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652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4 0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搅拌釜,包括釜体、驱动装置、由驱动装置驱动的转轴、进料口、出料口,在所述转轴上对应连接有若干对搅拌叶片,所述釜体内部设有若干个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釜体分为若干个上下局部连通的搅拌室,所述转轴向下贯穿各分隔板并延伸至所述釜体内腔底部,在每个搅拌室内至少设有一对搅拌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搅拌釜通过分隔板将釜体分为若干个上下局部连通的搅拌室,分阶段进行搅拌混合,使得物料充分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搅拌装置,尤其是一种搅拌釜
技术介绍
在相关的高丙铵酸盐系列制备过程中,需要多原材料进行混合搅拌,常用的设备为搅拌釜,一般为内壁经过防腐处理的罐体,在搅拌釜内设置有搅拌装置,现有反应釜内的搅拌装置主要包括转轴与设置在转轴上搅拌叶,结构简单,造成搅拌不均匀,搅拌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搅拌效率低下的缺陷,提供一种搅拌釜。本技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搅拌釜,包括釜体、驱动装置、由驱动装置驱动的转轴、进料口、出料口,在所述转轴上对应连接有若干对搅拌叶片,所述釜体内部设有若干个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釜体分为若干个上下局部连通的搅拌室,所述转轴向下贯穿各分隔板并延伸至所述釜体内腔底部,在每个搅拌室内至少设有一对搅拌叶片。所述若干个分隔板分层设置且横贯所述釜体内腔。所述分隔板通过固定块固定于釜体内,所述分隔板的中部开有通孔,转轴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转轴的直径,各搅拌室之间通过通孔与转轴之间的空隙上下连通。所述分隔板为向下凹陷的曲面板,所述通孔位于曲面板最低位置。在所述搅拌叶片上还设有加强板。在所述釜体外侧设有保温加固套,在所述保温加固套和釜体的空隙处填充有保温层,在所述保温加固套外侧设有耳座,所述耳座下端与支腿相连。在所述釜体上还设有上清洗口、下清洗口、泄压口和视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一种搅拌釜通过分隔板将釜体分为若干个上下局部连通的搅拌室,分阶段进行搅拌混合,使得物料充分混合;2.本技术的一种搅拌釜在釜体外侧设有保温加固套,在保温加固套和釜体的空隙处填充有保温层,在保温加固套外侧设有耳座,所述耳座下端与支腿相连,既保证了釜体的结构稳定性,保温层的设置也使得本技术可以在寒冷环境中正常使用;3.本技术的一种搅拌釜在搅拌叶片设有加强板,可以提高搅拌叶片的强度,防止在搅拌过程中发生扭曲。【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搅拌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釜体,2为驱动装置,3为分隔板,4为进料口,5为出料口,6为加强板,7为保温加固套,8为耳座,9为支腿,10为保温层,11为固定块,12为上清洗口,13为下清洗口,14为视镜,15为泄压口,16为转轴,17为搅拌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一种搅拌釜,包括釜体1、驱动装置2、由驱动装置驱动的转轴16、进料口 4、出料口5,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为电机,在所述转轴16上对应连接有若干对搅拌叶片17,所述釜体I内部设有若干个分隔板3,所述分隔板3将釜体I分为若干个上下局部连通的搅拌室,所述转轴16向下贯穿各分隔板3并延伸至所述釜体I内腔底部,在每个搅拌室内至少设有一对搅拌叶片17。所述若干个分隔板3分层设置且横贯所述釜体I内腔。所述分隔板3通过固定块11固定于釜体I内,所述分隔板3的中部开有通孔,转轴16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转轴16的直径,各搅拌室之间通过通孔与转轴16之间的空隙上下连通。所述分隔板3为向下凹陷的曲面板,所述通孔位于曲面板最低位置。所述釜体I内部设有若干个分隔板3,所述分隔板3将釜体I分为若干个上下局部连通的搅拌室,分隔板3至少设置为一块,搅拌叶片至少设置为两组。本实施例中,分隔板设置为两块,搅拌叶片设置为三组。在本技术的高效搅拌釜中,待混合的物料从进料口 4进入釜体I后,从最上面的搅拌室内进行搅拌混合,物料在重力作用下依次向下流动,依次进行搅拌混合,使得物料充分混合,并且若干个搅拌室之间通过通孔与转轴16之间的空隙上下连通。