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1576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9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作业车辆,能够有效地冷却发动机、变矩器油以及工作油。具备:发动机(11);变矩器(12);通过工作油(31)进行动作的液压作业装置(15);对冷却发动机(11)的发动机冷却水(32)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器(16);对工作油(31)的热进行散热的油冷却器(17);以及使变矩器(12)所使用的变矩器油(33)与工作油(31)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19)。由于使变矩器油(33)与工作油(31)进行热交换,因此变矩器油(33)的热经由工作油(31)而通过油冷却器(17)散热。即便在行驶时,也能够通过散热器(16)和油冷却器(17)的双方进行散热,能够有效地冷却发动机(11)、变矩器油(33)以及工作油(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作业车辆。更详细地说,涉及能够进行基于行驶车身的行驶和基于液压作业装置的作业的作业车辆。
技术介绍
如图3所示,移动式起重机等作业车辆101搭载有发动机111,发动机111的动力经由变矩器112以及变速器113等传递至车轮102,能够进行基于行驶车身的行驶。此外,发动机111的动力还用于液压作业装置115用的液压泵的驱动,将工作油箱114内的工作油122向起重机装置等的液压作业装置115供给,能够进行基于液压作业装置115的作业。作业车辆101具备散热器116,发动机冷却水121在发动机111与散热器116之间循环来对发动机111进行冷却。此外,作业车辆101具备油冷却器117,对工作油122进行冷却。变矩器112以及变速器113所使用的变矩器油123,通过利用热交换器118与发动机冷却水121进行热交换来进行冷却。在基于液压作业装置115的作业时,发动机111的热经由发动机冷却水121而通过散热器116散热,工作油122的热通过油冷却器117散热。另一方面,在基于行驶车身的行驶时,发动机111的热经由发动机冷却水121而通过散热器116散热,变矩器油123的热被热交换到发动机冷却水121中而通过散热器116散热。液压作业装置115不动作而工作油122的温度不上升,因此油冷却器117实质上不运转。如此,在行驶时虽然发动机111和变矩器油123的双方都发热,但仅通过散热器116散热而油冷却器117不运转。因此,存在不能够有效地冷却这种问题。尤其是在爬坡等高负载的行驶时,发动机111、变矩器油123的发热量均较多,因此为了获得充分的冷却效果而需要大型的散热器116。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叉车中,通过使变矩器油与工作油进行热交换,由此对变矩器油进行冷却。但是,并未搭载对工作油进行冷却的油冷却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100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车辆,能够有效地对发动机、变矩器油以及工作油进行冷却。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第一专利技术的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具备:发动机;变矩器,将上述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车轮;液压作业装置,通过利用上述发动机的动力压送的工作油来进行动作;散热器,对冷却上述发动机的发动机冷却水的热进行散热;油冷却器,对上述工作油的热进行散热;以及热交换器,使上述变矩器所使用的变矩器油与上述工作油进行热交换。第二专利技术的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在第一专利技术中,具备工作油循环泵,该工作油循环泵在行驶时使上述工作油向上述油冷却器循环。第三专利技术的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在第二专利技术中,上述工作油循环泵是用于朝行驶用的辅机类压送上述工作油的液压泵。第四专利技术的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在第二专利技术中,上述工作油循环泵是用于朝上述液压作业装置压送上述工作油的液压泵。第五专利技术的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专利技术中,上述热交换器配置于上述变矩器的附近。