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酰胺生产系统的造粒输送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02047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9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聚酰胺生产系统的造粒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装置以及自动喷淋装置。输送装置的起始端位于造粒器的下端,输送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以及布料板,所述布料板套设在所述主动轮以及从动轮上。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若干块理平板,所述理平板垂直于布料板的输送方向固定在下层布料板上,并保证理平板的长度方向与布料板的宽度方向相平行。在输送装置的一侧还设置有若干个自动喷淋装置。在输送装置的上方还设置有废气收集装置,废气收集装置包括抽风装置以及通风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适时冷却、及时排出有机废气、保证理平板的正常运行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聚酰胺生产系统的造粒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聚酰胺树脂,简称PA,为主链上具有酰胺键的聚合体。可由二元胺与二元酸缩聚、内酰胺开环聚合得到。由于所用二元酸和二元胺的种类不同可得到多种聚酰胺树脂。按相对分子量的大小大致将其分为高分子聚酰胺树脂和低分子聚酰胺树脂。高分子聚酰胺树脂,即人们熟知的尼龙或锦纶,由直链脂肪族二元酸和二元胺构成,主要用于制备合成纤维和工程塑料,开发和研宄工艺比较完整的一类聚酰胺树脂。低分子聚酰胺树脂由二聚酸与二元胺或多元胺进行缩聚反应后得到,又称二聚酸聚酰胺树脂。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非反应性或中性聚酰胺以及反应性聚酰胺。中性聚酰胺主要由二聚酸和乙二胺合成,用于生产油墨、热熔性胶粘剂以及涂料。传统工艺中,聚酰胺经造粒机造粒后的粒子直接下料,但此时粒子尚未冷却且仍挥发一些有机废气且此类有机废气不易收集排出。另外,布料板长时间工作会发生折皱,严重影响输送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适时冷却、及时排出有机废气、保证理平板的正常运行的聚酰胺生产系统的造粒输送机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聚酰胺生产系统的造粒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装置以及自动喷淋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的起始端位于造粒器的下端,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以及布料板,所述布料板套设在所述主动轮以及从动轮上。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若干块理平板,所述理平板垂直于所述布料板的输送方向固定在下层布料板上,并保证所述理平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布料板的宽度方向相平行。在所述输送装置的一侧还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自动喷淋装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上方还设置有废气收集装置,所述废气收集装置包括抽风装置以及通风管道。所述抽风装置设置在所述造粒器的上方,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抽风装置相连,所述通风管道的另一端平行于所述输送装置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输送装置末端的上方。所述通风管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排通风眼。优选地:所述理平板的长度不短于所述布料板的宽度。优选地:所述理平板的底部涂覆有光滑层。优选地:所述理平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焊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固定在地面上。优选地:所述自动喷淋装置包括喷头、热量感应器、收信机、电气控制器、水泵以及水箱;所述喷头固定在所述布料板的上方,所述热量感应器用以测试分布在布料板上粒子所散发的热量;所述收信机用以接受所述热量感应器发出的信号,所述气电控制器接受所述收信机发出的信息并通过电机驱动所述水泵进行抽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输送装置的一侧设置自动喷淋装置,通过热量感应器感应周围的热量发出信号,由收信机接受信号并发出信息给电气控制器,再通过电气控制器驱动水泵工作,将水从喷头喷至布料板上,实现喷淋降温的目的。在下层布料板上设置理平板,防止布料板长时间工作而发生折皱。通过在输送装置的上方设置废气收集装置,对粒子挥发出的有机废气进行适时的吸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聚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中转釜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离心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管道切换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缩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布料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造粒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自动喷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造粒分级出料机构的局部立体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造粒分级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按工艺流程从前至后依次包括聚合装置、酸化釜、板框压滤机、中转釜、离心分离装置、薄膜蒸发器、分子蒸馏装置、管道切换过滤装置、缩聚装置、过滤装置以及造粒系统。所述酸化釜、所述板框压滤机、所述薄膜蒸发器以及所述分子蒸馏装置均为现有设备。如图2所示,聚合装置包括聚合釜101以及提料装置102,所述聚合釜101包括聚合釜体1011以及聚合釜盖1012,所述聚合釜盖1012上开设有第一进料口 1013。所述提料装置102包括储料罐1021、第一提升泵1022以及第一导料管1023。所述第一导料管10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料口 1013相连,所述第一导料管1023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料罐1021的出料口相连,所述第一提升泵1022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料管1023上。如图3所示,所述中转釜包括中转釜壳体401以及接触式自动报警系统402,所述中转釜壳体401上开设有第二进料口 403,所述接触式自动报警装置402包括第一液位传感器4021以及报警系统4022。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402悬挂在所述中转釜壳体401的内部空腔中,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4021发出感应信号驱动所述报警系统4022发出报警信号。如图4所示,所述离心分离装置包括离心机、分离槽以及排水管503。所述离心机包括壳体5011、上盖5012、转鼓5013、轻相堰5014、重相堰5015。所述转鼓5013设置在所述壳体5011的正中心,所述轻相堰5014设置在所述转鼓5013顶部的开口区域,所述重相堰5015设置在所述上盖5012的底部。所述壳体5011上开设有第三进料口 5016、第一进水口 5017、轻相出口 5018以及重相出口 5019。所述第三进料口 5016和所述第一进水口 5017位于所述轻相出口 5018和所述重相出口 5019的下方。所述上盖5012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口 50110,所述第一排水口 50110与所述排水管503相对接,所述排水管503上设置有第二提升泵504。所述分尚槽502设置在所述重相出口 5019的下方,所述分尚槽502中设置有挡板5023,所述挡板5023的底部与所述分离槽502内壁的底部存在间隙。所述转鼓5013的内壁上开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5021,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感温器50211、电子加热器50212以及加热管50213,所述感温器50211的温度测试范围为(50-100) °C。经所述第一进水口 5017流入的水其温度范围为(85-95) °C,所述挡板5023焊接在所述分离槽502内部空腔的侧壁上,将所述分离槽分为第一空腔5021以及第二空腔5022。所述间隙为(1-5) cm,所述离心分离装置5还包括重相排出管505,所述重相排出管505上设置有第三提升泵506,所述重相排出管505的的一端与所述重相出口 5019相连通,所述重相排出管5023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空腔5021中(可以延伸至所述第二空腔5022中)。所述重相排出管505与所述重相出口 5019连接,所述分离槽设置有带驻动装置的万向轮5024。如图5-6所示,所述管道切换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进料管701、缓冲罐702、第一多通管703、若干个过滤罐704、连接管705以及回流管706。所述回流管706上设置有第四提升泵707。所述第一多通管703为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由竖管7031和横管7032组成。所述过滤罐704包括第一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酰胺生产系统的造粒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以及自动喷淋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的起始端位于造粒器的下端,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以及布料板,所述布料板套设在所述主动轮以及从动轮上;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若干块理平板,所述理平板垂直于所述布料板的输送方向固定在下层布料板上,并保证所述理平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布料板的宽度方向相平行;在所述输送装置的一侧还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自动喷淋装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上方还设置有废气收集装置,所述废气收集装置包括抽风装置以及通风管道;所述抽风装置设置在所述造粒器的上方,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抽风装置相连,所述通风管道的另一端平行于所述输送装置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输送装置末端的上方;所述通风管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排通风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耕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市虹泰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