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充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6778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充电站,包括:间隔分布的两排立体车库和中间房体,中间房体设在两排立体车库之间,中间房体为多层结构,中间房体的最下层为车辆通道,中间房体的最上层为配电室,中间房体的多个中间层中的每一层为休息室和控制室,中间房体的每层之间设有楼梯,每个立体车库包括:框架;传动装置、多个托盘部件、驱动装置、供电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立体充电站,通过将中间房体设置在两排立体车库之间,将配电室、控制室设置在中间房体内以统一控制多个立体车库。由此在不增加立体充电站的占地面积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了两排立体车库之间的上层空间,从而满足了立体充电站的配电需求,提高了立体充电站的整体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式立体车辆管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充电站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垂直循环立体车库通常采用单独布置的方式,各立体车库之间没有联系,从而无法实现立体车库之间的统一配置,进而降低了立体充电站的整体强度。另外,相关技术中的立体充电站通常采用整体焊接而成,不便于加工、运输及后期维护。如要增加其它附属空间,则需要增大占地面积,不利于垂直循环车库的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立体充电站,所述立体充电站具有整体性强、布局紧凑、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根据本技术的立体充电站,包括:间隔分布的两排立体车库和中间房体,所述中间房体设在所述两排立体车库之间,所述中间房体为多层结构,所述中间房体的最下层为车辆通道,所述中间房体的最上层为配电室,所述中间房体的位于所述车辆通道的和所述配电室之间的多个中间层中的每一层为休息室和控制室,所述中间房体的每层之间设有楼梯,每个所述立体车库包括:框架;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设在所述框架上;多个托盘部件,所述多个托盘部件分别与所述传动装置相连,每个所述托盘部件包括一个适于盛放车辆的载车板;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传动装置相连以驱动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每个所述托盘部件上下循环往复运动;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托盘部件相连以适于对每个所述载车板上的所述车辆进行充电,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配电室相连,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室相连。根据本技术的立体充电站,通过将中间房体设置在两排立体车库之间,将配电室、控制室设置在中间房体内以统一控制多个立体车库。由此,在不增加立体充电站的占地面积的条件下,可以充分利用两排立体车库之间的上层空间,以满足立体充电站的配电需求,从而增加了多个立体车库之间的联系,提高了立体充电站的整体性。优选地,每个所述框架由多个金属框条栓接而成。优选地,所述配电室的面积小于与其相邻的所述中间层的面积以在所述配电室的外部、该中间层的层顶处设置吊装平台。可选地,所述中间房体为三层结构。可选地,所述楼梯位于所述中间房体的外侧。优选地,所述中间房体的休息室设有卫生间。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多个充电器,所述多个充电器分别一一对应地设在所述多个托盘部件上以对相应的所述载车板上的车辆充电;环形的滑线导轨,所述滑线导轨设在所述框架的相对侧壁的其中一个侧壁上,所述滑线导轨与所述配电室相连;多个集电器,所述多个集电器与所述滑线导轨电连接且可在所述滑线导轨上移动,所述多个集电器与所述多个充电器一一对应配合以将从所述滑线导轨采集的电量输送到相应的所述充电器内。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器和由所述驱动器驱动转动的第一链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链轮,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链轮配合的第三链轮;两个支撑轮,所述两个支撑轮分别设在所述框架的相对侧壁上;两个环形的第一链条,所述两个第一链条分别设在所述框架的相对侧壁上,且每个所述第一链条分别外套在相应的所述支撑轮和所述第二链轮上,每条所述第一链条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托盘支撑板,每个所述托盘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链条上的相应的托盘支撑板相连。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采用栓接方式固定在所述框架上。【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充电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立体充电站的立体车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立体车库的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中间房体的中间层的布局图;图5是图1中的中间房体的配电层的布局图。附图标记:立体充电站100,立体车库110,框架111,金属框条1111,传动装置112,支撑轮1121,第一链条1122,托盘部件113,载车板1131,驱动装置114,供电装置115,充电器1151,中间房体120,车辆通道121,配电室122,中间层123,卫生间1231,楼梯1232,吊装平台1233,商店1234,控制室1235,休息室1236,车辆2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充电站100。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充电站100,包括:间隔分布的两排立体车库I1和中间房体120。具体而言,中间房体120设在两排立体车库110之间,中间房体120为多层结构,中间房体120的最下层为车辆通道121,车辆200可以在车辆通道121内行驶,同时车辆200也可以通过车辆通道121驶入或驶出立体车库110。中间房体120的最上层为配电室122,由此,可以避免非管理人员因对环境不熟悉而误进入到配电室122内,进而方便立体充电站100的管理。中间房体120的位于车辆通道121的和配电室122之间的多个中间层123中的每一层可以为休息室1236和控制室1235,即位于车辆通道121和配电室122之间的中间层123为休息室1236和控制室1235。中间房体120的每层之间设有楼梯1232,以便于司乘人员或管理人员在多层中间房体120之间走动。需要说明的是,中间房体12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布置,中间房体120的每层之间的楼梯1232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由此可以使立体充电站100适用于不同的地形。每排立体车库110中可以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立体车库110,每个立体车库110包括:框架111、传动装置112、多个托盘部件113、驱动装置114以及供电装置115。其中,传动装置112设在框架111上。多个托盘部件113分别与传动装置112相连,每个托盘部件113包括一个适于盛放车辆200的载车板1131。在本技术的具体示例中,托盘部件113为12个,此时载车板1131为12个。驱动装置114与传动装置112相连以驱动传动装置112带动每个托盘部件113上下循环往复运动。也就是说,每个托盘部件113在传动装置112的带动下在上下方向(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上循环往复转动,即每个托盘部件113在一个环形的运动轨道上做往复运动。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托盘部件113与传动装置112之间的配合应该保证每个载车板1131在转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衡,即保证载车板1131的重心始终向下以保证车辆200放置的安全性。供电装置115与托盘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充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分布的两排立体车库和中间房体,所述中间房体设在所述两排立体车库之间,所述中间房体为多层结构,所述中间房体的最下层为车辆通道,所述中间房体的最上层为配电室,所述中间房体的位于所述车辆通道的和所述配电室之间的多个中间层中的每一层为休息室和控制室,所述中间房体的每层之间设有楼梯,每个所述立体车库包括:框架;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设在所述框架上;多个托盘部件,所述多个托盘部件分别与所述传动装置相连,每个所述托盘部件包括一个适于盛放车辆的载车板;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传动装置相连以驱动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每个所述托盘部件上下循环往复运动;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托盘部件相连以适于对每个所述载车板上的所述车辆进行充电,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配电室相连,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室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景华齐添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