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建筑填充墙的施工方法及墙体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11979539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框架结构建筑填充墙的施工方法及墙体结构,步骤包含(1)于框架结构建筑外部设置外模板;(2)于框架结构建筑内部,相对于外模板的填充墙预留处设置内模板,内模板上开设有浇注口;(3)将填充浆料灌入浇注口至预设高度;(4)待填充浆料干燥固化后拆除内模板,填充浆料形成填充墙。在墙体结构中包含外模板、内模板及两者间固化的填充浆料形成的填充墙。藉此,可以减少外墙保温工程的二次施工,并减少传统填充墙砌砖所耗费的时间及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墙体的施工方法及墙体结构,特别是框架结构建筑的填充墙施工方法及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在传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中,一般先利用混凝土浇灌整个框架结构建筑的承重梁及支撑柱,以形成整个建筑的主体,随后在主体结构之间的非承重外墙的位置以红砖砌成墙面或窗台,之后再红砖的表面上涂抹砂浆或混凝土形成填充墙;然而,在这样的施工过中,需要以大量的人工进行砌墙,同时,为了符合现代化节能保温建筑的要求,在完成填充墙后,还需要在墙体外面装设保温板,如此一来就需要进行二次施工,不仅过程繁复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跟人力,且由于红砖吸水力较强,当涂抹上砂浆欲粘合保温板时,红砖会吸收砂浆中的水分,导致砂浆的粘着力不够,保温板无法粘附在墙面上,产生严重的脱落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框架结构建筑填充墙的施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1)首先于框架结构建筑外部设置外模板,其中外模板为保温板;(2)接着于框架结构建筑内部,相对于外模板的填充墙预留处设置内模板,内模板上开设有浇注口;(3)将填充浆料灌入浇注口至预设高度;(4)待填充浆料干燥固化后拆除内模板,填充浆料固化后即形成填充墙。进一步的,在步骤(4)拆除内模板后,将对应浇注口所留下的空隙进行填充或密封。进一步的,外模板为复合保温板或A级保温板材。进一步的,填充浆料为发泡型填充浆料。进一步的,进一步包含在步骤(3)之前,于外模板与内模板之间设置强化件,再进行填充浆料的浇灌。同时,本专利技术再提出一种框架结构建筑填充墙的墙体结构,包含外模板、内模板与外模板及内模板之间固化的填充浆料;外模板为保温板,设置于框架结构建筑的外部;内模板设置于框架结构建筑的内部相对于外模板的填充墙预留处,且内模板上开设有浇注□ O进一步的,外模板与内模板之间进一步包含有强化件。进一步的,保温板为复合保温板或A级保温板材。进一步的,填充浆料为发泡型填充浆料。进一步的,固化后的填充浆料对应述浇注口的空隙密封或填充有保温材料。因此,由于本专利技术在框架结构建筑的填充墙外模板直接采用保温板,因此在浇灌完填充浆料后,仅拆除内模板而保留外模板,节省外墙面进行保温工程的二次施工所耗费的人力及时间,也不会产生保温板附着不牢固而脱落的问题,再者,填充墙采用浇筑成型的方式,相较于传统以红砖砌成填充墙的方式,更加快速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墙体结构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墙体结构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墙体结构包含强化件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墙体结构包含强化网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主要揭露一种框架结构建筑填充墙的施工方法及墙体结构,其中对于框架结构建筑施工的基本原理已为相关
