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魁江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压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90456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流体压缩装置,本技术主要由壳体、涡轮、蜗杆构成,所述涡轮可以是单叶面封闭离心式涡轮安装在壳体内,所述蜗杆呈锥形位于壳体内涡轮的轮面半径上,所述蜗杆上的螺旋蜗凸跟涡轮上的涡槽相互对嵌匹配,所述涡轮上的叶凸跟蜗杆上的螺旋蜗凹相互对嵌匹配,相互之间保持一定间隙,所述涡轮中心轴上有锥形齿轮跟蜗杆向心端上的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蜗杆向心端上的锥形齿轮跟涡轮中心轴上的锥形齿轮的转速比同蜗杆跟涡轮的转速比相同。所述涡轮、蜗杆被壳体包围密封,所述蜗杆外缘端处涡轮旋转起始方向一侧的壳体上有出口,所述涡轮内圆圆心处叶凸侧壳体上有进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压缩机械,尤其是流体压缩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最接近本技术的有涡旋压缩机、螺杆压缩机和离心压缩机。涡旋式空气压缩机是由函数方和型线的动、静涡旋相互齿合而成。在吸气、压缩、排气工作过程中,静涡旋盘固定在机架上,动盘由偏心轴驱动并由防自动机构制约,围绕静盘基圆中心,作很小半径的平面转动,气体通过空气过滤芯吸入静盘的外围,随着偏心轴旋转,气体在动静盘齿合所组成的若干对月牙形压缩腔内被逐步压缩然后由静盘部位的轴向孔连续排出。螺杆式压缩机汽缸内装有一对互相啮合的螺旋形阴阳转子,两转子都有几个凹形齿,两者互相反向旋转。转子之间和机壳与转子之间的间隙仅为5?10丝,主转子又称阳转子或凸转子,通过由发动机或电动机驱动多数为电动机驱动,另一转子又称阴转子或凹转子是由主转子通过喷油形成的油膜进行驱动,或由主转子端和凹转子端的同步齿轮驱动。所以驱动中理论上没有金属接触。转子的长度和直径决定压缩机排气量即流量和排气压力,转子越长,压力越高;转子直径越大,流量越大。离心式压缩机用于压缩气体的主要部件是高速旋转的叶轮和通流面积逐渐增加的扩压器。简而言之,离心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叶轮对气体作功,在叶轮和扩压器的流道内,利用离心升压作用和降速扩压作用,将机械能转换为气体的压力能。综上所述,涡旋压缩机不适合大流量压缩设备上使用,螺杆压缩机效率较高但是制造精度要求也高,因此制造成本也高,离心式压缩机适合大流量输气要求,但是不适用于气流量小及压比要求高的场合并且低速时效率较低,输出压力较低。这就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适合大流量高压缩比要求又能在低转速工作时能够输出较高压力、高效率、低成本的一种新型压缩装置。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主要由壳体、涡轮、蜗杆构成,所述涡轮可以是单叶面封闭离心式涡轮安装在壳体内,也可以是双叶面单封闭离心式涡轮安装在壳体内,所述蜗杆呈锥形位于壳体内涡轮的轮面半径上,所述蜗杆上的螺旋蜗凸跟涡轮上的涡槽相互对嵌匹配,所述涡轮上的叶凸跟蜗杆上的螺旋蜗凹相互对嵌匹配,其相互之间始终保持一定间隙,其间隙一般为五到十丝之间,也可以保持在一至二十丝之间,还可以放得更宽只不过间隙越宽效率越低,具体根据加工精度来定,所述涡轮上的叶凸跟蜗杆上的螺旋蜗凹以及蜗杆上的螺旋蜗凸跟涡轮上的螺旋涡槽之间呈间隙密封且互不接触,所述涡轮中心轴上有锥形齿轮跟蜗杆向心端上的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蜗杆向心端上的锥形齿轮跟涡轮中心轴上的锥形齿轮的转速比同蜗杆跟涡轮的转速比相同。所述涡轮转动时涡轮中心轴同时驱动蜗杆转动,转动中涡轮和蜗杆相互作对嵌运转并保持一至二十丝之间的间隙互不接触,所述涡轮、蜗杆被壳体包围密封,所述蜗杆外缘端处涡轮旋转起始方向一侧的壳体上有出口,所述涡轮内圆圆心处叶凸侧壳体上有进口,所述蜗杆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对置,还可以是多个呈向心状均布在涡轮的轮面半径上,所述各蜗杆上的螺旋蜗凸跟涡轮上的螺旋涡槽相互对嵌匹配,所述涡轮上的螺旋叶凸跟各蜗杆上的螺旋蜗凹相互对嵌匹配,其相互之间保持一至二十丝之间的间隙互不接触,所述涡轮中心轴上有锥形齿轮跟各蜗杆向心端上的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各蜗杆向心端上的锥形齿轮跟涡轮中心轴上的锥形齿轮的转速比同各蜗杆跟涡轮的转速比相同,涡轮转动时其中心轴同时驱动各蜗杆转动,转动中涡轮跟各蜗杆始终保持一至二十丝之间的间隙互不接触,涡轮、各蜗杆被壳体包围密封,所述各蜗杆外缘端处涡轮旋转起始方向一侧的壳体上有出口,所述各蜗杆两端轴上以及涡轮中心轴上有轴承,所述涡轮内圆圆心处叶凸侧壳体上有进口,所述涡轮为双叶面单封闭离心式涡轮时,其涡轮另一面所值蜗杆跟单叶面离心式涡轮上的蜗杆一样。