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可控型框架填充墙及作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50068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4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变形可控型框架填充墙,主要由框架1、填充墙2、变形控制部件3、水平拉结钢筋4、约束柱5和水平联系梁12构成。其特征在于:框架1由框架上梁6,框架下梁7、框架左柱8和框架右柱9构成。填充墙2为砌体填充墙,由砖(粘土砖、空心砖等)或混凝土砌块等砌筑而成,并在墙体的四角与框架节点接触处布置变形控制部件3;填充墙2与框架左柱8、框架右柱9间通过柔性材料10连接;填充墙2与框架上梁6和框架下梁7间通过弹性连接材料15连接;在填充墙2与柔性材料10连接处布置约束柱5;沿填充墙高度方向布置水平拉结钢筋4与约束柱连接,当填充墙高宽比较大时,可墙体中布置水平系梁12,水平系梁12两端与约束柱5连接。

Deformation controllable frame filling wall and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eformation controllable frame filling wall,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a frame 12, a filling wall 2, a deformation control component, a horizontal pull steel bar 4, a constraint column 5 and a horizontal connection beam, which are composed of a structure and a method, wherein, the frame is composed of a frame, a wall, a wall, a wall, a wall and a wall. The wall is composed of a frame 1.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frame 1 is composed of a frame beam 6, frame beam 7, left and right column frame 8 frame column 9. 2 masonry filled walls, made of brick (clay brick, hollow brick or concrete block masonry and etc.), and in the four corners and wall frame joint contact arrangement deformation control part 3 and 2 frame filled wall; the left column 8, right column frame 9 through a flexible material 10 filling connection; filling wall and frame beam 6 and 2 under the framework of beams 7 through an elastic connecting material 15 is connected; the filling wall 2 and flexible material 10 junction layout constraint column 5; along the height direction of filling wall layout level Rachel reinforced 4 and constraint column connection, when the filling wall width is large, the wall cloth can be the horizontal tie beam 12, 12 horizontal tie beam ends and column 5 connection constra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形可控型框架填充墙及作法,属于建筑抗震防灾领域。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士框架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商住楼、办公楼、医院、教学楼及宾馆等建筑结构中,占我国建筑总量的30%以上,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抗震性能较强且设计理论比较成熟的结构形式。