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过驳或下水用的入泥式气浮升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059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驳或下水用的入泥式气浮升降平台。该平台由气浮筒、气浮筒连接刚架、上部平板和滑车轨道组成,其特征在于,气浮筒连接刚架将1到8个圆形或多边形的气浮筒连接成整体,每个气浮筒只设置顶盖,在筒壁上设有可开关的通气孔、通水孔。在筒壁上设有可开关的通气孔、通水孔。在气浮筒中设置竖向隔板,将一个气浮筒分成至少两个舱格。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环境条件广泛,建造、使用和维护费用低,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插入到水底泥土中的气浮式升降平台结构。属于港口、海洋和水利工程领域中用于过驳或下水的升降结构。
技术介绍
在港口、海洋和水利工程中,有一些大型建筑结构,如码头使用的混凝土沉箱、海洋采油平台等,均是先在陆地上预制,然后运输到现场水域安装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这些重量在数百吨到数千吨的大型结构从预制场地转移到运输驳船上或放到水上漂浮。目前,这个工作可采用大型水上船吊、可移动升降船坞、潜水驳船、下水滑道等设备和设施辅助完成,但这些设备和设施建造费用昂贵,租用费用和维护、使用费用也高,使得工程建造成本增加;另外,这些设备需要特定的使用环境,也使得有些工程难以利用上述设备实施。总之,有许多工程结构由于受到出运和下水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实施,或建造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驳或下水用的入泥式气浮升降平台,该平台具有适用环境条件广泛,建造、使用和维护费用低,使用方便的特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升降平台由气浮筒、气浮筒连接刚架、上部平板和滑车轨道组成,其特征在于,气浮筒连接刚架将1到8个圆形或多边形的气浮筒连接成整体,每个气浮筒只设置顶盖,在筒壁上设有可开关的通气孔、通水孔。在上述的气浮筒中设置竖向隔板,将一个气浮筒分成至少两个舱格。在上述的气浮筒上部设置横向隔板构成顶部密封舱。本技术优越性在于适用环境条件广泛,建造、使用和维护费用低,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以一个气浮筒为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图1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分解图。图中1为平板,2为筒体,3为密封舱,4为气浮舱,5为竖向隔板,6为横向隔板,7为通气孔,8为通水孔,9为滑车轨道。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如下如图1和图2所示的过驳或下水用的入泥式气浮升降平台,由一个正方形气浮筒、上部平板和滑车轨道组成。在正方形气浮筒内设置竖向十字隔板,将其分为4个舱体(或称为筒体),在每个舱体的上部设置一层横隔板,将舱体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密封舱,下部为气浮舱,在每个密封舱和气浮舱的舱壁上开设通气孔和通水孔。密封舱的顶板即为该升降平台的上部平板,在上部平板上安设滑车轨道。由于该升降平台只有一个分舱的气浮筒,所以不需要气浮筒连接刚架。当升降平台有多个气浮筒时,则气浮筒之间需用连接刚架连接成一个整体。如要求出运的结构高22m,重470吨,出运码头面顶标高为+6.5m,水底泥面标高为-5.0m,有保证的施工水位为+1.0m,需要将圆筒结构过驳到一干舷高度为1.0m的驳船上,采用本技术升降平台来作业,升降平台的气浮筒为边长21m,高11m的箱筒,箱筒内用十字隔板等分成四个舱格,整个升降平台重约330吨,平台在升降过程中,最大入泥深度约为4m。本技术的应用过程为(1)出运结构件过驳到运输驳船上的过程(a)向升降平台的气浮筒(充气舱)内充气,使其顶面的轨道与码头面上的轨道齐平,并移动气浮升降平台,与码头面对接好,如图3示;(b)将出运结构(图3至图6中所示的出运结构为一混凝土圆筒)从码头滑移到升降平台上,滑移过程中,先向升降平台靠近码头侧的气浮筒内充气,然后向另一侧的气浮筒内充气。