所述蜗杆两端轴上和涡轮中心轴上有轴承。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离心式涡轮轮面的半径上有蜗杆,所述蜗杆上的螺旋蜗凸正好跟涡轮上的涡槽相互匹配对应,所述涡轮上的叶凸跟蜗杆上的螺旋蜗凹相互匹配对应,其相互之间保持一至二十丝之间的间隙,呈间隙密封且互不接触,当涡轮旋转时,涡轮中心轴同时驱动蜗杆转动,工作中旋转的涡轮和旋转的蜗杆始终保持一至二十丝之间的间隙互不接触,涡轮和蜗杆都被壳体包围密封,流体由涡轮内圆圆心处壳体上的进口进入涡轮的涡槽内,当涡槽内圆端转至蜗杆位置时被旋转蜗杆上的蜗凸对应封堵,随着涡轮和蜗杆的转动,涡槽内的流体被蜗杆上的蜗凸由内圆端向外圆端挤压,涡槽内的流体经出口流出,当涡槽外圆端转至蜗杆位置时,涡槽内的流体被蜗凸挤压出涡槽进入出口内,本技术原理跟现有技术中的螺杆压缩机有部分相同,其不同之处是一:螺杆压缩机是由一根或两根阴阳螺杆来完成压缩,本技术是由一个涡轮跟一个蜗杆也可以是由一个涡轮跟多个蜗杆来完成压缩,当一个涡轮跟一个蜗杆配合做功时,涡轮旋转一周涡轮轮面上的每个涡槽完成一次压缩。当一个涡轮跟多个蜗杆配合做功时涡轮轮面上的每个涡槽完成多次压缩,同一周期内压缩次数增多。二:由于涡轮旋转产生的离心作用使涡轮内圆进口处的流体更容易进入涡槽中,还有涡轮的离心作用使涡槽内的流体不易倒流,使压缩更流畅。三:就相同转速时流体在涡轮内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和蜗杆的挤压双重作用下产生的流体压力比离心式压缩机产生的流体压力更高。涡轮的直径和螺旋涡槽的长度决定压缩排气量即流量和排气压力,螺旋涡槽越长,压力越高;涡轮直径越大,流量越大。由此可见,本技术特别适合大流量高压力要求的以油、水、气等流体作介质的压缩设备上使用,本技术跟现有技术相比,其实施的有益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壳体,2为涡轮,3为蜗杆,3'为第二个蜗杆,4为蜗凸,4'为第二个蜗杆上的蜗凸,5为涡槽,6为叶凸,7为蜗凹,7'为第二个蜗杆上的蜗凹,8为中心轴,9为中心轴上的锥形齿轮,9'为蜗杆向心端上的锥形齿轮,9"为第二个蜗杆向心端上的锥形齿轮,10为出口,1(V为第二个出口,11为进口,12为轴承。【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作进一步阐述。图1、图2示出了本方案第一个实施例,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示出的压缩机主要由壳体1、涡轮2、蜗杆3构成,所述涡轮2是单叶面封闭的离心式涡轮,所述涡轮2安装在壳体内,所述蜗杆3呈锥形位于壳体I内涡轮2的轮面半径上,所述蜗杆3上的螺旋蜗凸4跟涡轮2上的螺旋涡槽5相互匹配对应,涡轮2上的螺旋叶凸6跟蜗杆3上的螺旋蜗凹7相互匹配对应,其相互之间保持一至二十丝之间的间隙互不接触呈间隙密封状,所述涡轮2中心轴8上有锥形齿轮9跟蜗杆3向心端上的锥形齿轮9'相互啮合,所述蜗杆3向心端上的锥形齿轮9'跟涡轮2中心轴8上的锥形齿轮9的转速比同蜗杆3跟涡轮2的转速比相同。涡轮2中心轴8转动时驱动蜗杆3同时转动,涡轮2和蜗杆3相对转动并保持一至二十丝之间的间隙互不接触,涡轮2、蜗杆3被壳体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压缩装置,主要由壳体、涡轮、蜗杆构成,其特征是:所述涡轮是离心式涡轮安装在壳体内,所述蜗杆呈锥形位于壳体内涡轮的轮面半径上,所述蜗杆上的螺旋蜗凸跟涡轮上的涡槽相互对嵌匹配,所述涡轮上的螺旋叶凸跟蜗杆上的螺旋蜗凹相互对嵌匹配,其相互之间保持一定间隙互不接触,所述涡轮的中心轴上有锥形齿轮跟蜗杆向心端上的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蜗杆向心端上的锥形齿轮跟涡轮中心轴上的锥形齿轮的转速比同蜗杆跟涡轮的转速比相同,所述涡轮、蜗杆被壳体包围密封,所述蜗杆外缘端处涡轮旋转起始方向一侧的壳体上有出口,所述涡轮内圆圆心处叶凸侧壳体上有进口,所述蜗杆两端轴上和涡轮中心轴上有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魁江
申请(专利权)人:于魁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