然而,历次地震中RC框架结构出现了严重的震害,尤其5.12汶川大地震中,大量RC框架结构房屋倒塌,在高烈度区,倒塌率高达63%,仅次于倒塌率最高(85%)的底框砌体结构,比通常认为抗震能力较弱的砖混结构倒塌率(48%)高十五个百分点,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RC框架结构的严重震害出乎意料,引起了地震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克服传统填充墙缺陷,研发变形可控制、抗倒塌能力强的新型RC框架-填充墙体系,提升量大面广RC框架结构抗震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广大地震工程研究人员和结构工程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工程和社会亟需。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传统填充墙刚度大、对框架柱约束强,布置不合理易造成框架柱短柱失效、柱顶剪坏、“薄弱层”破坏等不足,改善框架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种变形可控型框架填充墙及作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变形可控型框架填充墙,主要由框架1(钢筋混凝土框架或钢框架)、填充墙2、变形控制部件3、水平拉结钢筋4、约束柱5和水平联系梁12构成。其特征在于:框架1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或钢框架,由框架上梁6,框架下梁7、框架左柱8和框架右柱9构成,均按照现行规范设计成“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型框架,承担结构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是结构的主要受力部件。填充墙2为砌体填充墙,由砖(粘土砖、空心砖等)或混凝土砌块等砌筑而成,并在墙体的四角与框架节点接触处布置变形控制部件3;填充墙2与框架左柱8、框架右柱9间通过柔性材料10连接,柔性连接材料10可为聚苯板或喷聚氨酯发泡;填充墙2与框架上梁6和框架下梁7间通过弹性连接材料15连接,弹性连接材料15可为厚度不小于20mm的橡胶垫层或废旧轮胎片叠合层;在填充墙2与柔性材料10连接处布置约束柱5,约束柱5的布置根数根据墙体宽度由构造确定,约束柱5的钢筋11可为单根直径不小于20mm的钢筋,上端穿过变形控制部件3预留的圆孔14,下端穿过变形控制部件预留的方孔13,方孔13截面尺寸与约束柱尺寸相同,在框架上梁6和框架下梁7内锚固,约束柱的截面不小于100×100mm若砌体材料为砖块,约束柱可由砖块围砌成100×100mm的方孔,若砌体材料为蒸压加气混凝土块,可在加气混凝土块内钻圆孔,圆孔直径不小于100mm,浇筑混凝土形成芯柱;约束柱5的钢筋11,也可以由4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钢筋绑扎成钢筋笼,填充墙端部预留马牙槎,做成构造柱的形式;沿填充墙高度方向每隔500mm布置水平拉结钢筋4,水平拉结钢筋4一端与约束柱拉结,另一端深入墙内不少于500mm,当填充墙高宽比较大时,可在墙体中增加布置适量的水平系梁12,水平系梁12的两端与约束柱5连接。变形控制部件3为再生橡胶砖或废旧轮胎加工而成,在与约束柱5下端对应处预留方孔13,方孔13截面尺寸与约束柱尺寸相同,与约束柱5钢筋11上端对应处预留圆孔14,圆孔直径比钢筋11直径大4mm左右。填充墙2左右两边通过柔性材料10与框架柱连接,上下两端通过弹性连接材料15与框架梁连接,地震作用时框架变形并与柔性材料10和弹性材料15摩擦,消耗地震能量,减轻了填充墙对框架的约束,允许框架结构主体在地震中适度变形,克服了刚性连接时产生的刚度效应和约束效应。框架变形较大时,变形控制部件3发生剪切变形,由于变形控制部件3为橡胶砖或者废旧轮胎片叠合而成,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和弹性恢复能力,消耗了部分地震能量,也减少了传给填充墙2的地震力,有效的保护了填充墙2的安全。约束柱5、水平联系梁12和水平拉结钢筋4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暗框架,增加了对填充墙的约束,提高了墙体的整体性;约束柱5上下两端锚固于框架上梁6和框架下梁7内,增强了填充墙2的平面外稳定性。所述框架1,其特征在于:框架1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或钢框架,由框架上梁6,框架下梁7、框架左柱8和框架右柱9构成,均按照现行规范设计成“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型框架,承担结构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是结构的主要受力部件。