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架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19778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9 17:10
移动式架车装置属于轨道客车车体装配工序领域,其包括主体结构、四个轮子机构、上支承面、下支承面和推杆;主体结构由钢板焊接构成,其包括两个支座和一个连接杆,支座由上部的H型支架和下部的梯形台组成,连接杆通过螺栓连接在两个支座的梯形台之间;四个轮子机构分别对称固定在两个梯形台的侧面;上支承面由塑料材质制成,其固定在H型支架的顶端;下支承面由钢板制成,其固定在梯形台的底端;推杆与梯形台的侧面铰接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车轮上安装弹簧使该装置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是四个车轮与地面接触,单人即可很方便的随意移动该架车装置的位置。在承重的情况下,弹簧受力压缩,下支承面与地面接触,可以稳当的架起车体进行装配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客车制造
,应用于车体装配工序,特别适用于车体装配场地受限制的场合,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架车装置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轨道客车制造过程中,车体进入装配工序时,是利用支撑马蹬把车体架起进行装配,由于此支撑马蹬强度低,容易变形(支撑的立柱直径仅为Φ 100mm,而且是单根直立结构),支撑高度低,需要挖约I米深的地沟并铺设轨道来弥补支撑高度的不足。同时,由于强度低,两个支撑马蹬支撑不了一台车的车体重量,所以需要同时使用多个支撑马蹬共同完成架车任务。因此,这种架车方式不仅装配场地受限制,而且需要挖地沟、铺轨道、准备足够多的支撑马蹬,存在场地准备时间长、耗费资金大、场地清扫困难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支撑马蹬架车方式存在的装配场地受限制、场地准备时间长、耗费资金大、场地清扫困难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架车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移动式架车装置,其包括主体结构、四个轮子机构、上支承面、下支承面和推杆;主体结构由钢板焊接构成,其包括两个支座和一个连接杆,支座由上部的H型支架和下部的梯形台组成,连接杆通过螺栓连接在两个支座的梯形台之间;四个轮子机构分别对称固定在两个梯形台的侧面;上支承面由塑料材质制成,其固定在H型支架的顶端;下支承面由钢板制成,其固定在梯形台的底端;推杆与梯形台的侧面铰接固定。所述轮子机构包括车轮、螺栓、下支撑板、导柱、弹簧、下部伸缩套、上部伸缩套、上支撑板和螺母;车轮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支撑板下面,导柱固定在下支撑板的上面,弹簧套在导柱外部;下部伸缩套焊接在下支撑板上,并套在弹簧的外部;上部伸缩套焊接在上支撑板上,上支撑板与主体结构的梯形台侧面之间焊接有加强筋板;下部伸缩套与上部伸缩套相互套接,当弹簧受到压力作用变形时,弹簧沿导柱伸缩,下部伸缩套在上部伸缩套内伸缩;螺母为双螺母,与导柱的上部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长度与不同车型两端的枕梁宽度相配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采用H型支架和梯形台配合的钢板结构作为支撑,强度高,支撑高度能够满足使用需求,使用时不需要挖地沟,装配场地不受限制。2、采用轮子机构,可以随意移动场地位置,除能够架车使用,还可以做为马蹬、支撑墩,用于存放各种车体大部件。3、现有轨道式支撑马蹬的架车方式,每台车平均需要占用约30米的轨道长度,建造时间大概需要45天,费用约几十万元,闲置时场地不能改为它用且清扫很不方便;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式架车装置,每台车只需两套架车装置,制造时间约15天,费用约3万元(还不足一套支撑马蹬的费用高),不用时只需将本装置移动到别处,场地便可作其它用处,同时由于是平面,清扫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移动式架车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I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移动式架车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移动式架车装置的应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式架车装置包括主体结构1、四个轮子机构2、上支承面3、下支承面4和推杆5 ;主体结构I由钢板焊接构成,其包括两个支座和一个连接杆,支座由上部的H型支架(支架的两个立柱由直径为Φ 200mm的圆柱型钢板构成)和下部的梯形台组成,连接杆通过螺栓连接在两个支座的梯形台之间;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连接杆可以改变整体的支撑宽度,以便适应不同车型两侧枕梁位置的宽度尺寸。