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浮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029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水深100米左右的塑料浮筒,它由两不对称型筒体所组成,筒体(1)带有突肩(3),筒体(2)上有一与之相配合的凹面,突肩(3)似“之”字型,两筒体经机械旋转摩擦粘合成一体,使“之”字形的三个接触面被相互粘合,并在表面形成一加强带,因而增加了该粘合处的强度,不致渗水,可代替目前使用的铁浮筒,并具有浮力大、价格低的优点,适宜渔业生产使用。(*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渔业生产,主要用于涨网渔业的塑料浮筒。目前的涨网渔业已从传统的沿岸近海向外海发展,作业水深已达100米左右,浮力设备采用铁制浮筒,铁浮筒在使用中有许多弊端,如易生锈腐蚀、成本高、浮力小等,此外塑料浮子虽已普及,但其规格小,不适用于涨网渔业。而且在其结构上往往采用两对称型经机械旋转摩擦发热而粘合成型或采用注塑成型,然后封闭注塑孔。前者由于粘合面是一平面,且较薄,故在摩擦粘合时若有气孔的话,该粘合处在一定的水压下易渗水;后者注塑孔的封闭若不均匀的话,也常常在该处发生渗水,所以均不理想。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本技术设计一种以工业塑料为原料的、能适应水深100米左右的塑料浮筒。本技术由左右两个不对称型筒体构成,两筒体粘合处采用突肩结构,其它外部和内部结构相同,使粘合面成为由三个接触面相粘合,以增强该处的强度,以适应深水作业的要求。结合附图,本技术的实施例详述如下筒体[1]带有突肩[3]、筒体[2]有一相应的凹面,使之与突肩[3]相配合;突肩[3]比筒体厚度高出2~10MM,似“之”字形的斜面;两筒体内各有不少于四条的横向加强筋和不少于八条的纵向加强筋;吊攀[4]与筒体一次成型,成圆柱形,为使该吊攀与筒体连接处在注入塑料时不产生气孔,在该吊攀上开有一小于该吊攀长度的圆锥形孔[5];当筒体[1]通过突肩[3]与筒体[2]相配合经机械旋转摩擦,使之粘合成一体;该突肩“之”字斜面有三个接触面被粘合并在筒体中间部表面形成一宽为30~80MM,高于筒体厚度2~10MM的加强带[6]以增强筒体的强度。见附图中A图,尔后在吊攀[4]的同一水平面上各垂直开有一孔[7],通过孔[7]与渔具连结。本技术的筒体在预制的模具内注塑成型,外型似橄榄型。原料系工业塑料,也可利用废旧塑料。本技术具有浮力大、强度高、不易渗水的特点,比同规格的铁浮筒浮力要增加20%,而价格要下降20%,所以可以替代目前在涨网渔业中使用的铁浮筒,也可用作其它渔业,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渔业生产,由两筒体组成的塑料浮筒,其特征在于两筒体为不对称型,筒体带有突肩,筒体有一相应的凹面,使之与突肩相配合,筒体底部有一吊攀所组成,外型呈橄榄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浮筒,其特征在于突肩[3]似“之”字形斜面,两筒体粘合时,有三个接触面被相互粘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塑料浮筒,其特征在于两筒体被粘合后,在筒体中间部表面形成一宽为30~80MM,高于筒体厚度2~10MM的加强带[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浮筒,其特征在于吊攀[4]与筒体一次成型,在该吊攀上开有一小于该吊攀长度的圆锥形孔[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浮筒,其特征在于两筒体内各有不少于4条的横向加强筋。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塑料浮筒,其特征在于两筒内还有不少于8条的纵向加强筋。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水深100米左右的塑料浮筒,它由两不对称型筒体所组成,筒体(1)带有突肩(3),筒体(2)上有一与之相配合的凹面,突肩(3)似“之”字型,两筒体经机械旋转摩擦粘合成一体,使“之”字形的三个接触面被相互粘合,并在表面形成一加强带,因而增加了该粘合处的强度,不致渗水,可代替目前使用的铁浮筒,并具有浮力大、价格低的优点,适宜渔业生产使用。文档编号B63B38/00GK2091818SQ9120243公开日1992年1月1日 申请日期1991年2月8日 优先权日1991年2月8日专利技术者吴国君 申请人: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兴隆塑料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渔业生产,由两筒体组成的塑料浮筒,其特征在于两筒体为不对称型,筒体[1]带有突肩[3],筒体[2]有一相应的凹面,使之与突肩[3]相配合,筒体底部有一吊攀[4]所组成,外型呈橄榄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君
申请(专利权)人: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兴隆塑料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