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阻助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3359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减阻助推装置,即在运动物体主体表面与流体局部摩擦严重的地方沿垂直于物体表面上流体流动方向预留或开一个凹槽,凹槽的断面形状为长方形或曲线形。在其内用支架安置一个或多个可产生升力的升力体,升力体的断面形状为机翼形或平板形。具有所需的附加投资少、结构简单、易于维护、适用工况范围广等优点。适用于交通工具如舰船、火车、汽车。(*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阻助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交通工具如舰船、 火车、汽车等的可产生减小流体阻力,提供辅助推力的减阻助推装置。技术背景交通工具如舰船、火车、汽车等在空气或水等流体介质中运动时不可避免 地会受到流体介质的阻力作用。为克服这种阻力需消耗大量的能源来产生推力, 以维持交通工具的运动。因此无论是从节省能源的角度还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 来考虑,通过减小流体阻力或利用流体动力原理提供辅助推力来达到节省能源 的目的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减阻助推技术按是否需要提供额外能量分为 无需提供额外能量的被动式和需要提供额外能量才能发挥作用的主动式两类。 按工作原理可分为靠物体自身形状或附加装置和流动相互作用发生效果的结构 式和非结构式两类,后者如表面涂层、涂料;向流体注入异质或同质物质;冷 热表面;电磁效应等手段。其他方式与被动结构式相比,或需较大的附加投资、 或不易于维护、有的甚至污染环境。属于被动结构方式已有较多研究的技术有 大涡破碎装置(large-eddy breakup device)、纵向肋条(riblet)等(有关 这方面最新综述性文献参见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M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阻助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运动物体表面(1)与流体局部摩擦严重的地方沿垂直于物体表面(1)上流体流动方向设有一个凹槽(2),其内安置升力体(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鳌魁刘艾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