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40564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散热结构,包括机壳、转轴、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转子组件安装在转轴上,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机壳上,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线圈绕组,定子铁芯嵌套在机壳的内壁,所述转子组件套在定子组件里面,转子组件的端部设置有风叶,在风叶外侧是所述线圈绕组,在定子铁芯的一侧、线圈绕组上设有间隙,其中,间隙位于风叶的径向外侧,在机壳侧壁设置有若干出气孔,出气孔位于所述间隙的径向外侧。所述风叶转动时在风叶与线圈绕组之间形成了高压区,出气孔外为常压区,该电机散热结构缩短了高压区与常压区的距离,气流从高压区穿过所述间隙再通过出气孔将电机内部的热量带到电机外,散热快捷、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电机的散热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机壳、转轴、定子组件3A和转子组件2A,定子组件3A包括定子铁芯和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线圈绕组3B,定子组件3A嵌套在机壳的内壁,所述转子组件2A安装在转轴上,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机壳内,转子组件2A套在定子组件3A里面,转子组件2A的端部设置有风叶2B,在风叶2B的外侧是线圈绕组3B,所述机壳的侧壁1B上、线圈绕组3B外围设有第一散热孔1D,在机壳的端板1A上、线圈绕组3B上方设有第二散热孔1C。这种散热结构,如图2所示,风叶2B转动时在风叶2B与线圈绕组3B之间形成了高压区H1,在风叶2B内侧形成低压区L1,所述第二散热孔1C和第一散热孔1D外为常压区P1,气流一部分从高压区H1穿过线圈绕组3B从所述第一散热孔1D流出电机,另一部分从高压区H1沿着线圈绕组3B流至线圈绕组3B顶部,并通过第二散热孔1C流出电机;所述低压区L1并没有与常压区P1进行空气流通,造成大部分热量留在电机内部,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散热结构,能加快电机内部与外部的空气流通,增强散热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电机散热结构,包括机壳、转轴、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转子组件安装在转轴上,机壳两端的端板内侧中间设置轴承室,轴承室里面安装轴承,所述转轴支承在机壳两端的轴承上,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线圈绕组,定子铁芯嵌套在机壳的内壁,所述转子组件套在定子组件里面,转子组件的端部设置有风叶,在风叶的外侧是所述线圈绕组,在所述定子铁芯的一侧、所述线圈绕组上设有间隙,其中,所述间隙位于所述风叶的径向外侧,在所述机壳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出气孔,出气孔位于所述间隙的径向外侧。上述所述机壳的端板上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的位置位于所述线圈绕组的径向内侧,外部空气能通过所述进气孔到达所述风叶内侧的低压区。上述所述进气孔的位置位于所述风叶的径向内侧。上述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和设置在转子铁芯端部的端环,所述风叶从端环凸出。上述所述机壳包括两个端盖组成,端盖包括侧壁、所述端板和从端板中间凸出的所述轴承室,所述侧壁和端板围成一个容纳腔,所述端板和轴承室之间通过倾斜壁面连接,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倾斜壁面上。上述所述出气孔、进气孔都是有多个,都是绕转轴周向间隔分布。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1)所述风叶转动时在风叶与线圈绕组之间形成了高压区,在风叶内侧形成低压区,所述出气孔外为常压区,所述间隙位于所述风叶的径向外侧,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间隙的径向外侧,缩短了高压区与常压区的距离,气流从高压区穿过所述间隙再通过出气孔将电机内部的热量带到电机外,散热快捷、效果好;2)所述机壳的端板上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的位置位于所述线圈绕组的径向内侧,外部空气能通过所述进气孔到达所述风叶内侧的低压区,所述进气孔的设置使进气孔外的常压区与所述风叶内侧的低压区产生空气流通,使低压区、高压区和常压区之间形成环流,进一步加快了电机外部和电机内部的、特别是电机中心位置的空气流通,散热效果更好;3)所述机壳包括两个端盖组成,端盖包括侧壁、端板和从端板中间凸出的轴承室,所述侧壁和端板围成一个容纳腔,所述端板和轴承室之间通过倾斜壁面连接,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