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及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30828 阅读:3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包括消能层、下凹式绿化带、防渗层、碎石盲沟;消能层包括路侧缘石、卵石消能池、细石混凝土,卵石消能池置于路侧缘石内侧,路侧缘石、卵石消能池置于细石混凝土上;在下凹式绿化带的最低点处设有溢流雨水口;在下凹式绿化带上还设有沉沙井;防渗层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水泥砂浆、沥青、防渗复合土工膜;碎石盲沟置于防渗层的最低处,在碎石盲沟内设有横向排水管和与软式透水管;在碎石盲沟内从上往下依次填充粗砂垫层、碎石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海绵城市的渗、蓄、滞、用、排功能,达到良好的雨水排放、收集利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工程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一些城市在强降雨天气后,积涝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转,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在传统的“以排为主”的雨洪管理理念指导下,城镇将收集到的大多数雨水通过市政雨水管网迅速排入受纳水体,对于雨水几乎不考虑下渗入土壤、资源化利用等途径。城市硬化地面造成雨水径流加剧,随着雨水在地表的冲刷,雨水径流污染问题也被提上研究日程。目前,通过设置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对路面水、地下水通过聚集、阻拦、隔通、疏通等方式排除到路基所覆盖地面的范围以外。现有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通常采用横向漫坡法和拦水带。横向漫坡法主要用于汇水容量较小、路面堤高较低、坡度高低不同且路基坡面有较强抗冲刷能力的路面。拦水带一般适用于水流冲刷力较大,能快速排出地表水的场合。目前还有一种排水方式—中央分隔排水。中央分隔排水通常分为两种:其一,当中央分隔带的宽度小于3m时,使用设有铺面的横断面模式对中间分隔带两端采用双向横坡的方式,把道路水从中间流入到道路两端的路面上,使之汇入到统一排水系统中。其二,当中间分隔的宽度大于3m时,设置向内侵水的横向坡度,通过集中地表水汇入到中间凹陷地段后,坡度惯性将其排入横向路基中。上述几种处理方法均以“排”为主,对雨水的收集,净化,回用缺乏考虑。鉴于目前排水现状及问题,国内外许多城市开始实践新型雨洪管理概念,将雨洪渗蓄技术与城市道路相结合设计,构建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目标的“海绵城市”。《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中明确指出,建设下沉式绿地及城市湿地公园,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功能。可见下沉式绿地对提升城市绿地的水文调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及施工方法,该系统和方法能实现海绵城市的渗、蓄、滞、用、排功能,达到良好的雨水排放、收集利用效果。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置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之间,包括消能层、下凹式绿化带、防渗层、碎石盲沟;所述消能层有两个,分别置于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边缘,包括路侧缘石、卵石消能池、细石混凝土,卵石消能池置于路侧缘石内侧,且路侧缘石、卵石消能池置于细石混凝土上;所述下凹式绿化带置于两个消能层之间,在下凹式绿化带的最低点处设有与地下排水系统连接的溢流雨水口;在下凹式绿化带上还设有沉沙井,所述沉沙井靠近机动车道一侧;所述防渗层置于下凹式绿化带下方,呈下凹形,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水泥砂浆、沥青、防渗复合土工膜;所述碎石盲沟置于防渗层的最低处,所述碎石盲沟内设有横向排水管和与横向排水管连接的软式透水管;在碎石盲沟内从上往下依次填充有粗砂垫层、碎石层。在路侧缘石上设有多个进水口,相邻进水口的间距为40m,以方便雨水进入下凹式绿地,也确保路侧缘石强度,提高道路使用寿命。下凹式绿化带呈弧形,其最低点比机动车道的路面边缘低0.1-0.3m,以使本系统达到最优的蓄、排功能。所述卵石消能池的宽度为0.2-0.3m,以最小宽度减少雨水对道路冲刷,消减路面径流,消减洪峰流量,缓解道路因暴雨引发的滞洪灾害。沉沙井顶标高低于机动车道的路面边缘0.1m;溢流雨水口有多个,相邻溢流雨水口的间距为4m,以在最少的投入下实现使多余雨水的良好排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完成碎石盲沟的修建碎石盲沟内填充有粗砂和碎石,碎石盲沟内包裹软式透水管和与软式透水管连接的横向排水管;第二步、防渗层的修建修建第一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后,摊铺防渗复合土工膜,在防渗复合土工膜上涂一层沥青,再覆盖水泥砂浆;第三步、完成消能层的修建完成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路面摊铺后铺设细石混凝土,在细石混凝土上安设路侧缘石,在路侧缘石的内侧铺设卵石消能池;第四步、完成下凹式绿化带的修建下凹式绿化带的最低点比机动车道的路面边缘低,并在最低点设置溢流雨水口;在下凹式绿化带内靠近机动车道一侧设置沉沙井。