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第一专利技术,由于使变矩器油与工作油进行热交换,因此变矩器油的热经由工作油而通过油冷却器散热。因此,即便在行驶时,也能够通过散热器和油冷却器的双方进行散热,能够有效地冷却发动机、变矩器油以及工作油。根据第二专利技术,由于在行驶时使工作油向油冷却器循环,因此能够有效地冷却在行驶时温度上升的变矩器油。根据第三专利技术,由于用于朝行驶用的辅机类压送工作油的液压泵在行驶时也运转,因此在行驶时能够使工作油向油冷却器循环。因此,能够利用辅机类用而原本具备的液压泵,无需追加新的液压泵。根据第四专利技术,通过使用于朝液压作业装置压送工作油的液压泵在行驶时运转,由此在行驶时能够使工作油向油冷却器循环。因此,能够利用液压作业装置用而原本具备的液压泵,无需追加新的液压泵。根据第五专利技术,由于热交换器配置于变矩器的附近,因此将变矩器油导入热交换器的配管变短,能够削减用于配管的空间,能够减少部件个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式起重机的模式图。图2是该移动式起重机的侧视图。图3是现有的作业车辆的模式图。具体实施方式接着,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作业车辆是移动式起重机、高空作业车、轮式装载机、液压挖掘机等、能够进行基于行驶车身的行驶和基于液压作业装置的作业的作业车辆。作为移动式起重机,能够列举全地面起重机、越野起重机、汽车起重机等。以下,以移动式起重机为例进行说明,但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其他作业车辆,也能够发挥相同的效果。根据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式起重机A的基本构造进行说明。符号1是行驶车身,具备用于行驶的车轮2。在行驶车身1上搭载有回转台3,该回转台3通过回转马达能够在水平面内回转360°。在回转台3上起伏自如地安装有动臂4。动臂4的基端部通过销而轴支承于回转台3,在动臂4与回转台3之间安装有起伏缸。当使该起伏缸伸长时动臂4立起,当使起伏缸收缩时动臂4倒伏。动臂4构成为套筒状,通过伸缩缸进行伸缩动作。从动臂4的前端悬吊有具备钩5的钢缆,该钢缆被沿着动臂4导向回转台3而卷绕于绞盘。绞盘能够通过提升马达的驱动而进行正反转,通过卷绕、放出钢缆来实现钩5的升降。通过组合回转台3的回转、动臂4的起伏、伸缩、以及钩5的升降,能够进行立体空间内的装货和卸货。使回转台3回转的回转马达以及使绞盘旋转的提升马达由液压马达构成。此外,使动臂4起伏、伸缩的起伏缸以及伸缩缸由液压缸构成。如此,回转台3、动臂4以及钩5通过液压致动器的驱动而进行动作。在本说明书中,将由回转台3、动臂4、钩5以及使它们动作的液压致动器构成的装置称作起重机装置15。起重机装置15相当于专利请求范围所记载的“液压作业装置”。液压作业装置是通过工作油进行动作的装置,根据作业车辆的种类而不同。例如,高空作业车的液压作业装置由回转台、动臂以及使它们动作的液压致动器构成。轮式装载机的液压作业装置由动臂、铲斗以及使它们动作的液压致动器构成。液压挖掘机的液压作业装置由回转台、斗杆、铲斗以及使它们动作的液压致动器构成。在行驶车身1上搭载有发动机11、和将发动机11的动力传递至车轮2的变矩器12以及变速器13。变矩器12为如下装置:利用通过与输入轴连结的泵叶片的旋转而赋予的流体的动能,使与输出轴连结的涡轮叶片旋转,并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作业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动机;变矩器,将上述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车轮;液压作业装置,通过利用上述发动机的动力压送的工作油来进行动作;散热器,对冷却上述发动机的发动机冷却水的热进行散热;油冷却器,对上述工作油的热进行散热;以及热交换器,使上述变矩器所使用的变矩器油与上述工作油进行热交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3.19 JP 2013-0558991.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动机;
变矩器,将上述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车轮;
液压作业装置,通过利用上述发动机的动力压送的工作油来进行动作;
散热器,对冷却上述发动机的发动机冷却水的热进行散热;
油冷却器,对上述工作油的热进行散热;以及
热交换器,使上述变矩器所使用的变矩器油与上述工作油进行热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酒井慎吾大泽贤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多田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