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降噪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03854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1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降噪结构,包括进气软管、出气软管、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包括呈一体结构的上空滤箱和下空滤箱,进气软管设置在下空滤箱上,出气软管设在上空滤箱上,出气软管上远离上空滤箱的一端还连接有延长管,进气软管上还连接有与进气软管相通的进气歧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待噪音进入该结构内,噪音在进气软管内来回震荡,多数噪音作为能量可以顺延着进气软管的内壁小孔进入空气滤清器中,并通过出气软管流出,只有少部分随着气流流入发动机内,这样能有效降低进入汽车发动机壳体内的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附件
,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降噪结构
技术介绍
现在广大消费者对汽车的整体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如NVH (噪声、振动与舒适性)性能已经成为评价汽车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各大主车厂都致力于通过提高汽车的NVH性能来提升其品牌价值与市场竞争力。同时,随着人们对噪声污染的不断重视,针对汽车噪声的法规也不断严格。进气噪声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噪声源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而传统的设计手段已不能针对市场需求快速反应,设计出满足要求的进气系统。运用现代的CAE技术开发进气系统势在必行。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噪声源,包含各种类型的噪声,每种噪声产生的机理也各不相同。因此,对进气系统噪声进行优化首先要明确各个噪声源产生的原因,并确定各个噪声源的贡献量,再有针对性地解决噪声问题。进气系统噪声从总体上可以分为空气噪声和结构噪声两大类。空气噪声包括脉动噪声和流体噪声。脉动噪声是由进气门的周期性开、闭而产生的压力起伏变化所形成的。这部分噪声主要影响进气系统低频噪声特性。另外如果进气管的空气柱的固有频率与周期性脉动噪声的主要频率一致时,会产生空气柱的共鸣声。此外由于进气口和前侧板之间可能形成一个共鸣腔,可能产生额外的共鸣噪声。流体噪声是气流以高速流经进气门流通截面,形成涡流,产生的高频噪声。由于进气门流通截面是不断变化的,故这种噪声具有一定宽度的频率分布,主要频率成分在1000HZ以上。此外在节气门体处有时也会产生涡流噪声。进气系统结构辐射噪声,是由于塑料壳体较小的刚度特性造成的,在内部压力波的激励下壳体产生振动,外表面推动空气产生波动,从而辐射出噪声。这里所说的内部压力波实际上就是壳体内部的声波。发动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动机噪声虽有所降低,发动机之外的其他噪声来源如进气噪声对车辆整体的贡献份额相对增大,因此进气噪声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提供一种减低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噪声是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降噪结构,能有效降低进入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噪声,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降噪结构,包括进气软管、出气软管、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包括呈一体结构的上空滤箱和下空滤箱,进气软管设置在下空滤箱上,出气软管设在上空滤箱上,出气软管上远离上空滤箱的一端还连接有延长管,进气软管上还连接有与进气软管相通的进气歧管。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还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所述进气软管插入到下空滤箱的内部,且与下空滤箱可拆卸连接,出气软管插入到上空滤箱内部,且与上空滤箱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还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所述出气软管与延长管通过螺纹接口连接。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还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所述进气软管为进气编织管。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还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所述进气软管采用棉线、涤纶线混纺线、尼龙线混纺中的至少一种编织后自然成形。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还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所述进气软管的直径为60— 80mm,孔隙率为1210HZ,长度为160—180_。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I)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和对现有技术结构进行改造。(2)本技术中,待噪音进入结构内,噪音在进气软管、进气歧管内来回震荡,多数噪音顺延着进气软管、进气歧管的内壁小孔进入空气滤清器中,并通过出气软管流出,只有少部分随着气流流入发动机内,这样能有效降低进入汽车发动机壳体内的进气噪声。(3)本技术主要利用声波相互抵消降噪,不增加其他多余的装置,生产成本低,在发动机进气系统降噪方面有较大的推广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一进气软管,2—出气软管,3—空气滤清器,4一延长管,5—进气歧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参见图1,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降噪结构,包括进气软管1、出气软管2、空气滤清器3,空气滤清器3包括呈一体结构的上空滤箱和下空滤箱,进气软管I设置在下空滤箱上,出气软管2设在上空滤箱上,出气软管2上远离上空滤箱的一端还连接有延长管4,进气软管I上还连接有与进气软管I相通的进气歧管5。通过设置进气歧管5增加噪声在进气软管I中的来回震荡时间;在出气软管2上远离上空滤箱的一端连接有延长管4,能防止出口截面出现回流的可能性。合理设计和选用空气滤清器3可有效控制进气噪声,空气滤清器3所占的体积可作为膨胀性消声器的膨胀腔体,且空气滤清器3相当于一个扩张消音器,消除噪声,且脏空气进入空气滤清器3中,经过空气滤清器3内设置的滤芯作用,可以实现对空气进行净化,净化后的空气成为发动机能源,并且降低空气滤清器3的传递能量损失。在空气滤清器3的内部可设置多孔吸声材料,如纤维状聚集组织的各种有机或无机纤维及其制品以及多孔结构的开孔型泡沫塑料和膨胀珍珠岩制品。可进一步降低进入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噪音,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进气软管I插入到下空滤箱的内部,且与下空滤箱可拆卸连接,出气软管2插入到上空滤箱内部,且与上空滤箱可拆卸连接。以上设置,主要便于出气软管2与上空滤箱、进气软管I与下空滤箱的连接,且实现稳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实施例3: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出气软管2与延长管4通过螺纹接口连接,延长管4设置的作用是防止出气软管2的出口出现回流现象,降低进入发动机的噪声。本实施例中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实施例4: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限定,所述进气软管I为进气编织管。进气软管I采用棉线、涤纶线混纺线、尼龙线混纺中的至少一种编织后自然成形,进气编织管弹性好,可以在较宽范围内,消除噪声。本实施例中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实施例5: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限定,所述进气软管I的直径为60— 80mm,孔隙率为1210HZ,长度为160— 180mm。进气软管I的空隙率较高,对低频噪音降噪效果较好,且孔隙率是使用雷诺公司编写的行业标准《空隙率测试计算方法》计算而成。通过以上对进气软管直径、空隙率、长度的限定可进一步提高对进入进气软管I噪声的降噪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软管(1)、出气软管(2)、空气滤清器(3),空气滤清器(3)包括呈一体结构的上空滤箱和下空滤箱,进气软管Cl)设置在下空滤箱上,出气软管(2)设在上空滤箱上,出气软管(2)上远离上空滤箱的一端还连接有延长管(4),进气软管(I)上还连接有与进气软管(I)相通的进气歧管(5)。2.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软管(1)、出气软管(2)、空气滤清器(3),空气滤清器(3)包括呈一体结构的上空滤箱和下空滤箱,进气软管(1)设置在下空滤箱上,出气软管(2)设在上空滤箱上,出气软管(2)上远离上空滤箱的一端还连接有延长管(4),进气软管(1)上还连接有与进气软管(1)相通的进气歧管(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运生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市万欣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