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苗蔚专利>正文

直线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9176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保证外驱动力转化为车体牵引力时100%不产生分力、乘坐舒适、高速节能的直线驱动装置。它包括双向牵引飞轮、牵引器,其特征是,所述双向牵引飞轮是传统飞轮外环部去掉齿轮代之以两个凹槽称为牵引线盘槽,牵引线于牵引线盘槽底部固定后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盘绕于牵引线盘槽内,所述牵引器由牵引轴槽架与牵引轴合成,牵引轴嵌入牵引轴槽架内并可于其内直线移动,牵引轴两端与带有脚跟托的脚蹬连接,牵引线两端经过定滑轮组合导向后与牵引轴连接。(*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力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直线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传M^力驱动车的驱动装置是由中轴、飞轮、链轮、链条、曲柄等组成。用一交替作圓周运动驱动车体前进。这种传统动力结构有3个 缺点。1不适合人体运动由于圓周驱动力的方向随圃周而变动,故仅 适合三角座及坐兼立式姿势用以保iiE^部跟随圆周运动。而直线驱动的 方向具有唯一性,故适合靠背座及坐兼卧式姿势,使靠背形成驱动力的 对立同一面,当然会加;UL力力度同时又使乘坐舒适。2费能它导致 仅50%沿圆周切线方向的"有效能"被利用。3成;^艮高它结构复杂、 零件多且加工工艺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传M^力驱动车的3M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 筒单、成本低、保证外驱动力转化为车体牵引力时10沐不产生分力、乘 坐舒适、利于发力、高速节能的直线驱动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直线驱动装 置,包括双向牵引飞轮、牵引器,其特征是,所述双向牵引飞轮是传统 飞轮外环部去掉齿轮代之以两个凹槽称为牵引线盘槽,牵引线于牵引线 盘槽底部固定后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盘绕于牵引线盘槽内,所述牵引器由 牵SI轴槽架与牵引轴合成,牵引#^奉引轴槽架内并可于其内直线移动,牵引轴两端与带有脚i^e的脚蹬连接,牵引线两端经过定滑4ME合 导向后与牵^轴连接。所述牵引线于牵引线盘槽底部固定后分別向相反的方向盘绕于牵 引线盘槽内,其固定与盘绕法是在双向牵引飞轮的牵引线盘槽下底部 开有通孔,在其两个侧面上,面对通孔的右側紧贴牵射线盘槽上底部开 有穿线孔,牵引线中部或不加任何东西或打一结或压上小卡头,其一端 先穿过通孔至中部或打结处或小卡头处,再穿过穿线孔后反过来向通孔 方向盘绕于牵《1栽盘槽内,另 一端与已穿过逸孔的牵?t线之盘绕法相 同。如此简单有效的牵引线闺定法,即使牵引线不用打结,已足够牢固 固定。而打结或压上小卡头M理论上确保牵引线绝对牢固固定。因为 注意到两端牵引线牵引职能不同, 一端使双向牵?t飞轮正转驱动车体园而承受大的拉力,另一端仅为使双向牵引飞轮回转,J^不承受拉力, 而打结或压上一小卡头可使受力端牵引线闺打结处无法通过通孔而绝 对牢固闺定在通孔处。本技术采用无结困例及说明。所迷牵引轴^A牵引掩睹架内并可于其内直线移动,其嵌入法是 牵《f轴橫架是一两側面对称开有长槽的空心长方体,长槽称为滑槽其一 端封闭,另一端开通,牵引轴轴体中部有两个外圃呈凹型的**轴承, 其凹部分別从牵fl轴槽架滑槽开通端^A;滑槽中后封上开通端。其封法见恩例;^说明。所述带有脚^的脚蹬,其脚跟托与脚蹬之间有适当角度,其形状适合脚i^t置,其材料可A^:质或舒适材料,其连接法亦可多样,甚至 可制成带有脚i^4e的专用脚蹬。本例仅为便利说明采用铁制脚^4e及用 螺钉固定在商品化脚蹬上。但注意到脚i^e非常重要,它即是使乘坐舒 适的脚托又^1拉动牵引轴使双向牵引飞轮回转的必不可少的部件。所迷牵引线两端经过定滑轮组合先分别导向到牵引轴槽架上滑槽的 两端后再导向到牵引轴中部或相对牵引■当部位后与牵引轴连接。定 滑轮组合导向已属成熟技术,若将牵 1线导向到牵引轴中部虽然较烦瑣 却可使牵引轴双側发力均匀。本例为制苗及说明方便,将牵引线导向到 牵引轴側面并与之逸接。本技术与传统人力驱动车的驱动装置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适 合人体运动由于直线驱动方向的唯一性,故适合靠背座及坐兼卧式姿 势,4吏靠背形成驱动力的对立同一面,当然会加M力力度同时又使乘 坐舒适。