本专利技术响应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将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与下凹式绿地系统结合,对雨水进行“渗”、“蓄”、“排”,是一种生态的雨水渗蓄设施。其主要优点为:一是通过卵石消能池减少雨水对道路冲刷,消减路面径流,消减洪峰流量,缓解道路因暴雨引发的滞洪灾害;二是通过下凹式绿化带(生态雨水过滤)将雨水净化,减轻道路扬尘,减轻路面污染;三是通过下凹式绿化带、碎石盲沟节约绿地灌溉用水,储蓄降水和路面径流,补充土壤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结合绿化带中溢流雨水口、碎石盲沟的排水管道设施(横向排水管、软式透水管),当地面径流较大,绿化带储蓄能力不足时,雨水可以通过高出绿化带高程而低于路面高程的溢流雨水口进入地下排水系统,碎石盲沟的排水管道设施也可以将下凹式绿化带内多余的水排出;实现了雨水“蓄”、“排”功能,也实现了防止内涝、水资源利用、景观美化的多重效益。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下凹式绿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卵石消能池,2、下凹式绿地,3、溢流雨水口,4、沉沙井,5、横向排水管,6、软式透水管,7、粗砂垫层,8、碎石层,9、防渗层,10、细石混凝土,11、机动车道,12、非机动车道,13、路侧缘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和图2,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置于机动车道11、非机动车道12之间,包括消能层、下凹式绿化带2、防渗层9、碎石盲沟。消能层有两个,分别置于机动车道11和非机动车道12边缘,包括路侧缘石13、宽度为0.2-0.3m的卵石消能池1、细石混凝土10;路侧缘石13上设有间距为40m的进水口;卵石消能池1置于路侧缘石13内侧,且路侧缘石13、卵石消能池1置于细石混凝土10上。下凹式绿化带2置于两个消能层之间,呈弧形,其最低点比机动车道11的路面边缘低0.1-0.3m,在较佳实施例中,下凹式绿化带2的最低点比机动车道11的路面边缘低0.2m;在下凹式绿化带2的最低点处设有多个与地下排水系统连接的溢流雨水口3,相邻溢流雨水口3的间距为4m;溢流雨水口3高出下凹式绿化带2的最低点而低于路面(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高程,以便于雨水的排出;在下凹式绿化带2上,靠近机动车道11一侧还设有沉沙井4,沉沙井4顶标高低于机动车道11边缘0.1m,用于过滤、净化雨水。防渗层9置于下凹式绿化带2下方,呈下凹形,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水泥砂浆、沥青、防渗复合土工膜,水泥砂浆为2cm厚的M5水泥砂浆。碎石盲沟置于防渗层的最低处,且位于溢流雨水口3的正下方;碎石盲沟内设有横向排水管5和与横向排水管5连接的软式透水管6;在碎石盲沟内从上往下依次填充有5cm厚的粗砂垫层7、30cm厚的碎石层8。上述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完成碎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置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消能层、下凹式绿化带、防渗层、碎石盲沟;所述消能层有两个,分别置于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边缘,包括路侧缘石、卵石消能池、细石混凝土,卵石消能池置于路侧缘石内侧,且路侧缘石、卵石消能池置于细石混凝土上;所述下凹式绿化带置于两个消能层之间,在下凹式绿化带的最低点处设有溢流雨水口;在下凹式绿化带上还设有沉沙井,所述沉沙井靠近机动车道一侧;所述防渗层置于下凹式绿化带下方,呈下凹形,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水泥砂浆、沥青、防渗复合土工膜;所述碎石盲沟置于防渗层的最低处,所述碎石盲沟内设有横向排水管和与横向排水管连接的软式透水管;在碎石盲沟内从上往下依次填充有粗砂垫层、碎石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置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消能层、下凹式绿化带、防渗层、碎石盲沟;所述消能层有两个,分别置于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边缘,包括路侧缘石、卵石消能池、细石混凝土,卵石消能池置于路侧缘石内侧,且路侧缘石、卵石消能池置于细石混凝土上;所述下凹式绿化带置于两个消能层之间,在下凹式绿化带的最低点处设有溢流雨水口;在下凹式绿化带上还设有沉沙井,所述沉沙井靠近机动车道一侧;所述防渗层置于下凹式绿化带下方,呈下凹形,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水泥砂浆、沥青、防渗复合土工膜;所述碎石盲沟置于防渗层的最低处,所述碎石盲沟内设有横向排水管和与横向排水管连接的软式透水管;在碎石盲沟内从上往下依次填充有粗砂垫层、碎石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路侧缘石上设有多个进水口,相邻进水口的间距为40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下凹式绿化带呈弧形,其最低点比机动车道的路面边缘低0.1-0.3m。4.根据权利要求1或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小亮赵乾文叶春王阳蒋远浩于建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