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软式透水管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9410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软式透水管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方法,在栽植大树之前,将原先挖好的种植穴的基础再向下深挖,在种植穴的底部,放置软式透水管,在软式透水管的侧面及上面铺设级配碎石,在碎石外面放置河沙,在河沙上面放置具有肥力的种植土,在种植土上按移植大树的规范和要求种植大树。所述软式透水管的出口要与城市雨水系统进行联网或汛期最高水位在排水管出水口位置以下的河道、低洼地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迅速将土体中多余水份顺利渗入到透水管内并排出到种植土壤外,使种植穴及其周围的土壤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植物所需的田间持水量,从而大大提高了大树移植的成活率及其生长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方法,属于园林绿化及相关行业中树木 移栽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巿绿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城巿景观绿地建设的质量要求也越 来越高。许多城巿针对大树对城巿景观绿地的特有功能相继提出并实施了 "大 树引入城巿"的工作。大树进城,立竿见影,是一条快速发展城巿绿地的捷径, 促进了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城巿生态环境的提前形成。大树移植后,树冠部分很少进行修剪。因此,为了保证大树移植的成活率, 尽早、尽快地达到设计的景观效果,促进其移植成活及旺盛生长甚为关键。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移植大树主要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根毛区切除掉了, 其吸收及抗逆作用大大减弱,需要人工灌溉进行补充水分,但水分过多或过少, 都对移植的大树成活和生长不利。水分亏缺易使植物受干單影响而出现明显的萎蔫、枯萎、死亡等现象;移植的大树水分亏缺死亡的原因一般是根部表现为根系太小、土球损毁或修剪太少、运输途中失水、栽植不及时等,其特征是 根头部分木质正常、无异味、表皮干瘪。种植地低洼积水、土壤排水差或过湿 时,会使移植的大树受涝,但此时移植的大树却表现出缺水现象,最终导致移植的大树死亡,主要特征是(1)挖出的死亡大树的根具有较强的污泥臭味,(2) 根头部分发黑、皮腐烂,(3)如有新发的根,其表皮变黄、变黑,用手捋后就 脱皮等。因此,在大树移植时也就容易使园艺工作者看见"缺水"现象而浇水, 造成大树移植后常常因为大气降水、人工灌溉造成水涝而死亡。此前,人们也采取了一定的方法克服以上的问题,如埋抽水管(一般是在 大树栽植时釆用埋一定长度和一定粗度的塑料管)然后釆用人工适时的抽水, 此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根本解决不了土壤(如南方湿陷土壤)在一定时 间内达到理想的田间持水量的需求;另外,易遭到人为的破坏,给管理带来麻烦;再者,由于其管子头部暴露在外面,对景观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虽然这样,但仍是治标不治本, 一般由于水淹死亡率仍在15%—20%。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软式透水管提 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应用软式透水管提高大树移植 成活率的方法,包括挖种植穴、栽植大树,特征在于在栽植大树之前,将原先 挖好的种植穴的基础再向下深挖,在种植穴的底部,放置软式透水管,在软式 透水管的侧面及上面铺设级配碎石,在碎石外面放置河沙,在河沙上面放置具 有相应肥力的种植土;在种植土上按待移植大树的移植要求和规范种植大树,。将原种植穴的基础再向下挖深40 60cm,碎石的厚度为15~20cm,最大粒径小于40mm。所述河沙的厚度为15-20cm。所述种植土厚度35 45cm。所述软式透水管是以防锈弹簧圈支撑管体,形成高抗压软式结构,无纺布 内衬过滤,使泥砂杂质不能进入管内,从而达到净渗水的功效。丙纶丝外烧被 覆盖层具有优良的吸水性,能迅速收集土体中多余的水份。橡胶筋使壁管覆盖 层与弹簧钢圈管体成为有机一体,具有很好的全方位透水功能,渗透水能顺利 渗入管内,而泥砂被挡在管外,从而达到透水、排水一气呵成之目的。在景观地段,布置在每一个种植穴内的透水软管相连接而形成地下网络; 在行道树栽植中,每个种植穴的透水软管连成一条线,根据移植的树木的大小、 栽植的位置、栽植地的地下水位等,选择相应的连接方式。