由于圃周驱动的方向随圃周而变动,故M合三角座及坐兼立 式姿势用以保iiE^部跟随風周运动。2节能传统车,交替作圆周驱 动将导致仅50%沿歸周切线方向的"有效能"被利用,而本技术的 直线驱动装置保i正外驱动力转化为车体牵引力时100%不产生分力。3成 本底:传统人力驱动车是由中轴、飞轮、链轮、链条、曲柄等组成;它 结构复杂、零件多Jb知工工艺较复杂,而本技术零件极少而且加工 工艺筒单。4驱动力传导十分方便由于定滑轮组导向是立体的(不受平 面P艮制),可任意改变动力的传导方向,而传统人力车受限于飞轮与链 轮的平面相对位置且结构复杂、臃肿且加工工艺较复杂。5高速在双 脚驱动且满负荷的前题下,理论上可达到传统车的四倍速。因双脚驱动 且驱动方式有利于人体运动故闺此达2倍速以上,又园节能50%,故达 4倍速。附掛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双向奉^飞轮正面图。图2是双向牵引飞轮國1 A — A刨面闺。图3是双向奉《I飞轮图2 B — B刨面國。图4是牵引轴正面图与牵引器图5C —C的局部刨面闺。图5是牵引器的正面闺。图20是本实用新实施例及原理闺。图1、 2、 3中,1.双向牵引飞轮,1.1.牵引线盘槽,1.2.通孔 U.穿线孔,1.4.穿线孔,1.9.牵引线,200.原飞轮内部结构。闺4、 5中,2.牵引器,2.1牵引轴槽架,2.1L滑槽,2.12.牵 引轴槽架挡头,2.2.牵引轴,2.21.外圓呈凹型的ife^轴承(一对), 2.22.商品化脚蹬,2.23.脚跟托,2.24.牵?f线连接槽,2. 25.装卸卡 口 , 2. 26.连接螺母,3.定滑轮组( 一对)。图20中,1.双向牵引飞轮,2.牵引器,1.9.牵引线,2.2.牵 引轴,2.11.滑槽,3,定滑轮组(一对)。具体实施方式在闺l、 2、 3中所示的双向牵引飞轮(1)结构中,在保留原"飞 轮"结构(2,)的基础上牵引线(1. 9 ) 一端先穿过通孔(L 2)至中 部,再穿过穿线孔(l. 3)后反过来向通孔(1.2)方向盘绕于牵^线盘槽 (l.l)内,另一端与已穿过通孔(1.2)的牵引线(1.9)之盘绕法相同。在图4、 5中所示的牵引器(2)结构中,牵引轴(2.2)两端经装 卸卡口 (2.25)、连接螺母(2. 26 )将商品化脚蹬(2* 22 >固定好,脚 跟托(2.23)固定在商品化脚蹬(2, 22 )上。牵引轴(2.2)上外國呈凹 型的ilJM^承a21)(—对)其凹部分别从牵引轴槽架(2.1)两側上 的滑槽(2.11)开通端^v,将牵引轴槽架挡头(2.12)用螺钉封上开通在國20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牵引器(2 )卡具连接或焊接于车把头 部(可水平或略带倾角),定滑轮组U)(—对)固定于牵引器(2 )上 滑槽(2.11 )两端,双向牵^1飞轮U )中牵引线(1. 9)经定滑轮组(3) 导向后套锁于牵引轴(2. 2)中牵引线连接槽(2. 24)U。权利要求1.一种直线驱动装置,包括双向牵引飞轮、牵引器,其特征是,所述双向牵引飞轮是传统飞轮外环部去掉齿轮代之以两个凹槽称为牵引线盘槽,牵引线于牵引线盘槽底部固定后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盘绕于牵引线盘槽内,所述牵引器由牵引轴槽架与牵引轴合成,牵引轴嵌入牵引轴槽架内并可于其内直线移动,牵引轴两端与带有脚跟托的脚蹬连接,牵引线两端经过定滑轮组合导向后与牵引轴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牵引线于 牵引线盘槽底部固定后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盘绕于牵引线盘槽内,其固 定与盘绕法是在双向牵引飞轮牵引线盘槽底部开有通孔,在其两个 侧面上,面对通孔的右侧紧贴牵引线盘槽底部开有穿线孔,牵引线中 部或不加任何东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线驱动装置,包括双向牵引飞轮、牵引器,其特征是,所述双向牵引飞轮是传统飞轮外环部去掉齿轮代之以两个凹槽称为牵引线盘槽,牵引线于牵引线盘槽底部固定后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盘绕于牵引线盘槽内,所述牵引器由牵引轴槽架与牵引轴合成,牵引轴嵌入牵引轴槽架内并可于其内直线移动,牵引轴两端与带有脚跟托的脚蹬连接,牵引线两端经过定滑轮组合导向后与牵引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蔚
申请(专利权)人:苗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