在搅拌叶片17设有加强板6,可以提高搅拌叶片的强度,防止在搅拌过程中发生扭曲。在转轴上设有固定栓,搅拌叶片设有与固定栓对应插接的固定孔,搅拌叶片17通过固定栓与转轴16对应连接。在釜体I外侧设有保温加固套7,在保温加固套7和釜体I的空隙处填充有保温层10,在保温加固套7外侧设有耳座8,耳座8下端与支腿9相连。保温加固套7保证了釜体的结构稳定性,保温层的设置使得本技术可以在寒冷环境中正常使用。在釜体I上还设有上清洗口 12、下清洗口 13、泄压口 15和视镜14。设有上清洗口12、下清洗口 13方便对釜体I的内壁进行冲洗,防止釜体I内壁结垢,视镜14可以对釜体I内部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及时发现可能的异常情况,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尽管已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搅拌釜,包括釜体(I)、驱动装置(2 )、由驱动装置驱动的转轴(16 )、进料口( 4 )、出料口(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轴(16)上对应连接有若干对搅拌叶片(17),所述釜体(O内部设有若干个分隔板(3),所述分隔板(3)将釜体(I)分为若干个上下局部连通的搅拌室,所述转轴(16)向下贯穿各分隔板(3)并延伸至所述釜体(I)内腔底部,在每个搅拌室内至少设有一对搅拌叶片(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分隔板(3)分层设置且横贯所述釜体(I)内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3)通过固定块(11)固定于釜体(I)内,所述分隔板(3)的中部开有通孔,转轴(16)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转轴(16)的直径,各搅拌室之间通过通孔与转轴(16)之间的空隙上下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3)为向下凹陷的曲面板,所述通孔位于曲面板最低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搅拌叶片(17)上还设有加强板(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釜体(I)外侧设有保温加固套(7),在所述保温加固套(7)和釜体(I)的空隙处填充有保温层(10),在所述保温加固套(7 )外侧设有耳座(8 ),所述耳座(8 )下端与支腿(9 )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釜体(I)上还设有上清洗口(12)、下清洗口(13)、泄压口(15)和视镜(14)。【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搅拌釜,包括釜体、驱动装置、由驱动装置驱动的转轴、进料口、出料口,在所述转轴上对应连接有若干对搅拌叶片,所述釜体内部设有若干个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釜体分为若干个上下局部连通的搅拌室,所述转轴向下贯穿各分隔板并延伸至所述釜体内腔底部,在每个搅拌室内至少设有一对搅拌叶片。本技术的一种搅拌釜通过分隔板将釜体分为若干个上下局部连通的搅拌室,分阶段进行搅拌混合,使得物料充分混合。【IPC分类】B01F15-00, B01F7-18【公开号】CN204602062【申请号】CN201520125481【专利技术人】徐德伟, 徐水荣 【申请人】江西中翔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2日【申请日】2015年3月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搅拌釜,包括釜体(1)、驱动装置(2)、由驱动装置驱动的转轴(16)、进料口(4)、出料口(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轴(16)上对应连接有若干对搅拌叶片(17),所述釜体(1)内部设有若干个分隔板(3),所述分隔板(3)将釜体(1)分为若干个上下局部连通的搅拌室,所述转轴(16)向下贯穿各分隔板(3)并延伸至所述釜体(1)内腔底部,在每个搅拌室内至少设有一对搅拌叶片(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德伟徐水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中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