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封秉和专利>正文

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7684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壳体,其设有一固定穿孔而穿套在自行车把手杆上,该固定壳体一侧端面凹设环形内腔,该环形内腔设有内外两侧壁,并设置第一定位部,固定壳体一端穿设有索孔,钢索自该索孔穿出固定壳体而衔接至自行车变速机构;定位构件,其枢转滑设在固定壳体的环形内腔中,定位构件设有第一联动部,且其中一端设有第二定位部,定位构件的任意一端勾扣自行车变速机构中钢索的一端,该第二定位部朝向固定壳体第一定位部偏动而啮合于第一定位部;转动构件,其贯穿设有一中央通孔而穿套在把手杆上,且枢装在固定壳体外侧,该转动构件设置第二联动部而与定位构件的第一联动部联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装置的转动构件联动拨转定位构件,使定位构件的第二定位部依序啮合固定壳体环形内腔一侧壁第一定位部的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二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应用于自行车的变速控制装置,如美国专利第5476019号案(附件一),该控制装置设有一壳体16、一转动构件18、一弹性定位构件48;其中,弹性定位构件48跨置在壳体16的一第一联动部42中,以吻合地对应啮合在转动构件18的定位齿52中;另外,转动构件18紧扣钢索66一端,以在旋转转动构件18时,钢索66可由该转动构件18卷收,而限定在自行车变速装置中练条与齿轮盘组的联结位置。上述自行车的变速控制装置,虽可直接通过旋转转动构件18而弹性压缩弹性定位构件48,以达到定位卷收钢索66的目的,但是,为了使转动构件18在平时呈一稳定状态,因此,弹性定位构件48的弹力,必须设计甚大,才足以稳定地扣住转动构件18,所以,使用者在旋动该转动构件时,便倍感费力,对于力气较小的使用者,操作更为不便。另外,该弹性定位构件48,一般是平时即弹性地抵压在转动构件18的定位齿52和内筒壁56’上,转动构件18旋转时,两者便会产生磨擦,经过长期使用后,由于两者间的磨损,常造成弹性定位构件48无法再紧抵转动构件18,从而导致损坏并影响其使用寿命。再者,该弹性定位构件18由一弯曲板体一体成型,极易因长期使用而产生变形、弹性疲乏或断裂的问题。本技术创作人有鉴于此,在进行研究创新基础上,设计出一种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其由固定壳体、转动构件以及定位构件构成,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省力,控制效果理想,使用寿命长。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其包括固定壳体,其设有一固定穿孔而穿套在自行车把手杆上,该固定壳体一侧端面凹设环形内腔,该环形内腔设有内外两侧壁,并设置第一定位部,固定壳体一端穿设有索孔,钢索自该索孔穿出固定壳体而衔接至自行车变速机构;定位构件,其枢转滑设在固定壳体的环形内腔中,定位构件设有第一联动部,且其中一端设有第二定位部,定位构件的任意一端勾扣自行车变速机构中钢索的一端,且常时由钢索弹性拉引,该第二定位部朝向固定壳体第一定位部偏动而牢固啮合于第一定位部;转动构件,其贯穿设有一中央通孔而穿套在把手杆上,且枢装在固定壳体外侧,该转动构件设置第二联动部而与定位构件的第一联动部联接。前述的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其中定位构件进一步设有枢动部,为圆弧状,该枢动部的最大宽度略小于环形内腔的宽度,使定位构件既可在环形内腔滑移,又可以在环形内腔中有限度地枢转。前述的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其中定位构件两端的长度大于环形内腔的宽度,定位构件在环形内腔的内部枢转时,定位构件的两端分别触及环形内腔的外侧壁及内侧壁,而无法再枢转,使定位构件的第二定位部牢固地啮合于第一定位部。前述的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其中定位构件的第一联动部及第二联动部中的一个联动部设成凹穴,该凹穴设有一底部及两侧穴壁,凹穴底部与另外一个联动部的移动路径相交,而另外一个联动部设成突出部,利用转动构件而通过突出部与凹穴底部之间的联动作用,迫使定位构件的第二定位部脱离固定壳体的第一定位部。前述的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其中还包括一弹片及一扭力调整垫片;该扭力调整垫片紧固在环形内腔一侧壁上,该扭力调整垫片沿卷收钢索的卷收方向逐渐变尖,该弹片的第一弹片端固定在定位构件上,弹片的第二弹片端弹性顶靠在扭力调整垫片上。前述的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其中扭力调整垫片,通过一调整螺丝锁固在环形内腔的外侧壁上,该调整螺丝位于环形内腔外周缘的滑槽中,而进行滑移调整,以联动地位移调整扭力调整垫片固定在环形内腔上的位置,供使用者依使用状态自行调整旋转转动构件时的阻力。前述的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其中固定壳体的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分别由至少一个棘齿构成。前述的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其中第一定位部设在环形内腔的内侧壁,或设在环形内腔的外侧壁。前述的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其中第一定位部倾斜横越在环形内腔。前述的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其中还包括弹片,该弹片其中一端固定在定位构件,另一端弹性压触在固定壳体环形内腔的内侧壁,以增强第二定位部对第一定位部的接触压力。前述的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其中还包括弹簧,该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定位构件,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壳体,以增强第二定位部对第一定位部的接触压力。前述的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其中定位构件的第一联动部及第二联动部中的一个联动部设成凹穴,该凹穴设有一底部及两侧穴壁,凹穴底部与另外一个联动部的移动路径相交,而另外一个联动部设成突出部,以便利用转动构件通过突出部与凹穴底部之间的联动作用,而迫使定位构件的第二定位部脱离固定壳体的第一定位部。前述的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其中固定壳体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分别由至少一个棘齿构成。本技术由固定壳体、转动构件以及定位构件构成,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省力,控制效果理想,使用寿命长。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3-3方向局部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逆时旋转一角度后,使定位构件移入下一定位位置前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定位构件扣入其它定位位置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依顺时联动旋转定位构件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显示定位构件已经移动的位置。图16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固定壳体、1a固定壳体、1b固定壳体、1c固定壳体、1d固定壳体、11固定穿孔、12环形内腔、120中心、121外侧壁、122内侧壁、13第一定位部、13a第一定位部、13b第一定位部、13c第一定位部、13d第一定位部、131棘齿、131a棘齿、131b棘齿、131c棘齿、131d棘齿、14索孔、15滑槽、2转动构件、20中央通孔、21盘体、22把手段、23第二联动部、3定位构件、3a定位构件、3b定位构件、3c定位构件、31本体、32第二定位部、32a第二定位部、32b第二定位部、32c第二定位部、321b棘齿、321c棘齿、33第一联动部、331底部、3311倾斜段、332穴壁、333穴壁、34索孔、35枢动部、361第一段、362第二段、4钢索、5弹片、51第一弹片端、52第二弹片端、6扭力调整垫片、61较厚端、62较薄端、63调整螺丝、64C形扣环、7把手杆、80弹片、81弹簧。五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其包括一固定壳体1、转动构件2以及定位构件3所构成。其中,固定壳体1安装在自行车把手杆7上,其一侧凹设一环形内腔12,该环形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秉和
申请(专利权)人:封秉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