四个轮子机构2分别对称固定在两个梯形台的侧面,用于对地面的支撑;上支承面3由塑料材质制成,其固定在H型支架的顶端,用于支撑接触车体两侧枕梁的位置;下支承面4由钢板制成,其固定在梯形台的底端,当轮子机构2的弹簧被压缩后下支承面4与地面接触;推杆5与梯形台的侧面铰接固定,用于人手拽拉使用。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中的轮子机构2包括车轮6、螺栓7、下支撑板8、导柱9、弹簧10、下部伸缩套11、上部伸缩套12、上支撑板13和螺母14。车轮6通过螺栓7固定在下支撑板8下面,用于支撑地面。导柱9固定在下支撑板8的上面,弹簧10套在导柱9外部;下部伸缩套11焊接在下支撑板8上,并套在弹簧10的外部;上部伸缩套12焊接在上支撑板13上,上支撑板13与主体结构I的梯形台侧面之间焊接有加强筋板;下部伸缩套11与上部伸缩套12相互套接,当弹簧10受到压力作用变形时,弹簧10沿导柱9伸缩,下部伸缩套11在上部伸缩套12内伸缩;螺母14为双螺母,能够旋拧之后锁紧,螺母14与导柱9的上部螺纹连接;使用时,可以通过旋拧螺母14来调节弹簧10的压力,改变因承载变化使车轮与地面的接触力。如图4所示,工作时,需要使用两套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式架车装置,上支承面3分别支承在车体的两枕梁位置,在车体重量的压力下,轮子机构2的弹簧10受压收缩,使下支承面4与地面牢牢接触。工作完成后,车体移走,轮子机构2的弹簧10恢复原位,下支承面4在弹簧10弹力的作用下与地面分开,此时,由四个车轮6与地面接触,单人拿起推杆5进行拽拉即可移动该架车装置进行任意摆放。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式架车装置,通过在车轮6上安装弹簧10使该装置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是四个车轮6与地面接触,单人即可很方便的随意移动该架车装置的位置。在承重的情况下,弹簧10受力压缩,该装置的下支承面4与地面接触,可以稳当的架起车体进行装配工作。同时,主体结构I的支座强度高,能够满足支撑高度和强度。【主权项】1.移动式架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主体结构(I)、四个轮子机构(2)、上支承面(3)、下支承面(4)和推杆(5);主体结构(I)由钢板焊接构成,其包括两个支座和一个连接杆,支座由上部的H型支架和下部的梯形台组成,连接杆通过螺栓连接在两个支座的梯形台之间;四个轮子机构⑵分别对称固定在两个梯形台的侧面;上支承面⑶由塑料材质制成,其固定在H型支架的顶端;下支承面(4)由钢板制成,其固定在梯形台的底端;推杆(5)与梯形台的侧面铰接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架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子机构(2)包括车轮(6)、螺栓(7)、下支撑板⑶、导柱(9)、弹簧(10)、下部伸缩套(11)、上部伸缩套(12)、上支撑板(13)和螺母(14);车轮(6)通过螺栓(7)固定在下支撑板(8)下面,导柱(9)固定在下支撑板(8)的上面,弹簧(10)套在导柱(9)外部;下部伸缩套(11)焊接在下支撑板(8)上,并套在弹簧(10)的外部;上部伸缩套(12)焊接在上支撑板(13)上,上支撑板(13)与主体结构(I)的梯形台侧面之间焊接有加强筋板;下部伸缩套(11)与上部伸缩套(12)相互套接,当弹簧(10)受到压力作用变形时,弹簧(10)沿导柱(9)伸缩,下部伸缩套(11)在上部伸缩套(12)内伸缩;螺母(14)为双螺母,与导柱(9)的上部螺纹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架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长度与不同车型两端的枕梁宽度相配合。【专利摘要】移动式架车装置属于轨道客车车体装配工序领域,其包括主体结构、四个轮子机构、上支承面、下支承面和推杆;主体结构由钢板焊接构成,其包括两个支座和一个连接杆,支座由上部的H型支架和下部的梯形台组成,连接杆通过螺栓连接在两个支座的梯形台之间;四个轮子机构分别对称固定在两个梯形台的侧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移动式架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主体结构(1)、四个轮子机构(2)、上支承面(3)、下支承面(4)和推杆(5);主体结构(1)由钢板焊接构成,其包括两个支座和一个连接杆,支座由上部的H型支架和下部的梯形台组成,连接杆通过螺栓连接在两个支座的梯形台之间;四个轮子机构(2)分别对称固定在两个梯形台的侧面;上支承面(3)由塑料材质制成,其固定在H型支架的顶端;下支承面(4)由钢板制成,其固定在梯形台的底端;推杆(5)与梯形台的侧面铰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冬连张休巍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