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超越滑行器的操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0959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控制超越滑行器的操纵装置,包括有触动机构和与摩托车手柄连接的拉伸牵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跟触动机构连接的拉伸牵动机构与离合器的转动臂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操作可靠和自我防护性强等优点,它的拉伸牵动机构、离合器和触动机构之间的同步连动作用,可靠地控制了超越滑行器,使摩托车安全平稳地行驶,并防止了灰尘、泥浆的侵入滑行器内部,减小了机械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上的超越滑行器的拨动装置,特别是一种控制摩托车超越滑行器的操纵装置。现有的控制摩托车超越滑行器的操纵装置一般是由牵动机构和触动机构组成,牵动机构分别与摩托车手柄、触动机构连接。这种操纵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当滑行的摩托车需要减速或制动时,后轮处于高速转动,发动机处于怠速运行状态,通过触动机构上的触动压头触动一下滑行节能器的摩擦片,使后轮与滑行节能器上的从动链轮紧密结合而一起高速转动,这时,高速转动的从动链轮边沿线速度大于主动链轮的边沿线速度,使从动链轮与主动链轮之间形成“反拖”,产生很大的反向冲击力,使摩托车运行极不平稳,其结果,轻者容易造成脱链或断链,重者导致链轮的严重变形,甚至滑行器完全损坏,造成交通事故,降低了驾驶安全性。这种操纵装置的触动压头外露,不仅影响美观,而且操纵装置的触动压头安装在摩托车的平叉上,而滑行器却安装在后轮轴上,在调节链条松紧时,会改变触动压头与滑行器上摩擦片之间相对位置,使触动压头偏离摩擦片,造成控制失效的后果;触动压头及摩擦片均裸露工作,灰尘、泥浆极易进入滑行器本体内,这不仅加剧触动压头与摩擦片之间的磨损,而且加剧了滑行器内部的机械磨损,容易造成滑行器自动离合的故障,缩短了滑行器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控制超越滑行器的操纵装置,它可以可靠地控制超越滑行器,使摩托车安全平稳地行驶。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触动机构和与摩托车手柄连接的拉伸牵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跟触动机构连接的拉伸牵动机构与离合器的转动臂连接。将本技术通过摩托车后轮转轴与滑行器配合安装在摩托车后轮上,当滑行的摩托车需要减速或制动时,后轮处于高速转动,发动机处于怠速运行状态,通过摩托车手柄上的拉伸牵动机构带动离合器上的转动臂转动,离合器分离,使主动链轮与发动机的转动轴相脱离,同时,转动的转动臂通过拉伸牵动机构同步带动触动机构触及滑行器上的摩擦片,使滑行器上的从动链轮与后轮一起转动,大大减小了因从动链轮与主动链轮之间形成的反拖而产生的反向冲击力,以达到摩托车运行平稳和行驶安全的目的。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1.结构简单,安装方便;2.拉伸牵动机构、离合器和触动机构之间的同步连动作用,明显减少了发动机的反向冲击力,使摩托车运行平稳,提高了行驶的安全性。3.链条松紧的调节,不再使触动压头与摩擦片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提高了操作可靠性;4.壳罩遮挡了触动压头和滑行器,不仅外形美观,而且防止了灰尘、泥浆的侵入,减小了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5.采用了凸轮压动触动压头结构,充分利用杠杆原理,只需很小的握力,就可达到控制滑行器的目的;6.拉伸牵动机构上设置了缓冲装置,防止钢丝绳拉断,增强了操纵装置的自我保护性。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中1.转动臂;2.支撑架;3.壳罩;4导向套;5.触动压头;6.轴销;7凸轮;8.转轴;9.套接孔;10.压簧;11.环形凸台;12.环台;13.牵动绳;14.钢丝绳;15.螺杆;16调节螺母;17.箍紧件;18.拉线皮套;19.回位簧;20.导向孔;21.支架;22.导向孔;23.调节螺杆;24.调节螺帽;25.螺杆帽;26.缓冲簧;27弹簧座; 28.制动片;29.制动凸台;30锁绳件;31.挂耳;32.开槽孔;33制动凸台;34.锁绳件;35.挂耳;36.