在出运结构向升降平台滑移的过程中,通过调节各筒内的充气量,使升降平台顶面保持水平状态,如图4示;(c)当出运结构完全滑移到升降平台上后,使其位于升降平台的中间位置,并将滑移车固定住,之后向气浮筒内继续充气,使升降平台和码头面的搭接部分完全脱离,并将升降平台向外拖移一段距离;(d)将升降平台充气筒内的气体放出,使升降平台匀速下沉,升降平台的下部筒壁会逐渐插入到海底泥土中,直至升降平台上的滑移轨道能与驳船上的滑移轨道对接上,如图5示;(e)将出运结构从升降平台滑移到驳船上,滑移过程中,调节升降平台气浮筒中的气量,使升降平台顶面保持水平,如图6示;(f)出运结构完全滑移到驳船上后,将驳船移走;(g)向升降平台的气浮筒中注水,使升降平台插入到海底泥土中的筒壁拔出,如图7示;(h)向升降平台的气浮筒中充气,使升降平台漂浮在水面上,准备下一个出运结构过驳,如图8示。(2)出运结构件放在水上漂浮的过程(a)向升降平台的气浮筒(充气舱)内充气,使其顶面的轨道与码头面上的轨道齐平,并移动气浮升降平台,与码头面对接好,如图9示;(b)将出运结构(图9至图12中所示的出运结构为一混凝土圆筒)从码头滑移到升降平台上,滑移过程中,先向升降平台靠近码头侧的气浮筒内充气,然后向另一侧的气浮筒内充气。在出运结构向升降平台滑移的过程中,通过调节各筒内的充气量,使升降平台顶面保持水平状态,如图10示;(c)当出运结构完全滑移到升降平台上后,使其位于升降平台的中间位置,并将滑移车固定住,之后向气浮筒内继续充气,使升降平台和码头面的搭接部分完全脱离,并将升降平台向外拖移一段距离;(d)将升降平台充气筒内的气体放出,使升降平台匀速下沉,升降平台的下部筒壁会逐渐插入到海底泥土中,直至升降平台淹没于水中,其上的出运结构漂浮起来。当升降平台和出运结构的自重不能使升降平台入土下沉至出运结构能漂浮起来时,可通过抽出气浮筒底部的水来使其下沉到位,如图11示。(e)将出运结构从升降平台的顶部浮移走,如图12示;(f)向升降平台的气浮筒中注水,使升降平台插入到海底泥土中的筒壁拔出,如图13示;(g)向升降平台的气浮筒中充气,使升降平台漂浮在水面上,准备下一个出运结构下水,如图14示。权利要求1.一种过驳或下水用的入泥式气浮升降平台,该平台由气浮筒、气浮筒连接刚架、上部平板和滑车轨道组成,其特征在于气浮筒连接刚架将1到8个圆形或多边形的气浮筒连接成整体,每个气浮筒只设置顶盖,在筒壁上设有可开关的通气孔、通水孔。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驳或下水用的入泥式气浮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气浮筒中设置竖向隔板,将一个气浮筒分成至少两个舱格。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驳或下水用的入泥式气浮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气浮筒上部设置横向隔板构成顶部密封舱。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过驳或下水用的入泥式气浮升降平台。该平台由气浮筒、气浮筒连接刚架、上部平板和滑车轨道组成,其特征在于,气浮筒连接刚架将1到8个圆形或多边形的气浮筒连接成整体,每个气浮筒只设置顶盖,在筒壁上设有可开关的通气孔、通水孔。在筒壁上设有可开关的通气孔、通水孔。在气浮筒中设置竖向隔板,将一个气浮筒分成至少两个舱格。该技术适用环境条件广泛,建造、使用和维护费用低,使用方便。文档编号B63B38/00GK2545087SQ0220116公开日2003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24日专利技术者别社安, 李增志, 及春宁, 任增金 申请人:天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驳或下水用的入泥式气浮升降平台,该平台由气浮筒、气浮筒连接刚架、上部平板和滑车轨道组成,其特征在于:气浮筒连接刚架将1到8个圆形或多边形的气浮筒连接成整体,每个气浮筒只设置顶盖,在筒壁上设有可开关的通气孔、通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别社安李增志及春宁任增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