以缓冲施加在其上的竖向载荷,因此可以承载较大的竖向载荷,延长了减震组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第二缓冲板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讲述,以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如图1、2、3、4所示,一种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包括外壳1,外壳I内设置有定子2和转子3,转子3上设置有转轴4,外壳I上均匀的设置有散热片5,外壳I的顶部设置有吸热容器6,吸热容器6上设置有进液口 61和出液口 62 ;外壳I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支脚7,支脚7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缓冲组件8 ;缓冲组件8包括第一缓冲板81、第二缓冲板82、设置在第一缓冲板81和第二缓冲板82之间的缓冲件83,第一缓冲板8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84,第二缓冲板8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凹槽85,第一凹槽84、第二凹槽85和缓冲件83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减震件86,减震件8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部87和第二减震部88,第一减震部87与第一凹槽84相互配合,第二减震部88与第二凹槽85相互配合。其中吸热容器6为金属容器,增加了它的导热性能,提高散热效率;吸热容器6的外壁上设置有放热凸起63,可以通过增大散热面积来提高散热效率。第二缓冲板82的底部均匀的设置有防滑槽89,增大了摩擦力,防止本技术自行移动。为了减小摩擦力,转轴4与外壳I接触处设置有轴承9。其中缓冲件83套设于减震件86外面。第一缓冲板81、第二缓冲板82、缓冲件83上穿设有螺栓91,螺栓91上可旋转设置有螺母92,这样设计保证了缓冲组件8的结构稳固。本技术外壳I的顶部设置有吸热容器6,吸热容器6上设置有进液口 61和出液口 62,可以从进液口 61中导入导热液然后从出液口 62流出,导热液能够吸收外壳I上的热量并带走,提高了本技术的散热性能;支脚7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缓冲组件8,缓冲组件8包括第一缓冲板81、第二缓冲板82、设置在第一缓冲板81和第二缓冲板82之间的缓冲件83,这样设计提高了本技术的抗震性能;减震件86顶部的第一减震部87与第一凹槽84相互配合,减震件86底部的第二减震部88与第二凹槽85相互配合,因此施加在第一缓冲板81上的竖直载荷会被传递到第一减震部87和第二减震部88上,第一减震部87和第二减震部88通过相对滑动可以缓冲施加在其上的竖向载荷,因此可以承载较大的竖向载荷,延长了减震组件的使用寿命。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上设置有转轴,所述外壳上均匀的设置有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吸热容器,所述吸热容器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支脚,所述支脚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设置在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之间的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缓冲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所述缓冲件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减震件,所述减震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第一减震部与第一凹槽相互配合,第二减震部与第二凹槽相互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容器为金属容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容器的外壁上设置有放热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板的底部均匀的设置有防滑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套设于所述减震件外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所述外壳接触处设置有轴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缓冲件上穿设有螺栓,所述螺栓上可旋转设置有螺母。【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定子和转子,转子上设置有转轴,外壳上均匀的设置有散热片,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吸热容器,吸热容器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高散热性能电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上设置有转轴,所述外壳上均匀的设置有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吸热容器,所述吸热容器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支脚,所述支脚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设置在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之间的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缓冲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所述缓冲件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减震件,所述减震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第一减震部与第一凹槽相互配合,第二减震部与第二凹槽相互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倩宋金燕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