倾斜壁面上,结构简单;4)所述出气孔、进气孔都是有多个,都是绕转轴周向间隔分布,既利于散热又保证端盖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电机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散热结构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元件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剖示图;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电机散热结构,包括机壳、转轴41、定子组件3和转子组件2,转子组件2安装在转轴41上,机壳两端的端板11内侧中间设置轴承室112,轴承室112里面安装轴承42,所述转轴41支承在机壳两端的轴承42上,所述定子组件3包括定子铁芯31和安装在定子铁芯31上的线圈绕组32,定子铁芯31嵌套在机壳的内壁,所述转子组件2套在定子组件3里面,转子组件2的端部设置有风叶211,在风叶211的外侧是所述线圈绕组32,在所述定子铁芯31的一侧、所述线圈绕组32上设有间隙321,其中,所述间隙321位于所述风叶211的径向外侧,在所述机壳的侧壁12设置有若干出气孔121,出气孔121位于所述间隙321的径向外侧。所述风叶211转动时在风叶211与线圈绕组32之间形成了高压区L,在风叶211内侧形成低压区L,所述出气孔121外为常压区P,所述间隙位321于所述风叶211的径向外侧,所述出气孔121位于所述间隙321的径向外侧,缩短了高压区H与常压区P的距离,气流从高压区H穿过所述间隙321再通过出气孔121将电机内部的热量带到电机外,散热快捷、效果好。上述所述机壳的端板11上设置有进气孔111,进气孔111的位置位于所述线圈绕组32的径向内侧,外部空气能通过所述进气孔111到达所述风叶211内侧的低压区L。所述进气孔111的设置使进气孔111外的常压区P与所述风叶211内侧的低压区L产生空气流通,使低压区L、高压区L和常压区P之间形成环流,进一步加快了电机外部和电机内部的、特别是电机中心位置的空气流通,散热效果更好。上述所述进气孔111的位置位于所述风叶211的径向内侧。上述所述转子组件2包括转子铁芯22和设置在转子铁芯22端部的端环21,所述风叶211从端环21凸出,结构简单。上述所述机壳包括两个端盖1组成,端盖1包括侧壁12、所述端板11和从端板11中间凸出的所述轴承室112,所述侧壁12和端板11围成一个容纳腔13,所述端板11和轴承室112之间通过倾斜壁113面连接,所述进气孔111设置在所述倾斜壁113面上。上述所述出气孔121、进气孔111都是有多个,都是绕转轴41周向间隔分布。既利于散热又保证端盖1的强度。以上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其他任何未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散热结构,包括机壳、转轴(41)、定子组件(3)和转子组件(2),转子组件(2)安装在转轴(41)上,机壳两端的端板(11)内侧中间设置轴承室(112),轴承室(112)里面安装轴承(42),所述转轴(41)支承在机壳两端的轴承(42)上,所述定子组件(3)包括定子铁芯(31)和安装在定子铁芯(31)上的线圈绕组(32),定子铁芯(31)嵌套在机壳的内壁,所述转子组件(2)套在定子组件(3)里面,转子组件(2)的端部设置有风叶(211),在风叶(211)的外侧是所述线圈绕组(32),在所述定子铁芯(31)的一侧、所述线圈绕组(32)上设有间隙(321),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321)位于所述风叶(211)的径向外侧,在所述机壳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出气孔(121),出气孔(121)位于所述间隙(321)的径向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散热结构,包括机壳、转轴(41)、定子组件(3)和转子组件(2),转子组件(2)安装在转轴(41)上,机壳两端的端板(11)内侧中间设置轴承室(112),轴承室(112)里面安装轴承(42),所述转轴(41)支承在机壳两端的轴承(42)上,所述定子组件(3)包括定子铁芯(31)和安装在定子铁芯(31)上的线圈绕组(32),定子铁芯(31)嵌套在机壳的内壁,所述转子组件(2)套在定子组件(3)里面,转子组件(2)的端部设置有风叶(211),在风叶(211)的外侧是所述线圈绕组(32),在所述定子铁芯(31)的一侧、所述线圈绕组(32)上设有间隙(321),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321)位于所述风叶(211)的径向外侧,在所述机壳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出气孔(121),出气孔(121)位于所述间隙(321)的径向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端板(11)上设置有进气孔(111),进气孔(111)的位置位于所述线圈绕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东雷威廖海秀陈挥秀戚健栋邹霞吴伟豪崔艳峰周同灿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