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8193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插秧机,在秧苗载置台位于导轨的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时,能够防止导轨的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产生挠曲,切实地利用栽插爪刮取载置于秧苗载置台的秧苗(秧苗垫),作为解决手段,在具备构成为能够在下导轨(24)(导轨)上移动的秧苗载置台(25)的插秧机(1)中,具备支承部件(26),该支承部件(26)构成为对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进行支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插秧机的技术。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各种涉及一边前进行驶、一边在水田种植秧苗的插秧机的技术。上述插秧机构成为具备栽插爪、导轨以及秧苗载置台等,并与秧苗载置台的往复移动同步地驱动栽插爪来刮取载置于秧苗载置台的秧苗(秧苗垫),连续地进行种植作业(参照专利文献I)。上述插秧机的导轨构成为具备上导轨和下导轨,并以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框体等。上述插秧机的秧苗载置台构成为:在支承于导轨的状态(下部支承于下导轨、上部支承于上导轨的状态)下,能够在导轨上左右往复移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123821号公报然而,在上述插秧机中,为了用栽插爪切实地刮取载置于秧苗载置台的秧苗,优选将从栽插爪到秧苗载置台(载置于秧苗载置台的秧苗垫)的距离保持为规定的范围内的距离。但是,在上述插秧机中,在秧苗载置台位于导轨上的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时,因载置于秧苗载置台的秧苗(秧苗垫)的重量,有时在导轨上的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产生挠曲(下导轨上的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向下方变形)的情况。而且,在上述插秧机中,在导轨的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的挠曲增大,而不能将从栽插爪到秧苗载置台的距离保持为规定的范围内的距离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利用栽插爪刮取载置于秧苗载置台的秧苗(秧苗垫)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那样的状况而提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插秧机,在秧苗载置台位于导轨上的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时、能够防止导轨上的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产生挠曲,切实地利用栽插爪刮取载置于秧苗载置台的秧苗。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接下来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进行说明。S卩,在技术方案I中,一种插秧机,具备构成为能够在导轨上移动的秧苗载置台,该插秧机具备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构成为对所述导轨的所述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进行支承。在技术方案2中,所述支承部件构成为:在所述秧苗载置台位于所述导轨的所述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时,该支承部件被所述秧苗载置台支承,由此对欲变形的所述导轨的所述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进行支承。在技术方案3中,所述导轨具有:主导轨、和连结于所述主导轨的延长导轨,所述支承部件以从所述导轨的所述主导轨到所述延长导轨的方式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效果,起到以下所示的效果。S卩,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秧苗载置台位于导轨的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时,能够防止导轨的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产生挠曲,切实地利用栽插爪刮取载置于秧苗载置台的秧苗。【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插秧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该插秧机的栽插部的放大主视图。图3是表示该插秧机的栽插部的放大侧视图。图4是表示该插秧机的栽插部的放大局部剖面侧视图。图5(a)是表示该插秧机的秧苗载置台移动的状态的主视图,(b)是表示该插秧机的秧苗载置台移动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该插秧机的栽插部的支承部件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该插秧机的栽插部的支承部件的后视图。图8是表示该插秧机的栽插部的放大主视图。图9是表示该插秧机的栽插部的放大侧视图。图10是表示该插秧机的栽插部的放大主视图。图11是表示该插秧机的栽插部的放大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插秧机I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插秧机I构成为具备行驶部2和栽插部3,并且一边使行驶部2前进行驶、一边在栽插部3中将多垄(例如,八垄)的秧苗种植于水田。插秧机I构成为在行驶部2的后部经由升降连杆机构10而设置有栽插部3。插秧机I的行驶部2构成为:在前部搭载发动机11,在前下部经由前桥箱而支承前轮12,在后下部经由后桥箱而支承后轮13。行驶部2构成为:发动机11被机罩14覆盖,在机罩14的后方配置仪表板15,在仪表板15的上方配置方向盘16,在方向盘16的后方配置驾驶座17。行驶部2构成为:在驾驶座17的侧部配置行驶变速杆、种植升降兼作业行驶变速用副变速杆、以及种植灵敏度调节杆等,在仪表板15的下方的台阶上配设离合器踏板以及制动踏板等。如图1?图4所示,插秧机I的栽插部3构成为:具备插秧机船体20、变速箱、传动箱21、旋转箱22、栽插爪23、导轨、秧苗载置台25、支承部件26、托架27以及抵接部件28。栽插部3构成为:在下部配置插秧机船体20,经由连结管以从变速箱向后方突出的方式配置传动箱21,在传动箱21的后部配置旋转箱22,在旋转箱22的两侧配置一对栽插爪23。插秧机I的栽插部3的导轨构成为:具备下导轨24和上导轨,并利用下导轨24以及上导轨来支承秧苗载置台25。导轨的下导轨24以及上导轨以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框体等。插秧机I的栽插部3的秧苗载置台25配设为前高后低地倾斜,并构成为在其后面载置秧苗(秧苗垫)。秧苗载置台25构成为能够在导轨的左右端部之间往复移动。秧苗载置台25构成为:在支承于导轨的状态下(下部支承于下导轨24、上部支承于上导轨的状态),能够在导轨(下导轨24)上左右移动。这样,插秧机I构成为:一边使行驶部2前进行驶、一边使栽插部3的秧苗载置台25左右往复移动(参照图5),并与上述栽插部3的秧苗载置台25的往复移动同步地驱动栽插爪23,利用该栽插爪23来刮取载置于秧苗载置台25的秧苗(秧苗垫),来连续地进行种植作业。插秧机I的栽插部3的下导轨24构成为具有:配置于中央侧的主导轨24a、和连结于主导轨24a的延长导轨24b。下导轨24的延长导轨24b是从主导轨24a向左侧或右侧延长大致相当于半垄的长度的导轨,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主导轨24a进行拆装。下导轨24的延长导轨24b通过连结撑条、螺栓等固定于主导轨24a。在插秧机I中,栽插部3的下导轨24的延长导轨24b构成为下导轨24(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左端部以及右端部)的一部分。插秧机I的栽插部3的支承部件26构成为:从下方支承下导轨24(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下导轨的左端部或右端部(下导轨24的延长导轨24b))。支承部件26分别配置于下导轨24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两个端部。如上所述,在具备构成为对栽插部3的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下导轨24的延长导轨24b)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26的插秧机I中,在秧苗载置台25位于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下导轨24的延长导轨24b)时、能够防止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特别是下导轨24的主导轨24a与延长导轨24b的边界部分)产生挠曲(下导轨24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向下方变形)。如图6或图7所示,插秧机I的栽插部3的支承部件26具有上部26a、下部26b以及中间部26c。支承部件26构成为:在两处分别以折弯90度的方式形成有平板状的部件,并且短边方向的两个端部(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向同一方向突出。从侧面观察时支承部件26形成为近似“3”字形。在支承部件26中,上述折弯并突出的两个端部中的一方构成为其上部26a,另一方构成为其下部26b,上部26a与下部26b之间的部分构成为中间部26c。如图2?图4所示,插秧机I的栽插部3的托架27构成为对抵接部件28斤进行支承。托架27分别配置于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下导轨24的左端部以及右端部)。托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秧机,具备构成为能够在导轨上移动的秧苗载置台,该插秧机的特征在于,具备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构成为对所述导轨的所述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进行支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尾宪和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