的技术人员所熟知,故以下文中的说明,不再对框架结构建筑的施工方式作完整描述。同时,以下文中所对照的图式,主要表达与本专利技术特征有关的结构示意,并未亦不需要依据实际尺寸完整绘制,在先说明。请参考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框架结构建筑填充墙的施工方法步骤流程图,本施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1)首先于框架结构建筑外部设置外模板,外模板为复合保温板或A级保温板材,前述的复合保温板为一侧或两侧设有砂浆,中间为挤塑板、发泡板或聚氨脂板的保温板材,A级保温板材同样也可为一侧或两侧有砂浆,中间为A级保温材料的保温板材;(2)接着于框架结构建筑内部,相对于外模板的填充墙预留处设置内模板,内模板上开设有浇注口 ;内模板可以采用传统的木模板或是钢模板,在内模板靠近上方的位置开设浇注口 ;(3)将填充浆料灌入浇注口至预设高度;预设高度可以根据填充墙实际所需的高度进行设置,可以是靠近上方承重梁的位置,也可以是窗台的高度;填充浆料为发泡型填充浆料,例如发泡混凝土、发泡水泥或发泡式的有机浆料,主要是在填充后经乾燥固化具有一定强度且具有质轻、保温隔热、施工方便、环保性好等优点的发泡型填充浆料;(4)待填充浆料干燥固化后拆除内模板,填充浆料固化后即形成填充墙。(5)在填充墙上,对应浇注口所留下的空隙进行填充或密封。此外,为了进一步强化填充墙的稳固性,可以步骤(3)之前,于外模板与内模板之间设置强化件之后再进行填充浆料的浇灌,强化件可以是螺栓、钢筋或是铺设的强化网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是先安装框架结构建筑的外部的外模板,然后装设上强化件,再设置框架结构建筑内部的内模板,也可以是先装设内模板,然后装设强化件,再设置外模板。更进一步的,强化件也可以是由强化网组合成的一种强化支架,强化支架包含靠近内模板及外模板两侧的强化网,在两张强化网中间再以支撑件连接,形成一个框体型的强化支架,藉此可以强化填充墙的强度。在装设外模板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保温板的牢固,在保温板之间可以设置连接件,将多个保温板进行连接,然后在保温板的外侧可以再设置龙骨架将保温板做更好的固定,待浇灌填充浆料的动作完成后,拆除保温板外侧龙骨架即可。请参考图2及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框架结构建筑I填充墙的墙体结构,框架结构建筑I 一般包含承重梁11与支撑柱12,填充墙的墙体结构包含外模板2、内模板3与外模板及内模板之间固化的填充浆料4,填充浆料4为发泡型的填充浆料,例如发泡混凝土、发泡水泥或发泡式有机浆料;外模板2为保温板21,保温板21为复合保温板或A级保温板材,复合保温板为一侧或两侧设有砂浆,中间为挤塑板、发泡板或聚氨脂板的保温板材,A级保温板材同样也可为一侧或两侧有砂浆,中间为A级保温材料的保温板材,保温板21设置于框架结构建筑I的外部;内模板3设置于框架结构建筑I的内部相对于外模板2的填充墙预留处,且内模板3上开设有浇注口 31,内模板3可以是传统的木模板或钢模板。请参考图4,为了进一步强化填充浆料4的稳固性,在外模板2与内模板3之间进一步包含有强化件5,强化件5可以是螺栓51或钢筋,也可以是由强化网52组成的强化支架(如图5所示)。强化件5的设置方式如上面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加以赘述。如前述实施例中所述,在保温板21外侧可以再设置龙骨架6,用以支撑保温板21。此外,在拆除内模板3后对应浇注口 31所保留下来的空隙7可以利用保温材料进行填充,或者利用其它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在本专利技术中,于框架结构建筑的填充墙外模板直接采用保温板,在浇灌完填充浆料后,仅需拆除内模板保留外模板,可以有效节省外墙面进行保温工程的二次施工所耗费的人力及时间,同时也不会产生传统施工方式中保温板附着不牢固而脱落的问题。再者,填充墙采用浇筑成型的方式,相较于传统以红砖砌成填充墙的方式,更加快速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同时以上的描述,对于相关
专门人士应可明了及实施,因此其他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中。【主权项】1.一种框架结构建筑填充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1)于所述框架结构建筑外部设置外模板,所述外模板为保温板; (2)于所述框架结构建筑内部,相对于所述外模板的填充墙预留处设置内模板,所述内模板上开设有浇注口; (3)将填充浆料灌入所述浇注口至预设高度; (4)待所述填充浆料干燥固化后拆除所述内模板,所述填充浆料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填充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1) 于所述框架结构建筑外部设置外模板,所述外模板为保温板;(2) 于所述框架结构建筑内部,相对于所述外模板的填充墙预留处设置内模板,所述内模板上开设有浇注口;(3) 将填充浆料灌入所述浇注口至预设高度;(4) 待所述填充浆料干燥固化后拆除所述内模板,所述填充浆料形成所述填充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宇
申请(专利权)人:奥克森北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