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禄华专利>正文

上下肢交替、联合驱动式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8695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用人体上下肢交替、联合驱动式自行车,是在普通自行车基础上将车把与驱动前轮的旋转驱动手柄、驱动轴组合为一体,经圆锥齿轮及传动杆传动既能用上肢旋转驱动前轮,又能有效控制行车方向,使前轮驱动装置简化驱动平稳可靠。该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可根据骑车者的需要自动实现上下肢交替或联合驱动的转换,使人体上下肢旋转驱动力得到全面发挥,所以特别适合于长途、上坡、顶风及快速骑行,使行车功效大大提高。(*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自行车,特别涉及一种可用人体上下肢交替、联合驱动行驶的自行车。现今人们使用的普通自行车一般只用人体下肢驱动后轮行驶,在长时间尤其在上坡及顶风骑行时下肢感觉极疲劳,而上肢又无法发挥出驱动肌能,使自行车的行车功效受到限制。为使上下肢均能发挥出驱动肌能,已有的技术是在普通自行车基础上安装可用上肢驱动前轮或协助驱动后轮装置。CN87205659U所公告之专利既为在普通自行车基础上安装具有驱动前轮装置的自行车。该装置在车把周围或立管周围也可以在水平管周围设有至少一个驱动杆,通过手板或揿动驱动杆往复作功,再经过安装于前轴上的驱动力合成机构驱动前轮。该装置由于前轮驱动力来源于手板或揿动驱动杆往复作功,所以使人体上肢潜在驱动力的发挥受到一定限制,而且不易保证前轮驱动连续平稳,致使前轮驱动功效受到影响。另外还由于手采用往复作功驱动前轮,而脚为旋转驱动后轮,这样不利于手脚同时协调驱动车体前进。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普通自行车基础上改进的带有驱动前轮装置,可用人体上下肢交替、联合驱动式自行车,使其能最大限度发挥出人体上肢的旋转驱动肌能,克服公知技术的不足,以有效提高自行车的行车功效。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普通自行车基础上,将车把与前轮旋转驱动手柄,驱动轴组合为一体,并使双手可同时在同一方向角度下进行旋转驱动,再通过圆锥齿轮及传动杆传动,从而使双手既能平稳可靠的旋转驱动前轮,又能有效的控制行车方向。另外,为保证下肢单独驱动后轮或车体滑行时,车把对上肢所起的支撑作用,可在上肢旋转驱动轴处设置不允许其在一定方向角度下旋转的锁死装置;为实施控制刹车,可采用脚倒蹬控制前后轮刹车装置;为保证在只驱动后轮及车体滑行时前轮正常转动,应将与前轴套直接相联的圆锥齿轮内设置飞轮装置。本技术具有的优点是由于车把与前轮旋转驱动手柄、驱动轴组合为一体,再通过圆锥齿轮及传动杆传动,这样双手既可旋转驱动前轮,又可保证控制行车方向,故使前轮驱动装置简化,驱动平稳可靠能最大限度发挥出人体上肢的旋转驱动肌能,使前轮驱动功效提高,同时也容易实现上下肢联合协调驱动,从而使自行车的上坡与顶风骑行能力及车速大大提高。又由于在上肢旋转驱动轴处设有不允许其反转的锁死装置,所以车把的高低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可根据骑车人的需要进行选择。本技术的结构由下述实施例及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整体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前轮驱动装置示意图。参看图2,(1)是前轮旋转驱动手柄。(17)是前轮驱动轴。(2)是固定在驱动轴(17)上的一圆锥齿轮。(5)是传动杆套筒,通过固定装置(6)、铰链固定装置(11)分别固定在前叉及车把立管两处。铰链固定装置(11)的作用是用来缓冲与克服前叉减震过程中,前轮向斜上方产生的位移作用力,以确保圆锥齿轮的良好啮合。(12)是与前轴套连固为一体的护齿盒,其目的是减小前叉宽度。(13)是安装在前轮驱动轴(17)中的不允许前轮驱动轴反转的飞轮锁死装置,其飞轮外套固定在转轴套(14)上,当正向驱动时飞轮空转,反转时飞轮起锁死作用。(16)是传动杆,其两端分别固定圆锥齿轮(15),及圆锥齿轮(3)。前轮驱动轴(17)通过轴碗、轴档、钢球等安装在转轴套(14)中。传动杆(16)通过轴碗、轴档、钢球等安装在传动杆套筒(5)中。参看图1,(9)是倒刹车用外套有两耳的飞轮,将其安装在中轴左侧,再将前后闸的闸拉线及闸拉杆分别通过与车体固定的支架(7)同飞轮外套两耳相联,当正向旋转驱动车体时飞轮空转,当倒蹬时飞轮两耳转动,从而使前后闸拉线及闸拉杆均向后产生拉力,促使闸体刹车。由于后轮刹车用的较多,所以在后闸拉杆与飞轮一耳联接处连入一个拉力较大的弹簧(8),并将前闸拉线适当调松,当倒刹车用力一般时后轮刹车,用力较大时前后轮均刹车。(10)是钳闸。(4)是内设飞轮装置的圆锥齿轮,其结构装置是将外套具有螺纹的飞轮装入与之配合的具有内螺纹的圆锥齿轮内。