软式透水管的出口 与城巿雨水系统进行联网或汛期最^水位在排水管出水口位置以下的河道连 通,保证透水管接到巿政或较低洼的地方,以便透水管内的水能及时、顺利的 流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釆用新式的软式透水管,具有l)孔隙直径 小,全方位透水,渗透性好;2)抗压耐拉强度高,使用寿命长;3)耐腐蚀和抗微生物侵蚀性好;4)整体连续性好,接头少,衔接方便;5)重量轻,施工方便;6)质地柔软,与土结合性好等优点,克服了其他排水方法和管材的诸多 弊病,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壤含水量的问题。无论是人工灌溉水,还是持续的大气降雨,新型软式透水管都能迅速将土 体中多余水份顺利渗入管内并排出到种植土壤外,使土壤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达 到移植树所需的田间持水量,从而大大提高了大树移植的成活率。笔者通过实践发现,使用新型软式透水管后,种植的大树一般死亡率仅为2%~5%,有的死 亡率甚至就是零,使其景观效果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设计要求,虽然对行道树 或景观带移植大树之前,需对移植穴之间贯通以使软式排水管连接成系统进而 连接至城巿雨水系统或汛期最高水位在排水管出水口位置以下的河道,比挖掘 单个种植穴,分别移植多出一些劳动力和成本,但从总体讲,因能大大提高树 木移植成活率,减少因大树移植不成功而带来的后期补栽成本及延误景观效果 的达效时间,还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积极推广。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用软式透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l,本专利技术所用的软式透水管的结构防锈弹簧圈10支撑管体,形 成高抗压软式结构,无纺布内衬20过滤,使泥砂杂质不能进入管内,从而达到 净渗水的功效。丙纶丝外烧被覆盖层30具有优良的吸水性,能迅速收集土体中 多余的水份。橡胶筋使壁管覆盖层30与弹簧钢圈管体成为有机一体,具有很好 的全方位透水功能,渗透水能顺利渗入管内,而泥砂被挡在管外,从而达到透 水、排水一气呵成之目的。移植大树前,首先根据移植的树木的大小、树木栽植的位置、栽植地的地 下水位、地下排水管的连接方式等,选择相应型号、规格(DNIOO、 DN80、 DN50 等)的软式透水管;将原种植穴的基础再向下挖深40—60cm,具体形式如图2所示;在树穴底部的位置上,放置选择好的软式透水管2;在软式透水管侧面及上面放上厚15—20cm的,且具有一定级配的碎石3, 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ram;在碎石外面再放上厚15 — 20cm的河沙4;在河沙上面放厚35 —45cm且具有一定肥力的种植土 5;在种植土上再按相应的大树的种植要求和规范种植相应的大树。在景观地段,布置在每一个种植穴内的透水软管相连接而形成地下网络; 在行道树栽植中,每个种植穴的透水软管连成一条线,根据移植的树木的大小、 栽植的位置、栽植地的地下水位等,选择相应的连接方式。软式透水管的出口 要与城巿雨水系统进行联网或汛期最高水位在排水管出水口位置以下的河道连 通,保证透水管接到巿政或较低洼的地方,以便透水管内的水能及时、顺利的 流出。2005年12月在苏州工业园区斜塘河绿化工程A标的施工中,在相同的土 壤、地势、自然排水、肥料、病虫害防治和养护管理的条件下,种植胸径18.1 一22.3cm的香樟86株,进行种植比较,2007年11月调查结果如表1:表1<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2005年12月在苏州工业园区斜塘河绿化工程A标的施工中,在相同的土壤、 地势、自然排水、肥料、病虫害防治和养护管理的条件下,种植胸径18. 1—22. 7cm 的榉树65株,进行种植比较,结果如表2:表2:<table>table see ori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软式透水管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方法,包括挖种植穴、栽植大树,特征在于在栽植大树之前,将原先挖好的种植穴的基础再向下深挖,在种植穴的底部,放置软式透水管,在软式透水管的侧面及上面铺设级配碎石,在碎石外面放置河沙,在河沙上面放置具有肥力的种植土;在种植土上按待移植的大树的移植要求和规范种植大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道宏史清云王福银何仁红曹仁勇戴文郑凯熊伟史云光吕青斌周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