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管架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8291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3:03
一种透水管架单元,其包括由多个竖管和用于固定所述竖管的横梁组成的透水管架单元主体,所述透水管架单元还包括第一边梁、连接梁以及第二边梁,所述第一边梁位于所述透水管架单元主体的边缘,所述第二边梁位于所述透水管架单元主体的相对于所述第一边梁的一侧边缘,所述第二边梁用于与另一个所述透水管架单元的所述第一边梁卡合连接,所述上盖包括网状板和固定在所述网状板上的透水管塞,所述网状板的边缘设有固定有第一瓣塞,另一个所述透水管架单元的所述上盖上与第一瓣塞相对应的边缘设有第二瓣塞,所述第一瓣塞和第二瓣塞在同一所述透水管内相互楔紧或咬合并封堵所述透水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透水性面层
,特别是一种透水管架单元
技术介绍
由于当今的经济迅速发展,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断变迀,城市化的步伐一天天加快,高层建筑不断地增高,道路也在不断地扩宽和延长,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高楼林立、桥梁纵横的景象。但是接踵而来的问题是,植被被不断破坏,虽然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设计了很多的绿化带,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城市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少了,热岛效应一天比一天严重,大片的混凝土地坪是地面与地层完全隔绝,水泥地表容易积水的问题、因自然水不能及时回收,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以及水泥路面以下的土壤容易板结、碱化的问题都成为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困扰,随时都在催化着环境的恶化速度,如何缓解热岛效应成为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早先的技术方案为在现有的地基上先铺一层黄沙在铺一层砖,这样使得自然水可以通过路层的间隙渗透后回收,增加了自然水的回收率,但是时间久黄沙塌陷即会造成地砖平面凹凸不平,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中国专利CN 202164521公开了一种多孔透水立体生态地坪框架,它包括:导水管、空调管、底架、上架、上盖;所述底架框架通过大孔、中孔插接在导水管、空调管基础部与过渡段形成的第二轴肩处,上架框架通过小孔插接在导水管、空调管颈部与中间段形成的轴肩处,上盖通过凸缘插在导水管、空调管颈部的管口处。通过地坪框架系统与混凝土有机结合构成会呼吸的生态地坪,施工完毕后拆除上盖,导水管和空调管的颈部管口裸露在地表,是地坪上、下贯通形成空气及水气的对流,从而可降低地表温度,环节热岛效应,同时通过地表孔洞可收集雨水,快速低消化地表积水,自然水的回灌有效补充地下水位,减缓地层下降。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透水管架单元上部之间通过焊接或捆绑连接虽然牢固但是透水管架单元安装非常不灵活,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与此同时透水管架单元连接的质量也很难控制以致透水管架单元连接不牢靠、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管架单元,使透水管架单元之间的连接在更加稳定、牢固的同时,透水管架单元之间的连接的安装也更加灵活、方便。为达上述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透水管架单元,其包括由多个竖管和用于固定所述竖管的横梁组成的透水管架单元主体,所述透水管架单元还包括第一边梁、连接梁以及第二边梁,所述第一边梁位于所述透水管架单元主体的边缘,所述第二边梁位于所述透水管架单元主体的相对于所述第一边梁的一侧边缘,所述第二边梁用于与另一个所述透水管架单元的所述第一边梁卡合连接,所述上盖包括网状板和固定在所述网状板上的透水管塞,所述网状板的边缘设有固定有第一瓣塞,另一个所述透水管架单元的所述上盖上与第一瓣塞相对应的边缘设有第二瓣塞,所述第一瓣塞和第二瓣塞在同一所述透水管内相互楔紧或咬合并封堵所述透水管。本技术的透水管架单元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瓣塞和所述第二瓣塞的接触面与所述透水管的轴线平行。本技术的透水管架单元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梁上固定设有卡合部,所述第二边梁固定设有用于与所述卡合部卡合连接的配合部。本技术的透水管架单元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管由圆形管制成。本技术的透水管架单元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梁上设有曲面,所述曲面与另一个所述透水管架单元的所述竖管紧密贴合。本技术的透水管架单元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水管架单元主体由多个透水管和用于固定所述透水管的横梁组成。