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吨位进箱叉车护顶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吨位进箱叉车护顶架,属于叉车生产制造
。
技术介绍
叉车护顶架主要用于保障驾驶员的作业安全性,在现有技术中,大吨位叉车的护顶架装配到车架上之后,整车高度通常为2450毫米至2550毫米之间,对于通常的集装箱而言,很难进行进箱作业。如果继续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护顶架结构,只是简单地降低护顶架的高度,以适应集装箱进箱作业,则会压缩驾驶员的操作空间,使得叉车驾驶员在长期的操作过程中容易疲劳,操作舒适性低。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护顶架结构做出改进,在保证叉车驾驶操作舒适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大吨位叉车的整车高度,以便于大吨位叉车能够适应集装箱进箱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大吨位进箱叉车护顶架,在保证叉车驾驶操作舒适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大吨位叉车的整车高度,以便于大吨位叉车能够适应集装箱进箱作业。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吨位进箱叉车护顶架,包括:左后支撑、右后支撑和框架总成,所述框架总成包括左前支撑臂、右前支撑臂、顶棚总成,所述顶棚总成包括前支撑横梁、后支撑横梁、顶部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顶部钢板两侧的两个顶部侧梁,所述顶部钢板前端连接所述前支撑横梁,所述顶部钢板后端连接所述后支撑横梁;两个所述顶部侧梁的前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前支撑臂和所述右前支撑臂的上端,两个所述顶部侧梁的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后支撑和所述右后支撑的上端,所述前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前支撑臂和所述右前支撑臂的上端,所述后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后支撑和所述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吨位进箱叉车护顶架,其特征是,包括:左后支撑(1)、右后支撑(2)和框架总成,所述框架总成包括左前支撑臂(3)、右前支撑臂(4)、顶棚总成,所述顶棚总成包括前支撑横梁(5)、后支撑横梁(6)、顶部钢板(7)以及设置于所述顶部钢板(7)两侧的两个顶部侧梁(8),所述顶部钢板(7)前端连接所述前支撑横梁(5),所述顶部钢板(7)后端连接所述后支撑横梁(6);两个所述顶部侧梁(8)的前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前支撑臂(3)和所述右前支撑臂(4)的上端,两个所述顶部侧梁(8)的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后支撑(1)和所述右后支撑(2)的上端,所述前支撑横梁(5)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前支撑臂(3)和所述右前支撑臂(4)的上端,所述后支撑横梁(6)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后支撑(1)和所述右后支撑(2)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吨位进箱叉车护顶架,其特征是,包括:左后支撑(1)、右后支撑(2)和框架总成,所述框架总成包括左前支撑臂(3)、右前支撑臂(4)、顶棚总成,所述顶棚总成包括前支撑横梁(5)、后支撑横梁(6)、顶部钢板(7)以及设置于所述顶部钢板(7)两侧的两个顶部侧梁(8 ),所述顶部钢板(7 )前端连接所述前支撑横梁(5 ),所述顶部钢板(7 )后端连接所述后支撑横梁(6);两个所述顶部侧梁(8)的前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前支撑臂(3)和所述右前支撑臂(4)的上端,两个所述顶部侧梁(8)的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后支撑(I)和所述右后支撑(2)的上端,所述前支撑横梁(5)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前支撑臂(3)和所述右前支撑臂(4)的上端,所述后支撑横梁(6)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后支撑(I)和所述右后支撑(2)的上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吨位进箱叉车护顶架,其特征是,所述前支撑横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鸿信,叶青,牛举,岳光,干创柱,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合叉叉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