所述填充墙2,其特征在于:填充墙2为砌体填充墙,由砖(粘土砖、空心砖等)或混凝土砌块等砌筑而成,并在墙体的四角与框架节点接触处布置变形控制部件3;填充墙2与框架左柱8、框架右柱9间通过柔性材料10连接,柔性连接材料10可为聚苯板或喷聚氨酯发泡;填充墙2与框架上梁6和框架下梁7间通过弹性连接材料15连接,弹性连接材料15可为厚度不小于20mm的橡胶垫层或废旧轮胎片叠合层;在填充墙2与柔性材料10连接处布置约束柱5,约束柱5的布置根数根据墙体宽度由构造确定,约束柱5的钢筋11可为单根直径不小于20mm的钢筋,上端穿过变形控制部件3预留的圆孔14,下端穿过变形控制部件预留的方孔13,方孔13截面尺寸与约束柱尺寸相同,在框架上梁6和框架下梁7内锚固,约束柱的截面不小于100×100mm;若砌体材料为砖块,约束柱可由砖块围砌成100×100mm的方孔,若砌体材料为蒸压加气混凝土块,可在加气混凝土块内钻圆孔,圆孔直径不小于100mm,浇筑混凝土形成芯柱;约束柱5的钢筋11,也可以由4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钢筋绑扎成钢筋笼,填充墙端部预留马牙槎,做成构造柱的形式;沿填充墙高度方向每隔500mm布置水平拉结钢筋4,水平拉结钢筋4一端与约束柱拉结,另一端深入墙内不少于500mm,当填充墙高宽比较大时,可在墙体中增加布置适量的水平系梁13,水平系梁13的两端与约束柱5连接。所述变形控制部件3,其特征在于:变形控制部件3为再生橡胶砖或废旧轮胎加工而成,在与约束柱5下端对应处预留方孔13,方孔13截面尺寸与约束柱尺寸相同,与约束柱5钢筋11上端对应处预留圆孔14,圆孔直径比钢筋11直径大4mm左右。框架变形较大时,变形控制部件3发生剪切变形,由于变形控制部件3为橡胶砖或者废旧轮胎片叠合而成,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和弹性恢复能力,消耗了部分地震能力,也减少了传给填充墙2的地震力,有效的保护了填充墙2的安全。所述水平拉结钢筋4,其特征在于:沿填充墙高度方向每隔500mm布置水平拉结钢筋4,水平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变形可控型框架填充墙及作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形可控型框架填充墙,主要由框架1(钢筋混凝土框架或钢框架)、填充墙2、变形控制部件3、水平拉结钢筋4、约束柱5和水平联系梁12构成。其特征在于:框架1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或钢框架,由框架上梁6,框架下梁7、框架左柱8和框架右柱9构成,均按照现行规范设计成“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型框架,承担结构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是结构的主要受力部件。填充墙2为砌体填充墙,由砖(粘土砖、空心砖等)或混凝土砌块等砌筑而成,并在墙体的四角与框架节点接触处布置变形控制部件3;填充墙2与框架左柱8、框架右柱9间通过柔性材料10连接,柔性连接材料10可为聚苯板或喷聚氨酯发泡;填充墙2与框架上梁6和框架下梁7间通过弹性连接材料15连接,弹性连接材料15可为厚度不小于20mm的橡胶垫层或废旧轮胎片叠合层;在填充墙2与柔性材料10连接处布置约束柱5,约束柱5的布置根数根据墙体宽度由构造确定,约束柱5的钢筋11可为单根直径不小于20mm的钢筋,上端穿过变形控制部件3预留的圆孔14,下端穿过变形控制部件预留的方孔13,方孔13截面尺寸与约束柱尺寸相同,在框架上梁6和框架下梁7内锚固,约束柱的截面不小于100×100mm;若砌体材料为砖块,约束柱可由砖块围砌成100×100mm的方孔,若砌体材料为蒸压加气混凝土块,可在加气混凝土块内钻圆孔,圆孔直径不小于100mm,浇筑混凝土形成芯柱;约束柱5的钢筋11,也可以由4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钢筋绑扎成钢筋笼,填充墙端部预留马牙槎,做成构造柱的形式;沿填充墙高度方向每隔500mm布置水平拉结钢筋4,水平拉结钢筋4一端与约束柱拉结,另一端深入墙内不少于500mm,当填充墙高宽比较大时,可在墙体中增加布置适量的水平系梁12,水平系梁12的两端与约束柱5连接。变形控制部件3为再生橡胶砖或废旧轮胎加工而成,在与约束柱5下端对应处预留方孔13,方孔13截面尺寸与约束柱尺寸相同,与约束柱5钢筋11上端对应处预留圆孔14,圆孔直径比钢筋11直径大4mm左右。填充墙2左右两边通过柔性材料10与框架柱连接,上下两端通过弹性连接材料15与框架梁连接,地震作用时框架变形并与柔性材料10和弹性材料15摩擦,消耗地震能量,减轻了填充墙对框架的约束,允许框架结构主体在地震中适度变形,克服了刚性连接时产生的刚度效应和约束效应。框架变形较大时,变形控制部件3发生剪切变形,由于变形控制部件3为橡胶砖或者废旧轮胎片叠合而成,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和弹性恢复能力,消耗了部分地震能量,也减少了传给填充墙2的地震力,有效的保护了填充墙2的安全。约束柱5、水平联系梁12和水平拉结钢筋4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暗框架,增加了对填充墙的约束,提高了墙体的整体性;约束柱5上下两端锚固于框架上梁6和框架下梁7内,增强了填充墙2的平面外稳定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形可控型框架填充墙,主要由框架1(钢筋混凝土框架或
