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帆板实验系统及帆板测量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79360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帆板实验系统及帆板测量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角度测量模块、控制驱动模块、角度监控模块;角度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帆板的角度,并将角度值传送给控制驱动模块;控制驱动模块包括串口通信电路、MCU控制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角度监控模块包括角度显示单元和角度值设定单元;角度值设定单元设定帆板的角度,通过串口得到其当前角度值并显示在角度值显示单元,角度测量模块将帆板的角度值通过控制驱动模块传给角度显示单元,控制驱动模块通过PID算法和其模块内的功率放大电路控制帆板的摆动,使其按目标角度值规定进行相应的摆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控制简单、更加直观;解决了传统实验平台各自相互独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控制领域,主要是一种基于PID控制技术的帆板实验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自动化类专业的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一般基于MATLAB仿真平台实现,未能很好地和控制对象结合起来。和控制对象结合起来的几类实验,则都是专业实验,比如过程控制实验、电机控制实验、倒立摆实验等,由于涉及的对象较复杂且需较多其他专业知识,学生很难从头到尾参与到整个实验环节中来,不利于对基本控制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实验效果并不理想。通过文献检索,国内外目前应用于实验、研宄的类似系统多为磁浮球实验系统,帆板实验系统并未有成熟的产品。本课题将帆板作为实验对象,更适合本科学生的课程教学实验,研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PID控制技术的帆板实验系统。帆板实验系统,包括角度测量模块、控制驱动模块、角度监控模块;所述的角度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帆板的角度,并将角度值传送给控制驱动模块;所述的控制驱动模块包括串口通信电路、MCU控制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所述的角度监控模块包括角度显示单元和角度设定单元; 所述的控制驱动模块接收来自角度测量模块的帆板角度值,再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将帆板角度值发送给角度监控模块中的角度显示单元;同时控制驱动模块接收来自角度监控模块中的角度设定单元输入的帆板目标角度值,并将该信息与角度测量模块的帆板角度值做比较,并通过PID算法计算出当前的风扇驱动量后调节风扇风力实现将帆板控制到目标角度; 角度监控模块中的角度设定单元输入帆板目标角度值,角度监控模块将输入的目标角度值发送给控制驱动模块中的MCU控制电路,MCU控制电路根据帆板目标角度和当前角度计算出PWM波的占空比并产生相应占空比的PWM波,通过PWM波驱动功率放大电路控制风扇风速;角度显示单元接收来自控制驱动模块的帆板信息,用于显示帆板的角度或运动轨迹; 角度测量模块使用型号为MMA7260的三轴加速度计角度测量模块,系统工作时将帆板的角度通过角度测量模块测量出来,然后传送给控制驱动模块进行处理。控制驱动模块包括串口通信电路、MCU控制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角度监控模块包括角度显示单元和角度设定单元。控制驱动模块接收来自角度测量模块的帆板角度值,再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将帆板角度值发送给角度监控模块中的角度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帆板角度值;同时控制驱动模块接收来自角度监控模块中角度设定单元输入帆板目标角度值,并将该信息与角度测量模块的帆板角度值做比较,并采用算法,计算出当前的风扇驱动量后调节风扇风力,最终实现将帆板控制到目标角度, 角度监控模块中的角度设定单元输入帆板目标角度值,角度监控模块将输入的目标角度值发送给控制驱动模块中的MCU控制电路,MCU控制电路根据帆板目标角度和当前角度计算出PWM波的占空比并产生相应占空比的PWM波,通过PWM波驱动功率放大电路控制风扇风速;角度显示单元接收来自控制驱动模块的帆板信息,用于显示帆板的角度或运动轨迹; 串口通信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l、USB接口、第一晶振Yl、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所述的第一芯片Ul的型号为CH341 ; 第一芯片Ul的第六引脚与第一电容Cl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Ul的第七引脚与USB接口的第三引脚相连接,第八引脚与USB接口的第二引脚相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九引脚同时与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一晶振Yl的一端相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与第一芯片Ul的第十九引脚相连接并接地;第一芯片Ul的第十引脚同时与第一晶振Yl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Ul的第十三引脚同时与第一芯片Ul的第二十引脚、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连接,并同时接5V电压;第一芯片Ul的第十一引脚与第一芯片Ul的第十二引脚、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接,并同时接地;USB接口的第一引脚接5V电压,第五引脚接第六引脚,第四引脚接地,第一芯片Ul文中未提到的引脚皆架空。MCU控制电路,包括第二芯片U2,所述的第二芯片U2的第六十八引脚和第六十九引脚依次与第一芯片Ul的第四引脚和第三引脚相连接;第二芯片U2的第三^^一引脚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相连接;第二芯片U2的第六引脚、第十一引脚、第二十一引脚、第二十二引脚、第二十八引脚、第五十引脚、第七十五引脚和第一百引脚接3.3V电压;第二芯片U2的第十引脚、第十九引脚、第二十引脚、第二十七引脚、第四十九引脚、第七十四引脚和第九十九引脚均接地;第二芯片U2在文中未提到的引脚皆架空; 所述的第二芯片U2是整个控制驱动模块的核心控制芯片,是基于32位的ARMCortex-M3处理器STM32F103VBT6,负责协调整个系统的工作,包括风扇驱动信号的输出、串口通信的实现和信号采集处理等。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的电机驱动芯片U3、NPN三极管Q1、发光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一接口器Jl和第二接口器J2。