当双手同时在同一方向角度下用比较平衡的旋转驱动力向前旋转驱动手柄(1)时,由于驱动手柄两端到其驱动轴中心既车把转动点所产生的一对力矩相互抵消,从而不但能有效的控制行车方向,又能使驱动轴(17)上固定的圆锥齿轮(2)转动,以驱动传动杆(16)上端固定的并与圆锥齿轮(2)啮合的圆锥齿轮(15)转动,经传动杆(16)的传动,又使其下端固定的圆锥齿轮(3)转动,而圆锥齿轮(3)的转动又驱动与之啮合的安装在前轴套护齿盒(12)内的圆锥齿轮(4)转动,从而驱动前轮转动。当双手旋转驱动力失去平衡时车向将向用力较小的一方偏转,这样便可以通过双手用力的不同来达到前轮驱动过程的转弯目的。如果在用双手旋转驱动前轮的同时,用下肢旋转驱动后轮,便形成上下肢联合驱动,这样可大大提高自行车的上坡,顶风及快速骑行能力。当双手停止旋转驱动后,因前轮驱动轴(17)上装有不允许其轴反转的自锁飞轮(13),这时驱动手柄(1)、驱动轴(17)便成为支撑上肢及控制行车方向的车把,而且车把的高低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可根据骑车者的需要进行选择。另外,当圆锥齿轮(4)不再驱动前轮时,其内设的飞轮装置将空转,故此不影响下肢单独驱动后轮及车体滑行时前轮的正常转动,从而可以自动实现上下肢交替及联合驱动的转换过程,使骑车者在长途骑行时上下肢得到交替休息,使自行车的行车功效大大提高。权利要求1.一种可用人体上下肢交替、联合驱动式自行车,主要由前后轮、车架、车把、车座、车闸、驱动前轮装置及驱动后轮的脚蹬、链轮、链条等共同构成,其特征在于车把与旋转驱动手柄(1)、驱动轴(17)组合为一体、并使双手可同时在同一方向角度下进行旋转驱动,驱动轴(17)通过轴碗、轴档、钢球等固定在转轴套(14)中,圆锥齿轮(2)固定在驱动轴(17)上,并与传动杆(16)上端固定的圆锥齿轮(15)啮合,传动杆(16)下端固定的圆锥齿轮(3)与安装在前轴套护齿盒(12)内的圆锥齿轮(4)啮合,传动杆(16)通过轴碗、轴档、钢球等固定在传动杆套筒(5)中,传动杆套筒(5)通过固定装置(6)、铰链固定装置(11)固定在前叉及车把立管两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上下肢交替、联合驱动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驱动轴(17)上安装一反转自锁飞轮(13),其飞轮外套与转轴套(14)连固。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上下肢交替、联合驱动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中轴左侧安装一个外套有两耳的飞轮(9),其两耳分别与前后闸的闸拉线及闸拉杆相连。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上下肢交替、联合驱动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圆锥齿轮(4)是将外套具有螺纹的飞轮装入与之配合的具有内螺纹的圆锥齿轮内。专利摘要一种可用人体上下肢交替、联合驱动式自行车,是在普通自行车基础上将车把与驱动前轮的旋转驱动手柄、驱动轴组合为一体,经圆锥齿轮及传动杆传动既能用上肢旋转驱动前轮,又能有效控制行车方向,使前轮驱动装置简化驱动平稳可靠。该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可根据骑车者的需要自动实现上下肢交替或联合驱动的转换,使人体上下肢旋转驱动力得到全面发挥,所以特别适合于长途、上坡、顶风及快速骑行,使行车功效大大提高。文档编号B62M1/12GK2130759SQ91204618公开日1993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1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1991年3月23日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用人体上下肢交替、联合驱动式自行车,主要由:前后轮、车架、车把、车座、车闸、驱动前轮装置及驱动后轮的脚蹬、链轮、链条等共同构成,其特征在于:车把与旋转驱动手柄(1)、驱动轴(17)组合为一体、并使双手可同时在同一方向角度下进行旋转驱动,驱动轴(17)通过轴碗、轴档、钢球等固定在转轴套(14)中,圆锥齿轮(2)固定在驱动轴(17)上,并与传动杆(16)上端固定的圆锥齿轮(15)啮合,传动杆(16)下端固定的圆锥齿轮(3)与安装在前轴套护齿盒(12)内的圆锥齿轮(4)啮合,传动杆(16)通过轴碗、轴档、钢球等固定在传动杆套筒(5)中,传动杆套筒(5)通过固定装置(6)、铰接固定装置(11)固定在前叉及车把立管两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禄华
申请(专利权)人:郭禄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