开槽孔。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有触动机构和与摩托车手柄连接的拉伸牵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跟触动机构连接的拉伸牵动机构与离合器的转动臂1连接。将本技术通过摩托车后轮转轴与滑行器配合安装在摩托车后轮上,当滑行的摩托车需要减速或制动时,后轮处于高速转动,发动机处于怠速运行状态,通过摩托车手柄上的拉伸牵动机构带动离合器上的转动臂1转动,离合器分离,使主动链轮与发动机的转动轴相脱离,同时,转动的转动臂1通过拉伸牵动机构同步带动触动机构触及滑行器上的摩擦片,使滑行器上的从动链轮与后轮一起转动,大大减小了因从动链轮与主动链轮之间形成的反拖而产生的反向冲击力,以达到摩托车运行平稳和行驶安全的目的。结合图1、2可知,触动机构是在固有支撑架2并带安装孔的壳罩3上设置有导向套4,插于导向套4内的触动压头5与导向套4呈导向性活动连接,触动压头5与导向套4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装置,通过轴销6与支撑架2铰接的凸轮7抵在触动压头5的顶部,与凸轮7铰接的转轴8上径向设置有套接孔9。如图1所示,弹性复位装置是套于触动压头5上的压簧10一端抵在导向套4上的环形凸台11上,另一端抵在触动压头5上部的环台12上。如图1所示,拉伸牵动机构是由牵动绳13、钢丝绳14、螺杆15、调节螺母16、两端带箍紧件17的拉线皮套18和回位簧19组成,螺杆15一端穿过触动机构上的套接孔9与调节螺母16连接,螺杆15另一端与钢丝绳14一端固接,钢丝绳14另一端依次穿过支撑架2的导向孔20、拉线皮套18和跟车体固接的支架21上的导向孔22与离合器的转动臂1连接,一端与离合器转动臂1连接的牵动绳13的另一端与摩托车手柄配合连接,一端抵在支撑架2并套于钢丝绳14上的回位簧19另一端抵在触动机构的转轴8上。如图1、2所示,将壳罩3上的安装孔套在摩托车后轮的转动轴上,并通过螺帽进行固定的,壳罩3遮挡住滑行器及触动压头5,不仅外形美观,而且防止了灰尘、泥浆的侵入,减小了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上述机构是这样工作的握紧手柄上与牵动绳13连接的连动器,牵动绳13带动离合器转动臂1转动,使离合器分离,同时,转动的转动臂1拉动钢丝绳14,钢丝绳14通过螺杆15和调节螺母16带动凸轮7转动,根据杠杆原理,只需很小的力,转动的凸轮7就产生很大的力下压触动压头5,触动压头5下移触动滑行器上的摩擦片,使滑行器动作,并使摩托车后轮与滑行器上的从动链轮紧密结合而一起转动,由于拉伸牵动机构、离合器和触动机构之间的同步连动作用,明显减少了发动机的反向冲击力,使摩托车运行平稳,提高了行驶的安全性;当松开手柄上与牵动绳13连接的连动器时,在回位簧19和压簧10的共同作用下,使触动压头5恢复原位,此时,发动机离合器接合,以达到辅助制动的目的。由于本技术与滑行器一起安装在后轮轴上,链条松紧的调节,不会使触动压头与滑行器的摩擦片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从而提高了操作可靠性。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钢丝绳被拉断,增强操纵装置的自我防护,在拉线皮套18与触动机构上的支撑架2之间设置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可以是套于钢丝绳14上的缓冲簧26的一端抵在拉线皮套18的箍紧件17上,另一端抵在弹簧座27的制动片28上,弹簧座27活动地套在钢丝绳14上,并活动地穿过支撑架2上的导向孔20;如图1所示,缓冲装置也可以是中空并套于钢丝绳14上的调节螺杆23一端与拉线皮套18上的箍紧件17固连,调节螺帽24和螺杆帽25均与调节螺杆23呈螺纹连接,套于钢丝绳14上的缓冲簧26一端抵在螺杆帽25上,另一端抵在弹簧座27的制动片28上,弹簧座27活动地套在钢丝绳14上,并活动地穿过支撑架2上的导向孔20。缓冲簧26的倔强系数比回位簧19的倔强系数大,操作者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超越滑行器的操纵装置,包括有触动机构和与摩托车手柄连接的拉伸牵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跟触动机构连接的拉伸牵动机构与离合器的转动臂(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本银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银钢内燃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