钢框架)、填充墙2、变形控制部件3、水平拉结钢筋4、约束柱5和
水平联系梁12构成。其特征在于:框架1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或钢框
架,由框架上梁6,框架下梁7、框架左柱8和框架右柱9构成,均
按照现行规范设计成“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型框架,承担结构
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是结构的主要受力部件。填充墙2为砌体填
充墙,由砖(粘土砖、空心砖等)或混凝土砌块等砌筑而成,并在墙
体的四角与框架节点接触处布置变形控制部件3;填充墙2与框架左
柱8、框架右柱9间通过柔性材料10连接,柔性连接材料10可为聚
苯板或喷聚氨酯发泡;填充墙2与框架上梁6和框架下梁7间通过弹
性连接材料15连接,弹性连接材料15可为厚度不小于20mm的橡胶
垫层或废旧轮胎片叠合层;在填充墙2与柔性材料10连接处布置约
束柱5,约束柱5的布置根数根据墙体宽度由构造确定,约束柱5的
钢筋11可为单根直径不小于20mm的钢筋,上端穿过变形控制部件
3预留的圆孔14,下端穿过变形控制部件预留的方孔13,方孔13截
面尺寸与约束柱尺寸相同,在框架上梁6和框架下梁7内锚固,约束
柱的截面不小于100×100mm;若砌体材料为砖块,约束柱可由砖块
围砌成100×100mm的方孔,若砌体材料为蒸压加气混凝土块,可在
加气混凝土块内钻圆孔,圆孔直径不小于100mm,浇筑混凝土形成
芯柱;约束柱5的钢筋11,也可以由4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钢筋
绑扎成钢筋笼,填充墙端部预留马牙槎,做成构造柱的形式;沿填充
墙高度方向每隔500mm布置水平拉结钢筋4,水平拉结钢筋4一端

\t与约束柱拉结,另一端深入墙内不少于500mm,当填充墙高宽比较
大时,可在墙体中增加布置适量的水平系梁12,水平系梁12的两端
与约束柱5连接。变形控制部件3为再生橡胶砖或废旧轮胎加工而成,
在与约束柱5下端对应处预留方孔13,方孔13截面尺寸与约束柱尺
寸相同,与约束柱5钢筋11上端对应处预留圆孔14,圆孔直径比钢
筋11直径大4mm左右。填充墙2左右两边通过柔性材料10与框架
柱连接,上下两端通过弹性连接材料15与框架梁连接,地震作用时
框架变形并与柔性材料10和弹性材料15摩擦,消耗地震能量,减轻
了填充墙对框架的约束,允许框架结构主体在地震中适度变形,克服
了刚性连接时产生的刚度效应和约束效应。框架变形较大时,变形控
制部件3发生剪切变形,由于变形控制部件3为橡胶砖或者废旧轮胎
片叠合而成,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和弹性恢复能力,消耗了部分地震
能量,也减少了传给填充墙2的地震力,有效的保护了填充墙2的安
全。约束柱5、水平联系梁12和水平拉结钢筋4形成了一个小型的
暗框架,增加了对填充墙的约束,提高了墙体的整体性;约束柱5上
下两端锚固于框架上梁6和框架下梁7内,增强了填充墙2的平面外
稳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变形可控制型框架填充墙,其特征
在于:所述框架1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或钢框架,由框架上梁6,框架
下梁7、框架左柱8和框架右柱9构成,均按照现行规范设计成“强
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型框架,承担结构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是结构的主要受力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变形可控制型框架填充墙,其特征
在于:所述填充墙2为砌体填充墙,由砖(粘土砖、空心砖等)或混
凝土砌块等砌筑而成,并在墙体的四角与框架节点接触处布置变形控
制部件3;填充墙2与框架左柱8、框架右柱9间通过柔性材料10连
接,柔性连接材料10可为聚苯板或喷聚氨酯发泡;填充墙2与框架
上梁6和框架下梁7间通过弹性连接材料15连接,弹性连接材料15
可为厚度不小于20mm的橡胶垫层或废旧轮胎片叠合层;在填充墙2
与柔性材料10连接处布置约束柱5,约束柱5的布置根数根据墙体
宽度由构造确定,约束柱5的钢筋11可为单根直径不小于20mm的
钢筋,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中一王涛陈永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