本技术的透水管架单元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瓣塞和所述第二瓣塞形状相同均为所述透水管塞的二分之一。本技术的透水管架单元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水管塞为圆台形。本技术的透水管架单元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水管架单元由塑料制成。在本技术的导管架单元中,由于第二边梁用于与另一个所述导管架单元的所述第一边梁可拆卸的连接,同时设置了可以连接不同透水管架单元的上盖,使导管架单元之间的连接在更加稳定、牢固的同时,导管架单元之间的连接的安装也更加灵活、方便。【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透水管架单元的立体结构图。图2所示为图1的透水管架单元的上盖的立体结构图。图3所示为图1的透水管架单元的第一边梁的局部放大图。图4所示为图3的透水管架单元的第一边梁的刨切结构图。图5所示为图1的透水管架单元的连接梁和第二边梁的局部放大图。图6所示为图1的第一边梁与另一个透水管架单元的第二边梁连接的刨切结构图。图7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透水管架单元的立体结构图。图8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瓣塞和第二瓣塞在透水管内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瓣塞和第二瓣塞在透水管内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透水管架单元的立体结构图。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透水管架单元10用于安装在透水性面层内形成管路,该透水管架单元10包括第一边梁11、连接梁12、第二边梁13、透水管15、上盖16、横梁17 ;第一边梁11位于透水管架单元主体1a的边缘,连接梁12位于透水管架单元主体1a相对于第一边梁11的另一侧,连接梁12的与第一边梁11相对的一端与第二边梁13固定连接,透水管15与横梁17固定连接组成透水管架单元主体10a,上盖16可以与透水管架单元主体1a的分离,透水管架单元主体1a的各部件均由再生塑料制成。再生塑料是指利用废弃的塑料制品,经分选、清洗、造粒等工序处理后得到的塑料材料。再生塑料具有一定的弹性,采用再生塑料制造的透水管架单元10既具有成本低还具有利用再生的资源更加环保的优点。当然透水管架单元10也可以采用塑料的新料或金属制成。透水管架单元主体1a包括多个透水管15和横梁17 ;透水管15和横梁17固定连。透水管15用于形成透水性面层内的透水管路,使雨水或其他水可以穿过透水性面层,这样雨水或其他水可以储存在透水性面层之下。图2所示为图1的透水管架单元的上盖的立体结构图。请参见图2,上盖16包括网状板161、透水管塞163、第一瓣塞165 ;透水管塞163、固定在网状板161上,第一瓣塞165固定在网状板161的边缘;另一个上盖16的边缘上与第一瓣塞165对应的位置上固定设有第二瓣塞167。第一瓣塞165与第二瓣塞167形状相同,位置相对。网状板161有横纵交错的杆件组成,网状板161的网格布置与透水管架的布置有关,网状板161上杆件的交点处固定设有用于封堵透水管15的透水管塞163,网状板的边缘固定有第一瓣塞165或第二瓣塞167,网状板161由塑料、木材或金属制成。本实施例中网状板161的杆件组成的网格为正方形,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网状板161的杆件可以弯曲或调整位置,使网状板161组成其他形状,如圆形、长方形、多边形、半圆形;当然透水管塞163、第一瓣塞165或第二瓣塞167也可以固定在网状板161的杆件上。网状板161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抗拉能力。网状板161固定有第一瓣塞165或第二瓣塞167的杆件的宽度为其他杆件的一半。透水管塞163为圆台形,透水管塞163朝向透水管15侧的截面大于透水管塞163的与透水管15相对的一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水管架单元(10),其包括由多个竖管(15)和用于固定所述竖管(15)的横梁(17)组成的透水管架单元主体(10a),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管架单元(10)还包括第一边梁(11)、连接梁(12)以及第二边梁(13),所述第一边梁(11)位于所述透水管架单元主体(10a)的边缘,所述第二边梁(13)位于所述透水管架单元主体(10a)的相对于所述第一边梁(11)的一侧边缘,所述第二边梁(13)用于与另一个所述透水管架单元(10)的所述第一边梁(11)卡合连接,所述上盖(16)包括网状板(161)和固定在所述网状板(161)上的透水管塞(163),所述网状板(161)的边缘设有固定有第一瓣塞(165),另一个所述透水管架单元(10)的所述上盖(16)上与第一瓣塞(163)相对应的边缘设有第二瓣塞(167),所述第一瓣塞(165)和第二瓣塞(167)在同一所述透水管(15)内相互楔紧或咬合并封堵所述透水管(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志东
申请(专利权)人:万理晴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