电机驱动芯片U3的第一引脚接地,第二引脚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NPN三极管Ql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5V电压,NPN三极管Ql的基极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接,NPN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电机驱动芯片U3的第三引脚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相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5V电压;电机驱动芯片U3的第五引脚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机驱动芯片U3的第六引脚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相连接,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电机驱动芯片U3的第七引脚同时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二接口器J2的第二引脚相连接,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第二接口器J2的第一引脚均接地;电机驱动芯片U3的第八引脚同时与发光二极管Dl的正极、第一接口器Jl的第二引脚相连接,发光二极管Dl的负极与第一电阻Rl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第一接口器Jl的第一引脚均接地;电机驱动芯片U3的第四引脚架空。所述的电机驱动芯片U3型号为BTS7960,是半桥驱动,可以实现用单片机通过PWM信号控制风扇转速的目的; 一种帆板的测量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角度测量模块、控制驱动模块、角度监控模块进行初始化; 步骤2.角度监控模块中的角度设定单元输入帆板目标角度值,角度监控模块将输入的目标角度值发送给控制驱动模块中的MCU控制电路,MCU控制电路根据帆板目标角度和当前角度计算出PWM波的占空比并产生相应占空比的PWM波,通过PWM波驱动功率放大电路控制风扇风速; 所述的MCU控制电路具体工作如下: 打开MCU控制电路中的MCU的定时器和中断,输出设定的PWM波,通过功率放大电路驱动风扇,使帆板开始摆动;同时角度测量模块开始测量帆板的角度,并实时将数据传送给MCU控制电路;同时MCU控制电路通过串口读取角度监控模块发送的帆板目标角度值,并对帆板目标角度值与帆板当前角度进行比较,使用PID算法对帆板进行稳定控制;MCU控制电路实时检测角度监控模块发送的帆板目标角度值,并根据收到的帆板目标角度值随时更改PID控制算法数据和控制帆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帆板控制实验系统,包括角度测量模块、控制驱动模块和角度监控模块;其特征在于:角度测量模块使用型号为MMA7260的三轴加速度计角度测量模块,系统工作时将帆板的角度通过角度测量模块测量出来,然后传送给控制驱动模块进行处理;控制驱动模块包括串口通信电路、MCU控制电路、功率放大电路;角度监控模块包括角度显示单元和角度设定单元;控制驱动模块接收来自角度测量模块的帆板角度值,再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将帆板角度值发送给角度监控模块中的角度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帆板角度值;同时控制驱动模块接收来自角度监控模块中角度设定单元输入帆板目标角度值,并将该信息与角度测量模块的帆板角度值做比较,并采用算法,计算出当前的风扇驱动量后调节风扇风力,最终实现将帆板控制到目标角度, 角度监控模块中的角度设定单元输入帆板目标角度值,角度监控模块将输入的目标角度值发送给控制驱动模块中的MCU控制电路,MCU控制电路根据帆板目标角度和当前角度计算出PWM波的占空比并产生相应占空比的PWM波,通过PWM波驱动功率放大电路控制风扇风速;角度显示单元接收来自控制驱动模块的帆板信息,用于显示帆板的角度或运动轨迹;串口通信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USB接口、第一晶振Y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所述的第一芯片U1的型号为CH341;第一芯片U1的第六引脚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U1的第七引脚与USB接口的第三引脚相连接,第八引脚与USB接口的第二引脚相连接;第一芯片U1的第九引脚同时与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一晶振Y1的一端相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与第一芯片U1的第十九引脚相连接并接地;第一芯片U1的第十引脚同时与第一晶振Y1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U1的第十三引脚同时与第一芯片U1的第二十引脚、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连接,并同时接5V电压;第一芯片U1的第十一引脚与第一芯片U1的第十二引脚、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接,并同时接地;USB接口的第一引脚接5V电压,第五引脚接第六引脚,第四引脚接地,第一芯片U1文中未提到的引脚皆架空;MCU控制电路,包括第二芯片U2,所述的第二芯片U2的第六十八引脚和第六十九引脚依次与第一芯片U1的第四引脚和第三引脚相连接;第二芯片U2的第三十一引脚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相连接;第二芯片U2的第六引脚、第十一引脚、第二十一引脚、第二十二引脚、第二十八引脚、第五十引脚、第七十五引脚和第一百引脚接3.3V电压;第二芯片U2的第十引脚、第十九引脚、第二十引脚、第二十七引脚、第四十九引脚、第七十四引脚和第九十九引脚均接地;第二芯片U2在文中未提到的引脚皆架空;所述的第二芯片U2是整个控制驱动模块的核心控制芯片,是基于32位的ARM Cortex‑M3处理器STM32F103VBT6;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的电机驱动芯片U3、NPN三极管Q1、发光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一接口器J1和第二接口器J2;电机驱动芯片U3的第一引脚接地,第二引脚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5V电压,NPN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接,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电机驱动芯片U3的第三引脚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相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5V电压;电机驱动芯片U3的第五引脚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机驱动芯片U3的第六引脚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相连接,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电机驱动芯片U3的第七引脚同时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二接口器J2的第二引脚相连接,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第二接口器J2的第一引脚均接地;电机驱动芯片U3的第八引脚同时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接口器J1的第二引脚相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一接口器J1的第一引脚均接地;电机驱动芯片U3的第四引脚架空;所述的电机驱动芯片U3型号为BTS7960,是半桥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善恩王家军孙伟华方春艳经锦沪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