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其包括具有第一接触面(11)的第一接触件(1)和具有第二接触面(21)的第二接触件(2),所述第一接触面(11)与所述第二接触面(21)彼此接触以构成密封副,所述第一接触面(11)和所述第二接触面(21)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凹凸状,以构成至少一个空腔(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具有较好的密封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应用密封的结构中,在两个接触面之间往往会产生穿透性间隙,使密封的可靠性大大的降低。以具有法兰结构的设备为例,通常对法兰进行螺栓紧固,以通过紧固压力来提供密封性。然而,该类设备,尤其是在压力容器、汽轮机、燃气轮机、柴油机、气油机等高压做功机械中,往往会出现泄露现象。这种泄露现象的原因在于,法兰结构内外压差较大而使法兰结构的侧壁翘起、或螺栓受力不均,进而使法兰处出现穿透性间隙。对高温压力容器,现有技术中很难用密封垫片或在法兰中间涂密封材料来实现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好密封可靠性的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 二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包括具有第一接触面的第一接触件和具有第二接触面的第二接触件,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彼此接触以构成密封副,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凹凸状,以构成至少一个空腔。根据本技术,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构成一个空腔,并形成由空腔间隔开的主压紧面和辅压紧面;其中,辅压紧面位于主压紧面的外侧。根据本技术,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构成至少两个空腔,并形成一个主压紧面和至少两个辅压紧面,主压紧面和辅压紧面之间以及至少两个辅压紧面彼此之间通过空腔间隔开;其中,所有辅压紧面位于主压紧面的外侧。根据本技术,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为法兰结构,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均为法兰。根据本技术,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的安装孔的轴线均穿过主压紧面。根据本技术,在法兰结构的任意横截面中,均具有空腔。根据本技术,在法兰结构的任意横截面中,空腔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根据本技术,主压紧面和辅压紧面彼此共面或上下错开。根据本技术,空腔位于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中的一个内;或空腔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接触件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接触件内。根据本技术,第一接触件为活塞,第二接触件为缸体。(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密封结构,其中的第一接触件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件的第二接触面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凹凸状,以在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彼此接触形成密封副时构成至少一个空腔。由此,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在相抵靠处形成间隔开的、相对独立的至少两个压紧面。由于空腔的存在,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在空腔处的部分的柔性较大,当相对靠内的压紧面出现穿透性间隙时,相对靠外的压紧面的压紧效果仍然较好,进而保证了该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的密封性。因此,本技术的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较现有技术具有更好的密封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的实施例一的局部示意图,其中,该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为法兰结构;图2是本技术的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的实施例二的局部示意图,其中,该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为法兰结构;图3是本技术的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的实施例三的局部示意图,其中,该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为法兰结构;图4是本技术的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的实施例四的剖面示意图,其中,该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中的第一接触件为活塞,第二接触件为缸体。图中:1:第一接触件;2:第二接触件;3:空腔;4:主压紧面;5:辅压紧面;6:变压气体;11:第一接触面;21:第二接触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的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包括第一接触件I和第二接触件2,第一接触件I具有第一接触面11,第二接触件2具有第二接触面21,第一接触面11和第二接触面21彼此接触以构成密封副。其中,第一接触面11和第二接触面21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凹凸状,以在第一接触面11和第二接触面21接触时构成至少一个空腔3。换言之,现有技术中,第一接触面11和第二接触面21均为平坦的表面,二者抵靠在一起时中间没有空隙。而在本技术中,第一接触面11和/或第二接触面21构造为凹凸状,因此,在二者抵靠在一起时,凹进的部分会构造出空腔3。由此,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在相抵靠处形成间隔开的、相对独立的至少两个压紧面。由于空腔的存在,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在空腔处的部分的柔性较大,当相对靠内的压紧面出现穿透性间隙时,相对靠外的压紧面的压紧效果仍然较好,进而保证了该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的密封性。因此,本技术的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较现有技术具有更好的密封可靠性。其中,流体泄露的方向即为由内指向外的方向。实施例一参照图1,在本技术的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为法兰结构,第一密封件I和第二密封件2均为法兰,在此,为方便描述,第一密封件I为第一法兰,第二密封件2为第二法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通过诸如螺栓连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彼此连接在一起。而第一接触面11和第二接触面21均为法兰的安装面,法兰的安装面为在两个法兰彼此连接时相对的并抵靠在一起的两个表面,这两个表面彼此接触构成了密封副。在此为方便描述,第一接触面11为第一安装面,第二接触面21为第二安装面。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空腔3的存在,法兰结构在空腔3处的部分的柔性较大,当相对靠近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的内壁的压紧面出现穿透性间隙时,相对远离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的内壁的压紧面的压紧效果仍然较好,进而保证了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的密封性。因此,本技术的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较现有技术具有更好的密封可靠性。 继续参照图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构成一个空腔3,并形成由空腔3间隔开的主压紧面4和辅压紧面5,其中,辅压紧面5位于主压紧面4的外侦U。即,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内部的流体向外泄露的方向为由主压紧面4指向辅压紧面5的方向。可理解,在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彼此连接后,即在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相抵靠后,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的位于空腔3 —侧的部分相抵靠形成一个压紧面,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的在空腔3另一侧的部分相抵靠形成另一个压紧面。换言之,压紧面(主压紧面、辅压紧面)是由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抵靠在一起的两个部分表面共同形成的一个面组。当然,在其他非法兰结构的实施例中,压紧面(主压紧面、辅压紧面)是由第一接触面11和第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密封的新型结构,包括具有第一接触面(11)的第一接触件(1)和具有第二接触面(21)的第二接触件(2),所述第一接触面(11)与所述第二接触面(21)彼此接触以构成密封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11)和所述第二接触面(21)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凹凸状,以构成至少一个空腔(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炳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清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