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鸿森专利>正文

脚踏式滑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42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脚踏式滑板车,它主要是包括有车体、前轮、后轮;所述车体前端设有控制前轮的把手,车体后端延设有肋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至少一踏板,由踏板控制的连杆组及设置在后轮上并同连杆组连动的单向轴承;该踏板铰接于肋体,踏板上的踏板端与摆动端为一整体,踏板端与摆动端呈有适当的角度,踏板端凸伸在车体之上,在正常状态下与车体呈一适当角度,摆动端则位于车体下端,其一侧设有弹性组件连接肋体;踏板控制的连杆组包括有与摆动端铰接的第一连杆、一端与肋体铰接的第二连杆、一端与单向轴承枢接的第三连杆,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连杆中央适当位置,第二连杆另一端同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一起,单向轴承设置在后轮上,并由第三连杆所连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滑板车,特别是提供一种具有踏板和躯动连杆组的脚踏式滑板车
技术介绍
滑板车由于具有轻巧及极佳的机动性,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形成一股流行的风潮。然而由于传统的滑板车其行进需靠使用人单脚站于踏板上,另外脚蹬踩于地面来产生动力,使滑板车前进,操作者要在蹬踩地面的同时,努力维持滑板车的平衡。现有技术中将动力马达装置于滑板车上,此种方式的设计除了增加滑板车重量及成本外,更失去了滑板车原设计轻巧机动及运动的功能;另有利用链条、齿轮或皮带、皮带轮,以主动件经传动件与作动件相互带动的驱动方式(如台湾第089215861号专利,90年12月21日第470033号公告参照),此种驱动方式的滑板车,由于链条(皮带)与齿轮(皮带轮)的接触点大,磨损大,使用一段时间后传动件与主动件、从动件会松弛,以上为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脚踏式滑板车,通过连杆组,驱动后轮单向轴承的结构,来达到使操作者双脚在不离开滑板车的情况下,操作滑板车前进,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脚踏式滑板车,它主要是包括有车体、前轮、后轮;所述车体前端设有控制前轮的把手,车体后端延设有肋体,它还包括至少一踏板,由踏板控制的连杆组及设置在后轮上并同连杆组连动的单向轴承;该踏板铰接于肋体,踏板上的踏板端与摆动端为一整体,踏板端与摆动端呈有适当的角度,踏板端凸伸在车体之上,在正常状态下与车体呈一适当角度,摆动端则位于车体下端,其一侧设有弹性组件连接肋体;踏板控制的连杆组包括有与摆动端铰接的第一连杆、一端与肋体铰接的第二连杆、一端与单向轴承枢接的第三连杆,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连杆中央适当位置,第二连杆另一端同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一起,单向轴承设置在后轮上,并由第三连杆所连动;当操作者脚踏踏板时,踏板摆动端连动第一连杆,进而连动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从而带动单向轴承,使后轮转动,如此操作者可在双脚不离开滑板车的情况下,操作滑板车前进。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脚踏式滑板车中所述第二连杆中间适当位置设置有数个调整孔,第一连杆可根据需要铰接在不同位置的调整孔中。技术提供的一种脚踏式滑板车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有踏板及躯动连杆组配合单向轴承的脚踏式滑板车的设计,使操作者双脚在不离开滑板车的情况下,提供可以操作滑板车继续前进的动力,并且结构紧凑、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脚踏式滑板车实施例后视正常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脚踏式滑板车实施例侧视正常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脚踏式滑板车实施例侧视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 (1)车体(10)肋体(2)把手(3)前轮(4)后轮(5)踏板(50)踏板端 (51)摆动端(52)弹性组件(6)连杆组(61)第一连杆(62)第二连杆(63)第三连杆(620)调整孔(7)单向轴承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及附图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所示,由图中可知,本技术脚踏式滑板车,它主要是包括有车体1、前轮3、后轮4;所述车体1前端设有控制前轮3的把手2,车体1后端延设有一对肋体10,它还包括至少一踏板5,由踏板5控制的连杆组6及设置在后轮4上,并同连杆组6连动的单向轴承7;该踏板5铰接于肋体10,踏板5上的踏板端50与摆动端51为一整体,踏板端50与摆动端51呈有适当的角度,踏板端50凸伸在车体1之上,在正常状态下与车体1呈一适当角度,摆动端51则位于车体1下端,其一侧设有弹性组件52连接肋体10;踏板5控制的连杆组6,包括有与摆动端51铰接的第一连杆61、一端与肋体10铰接的第二连杆62、一端与单向轴承7枢接的第三连杆63,该第一连杆61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连杆62中央适当位置,第二连杆62另一端同第三连杆63的另一端铰接在一起,单向轴承7设置在后轮上,并由第三连杆63所连动;参阅图3,当操作者脚踏踏板5时,踏板5摆动端51连动第一连杆61,进而连动第二连杆62及第三连杆63,从而带动单向轴承7,使后轮4转动,如此操作者可在双脚不离开滑板车的情况下,操作滑板车前进。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脚踏式滑板车中所述第二连杆62中间适当位置设置有数个调整孔620,第一连杆可根据需要铰接在不同位置的调整孔620中,如此选择不同的铰接位置,将产生不同的踏板输出力及作用距离,以适合不同的操作者或不同使用环境的需要。权利要求1.一种脚踏式滑板车,它主要是包括有车体、前轮、后轮;所述车体前端设有控制前轮的把手,车体后端延设有肋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至少一踏板,由踏板控制的连杆组及设置在后轮上并同连杆组连动的单向轴承;该踏板铰接于肋体,踏板上的踏板端与摆动端为一整体,踏板端与摆动端呈有适当的角度,踏板端凸伸在车体之上,在正常状态下与车体呈一适当角度,摆动端则位于车体下端,其一侧设有弹性组件连接肋体;踏板控制的连杆组包括有与摆动端铰接的第一连杆、一端与肋体铰接的第二连杆、一端与单向轴承枢接的第三连杆,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连杆中央适当位置,第二连杆另一端同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一起,单向轴承设置在后轮上,并由第三连杆所连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踏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中间适当位置设置有数个调整孔,第一连杆可根据需要铰接在不同位置的调整孔中。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脚踏式滑板车,它主要是包括有车体、前轮、后轮;所述车体前端设有控制前轮的把手,车体后端延设有肋体,它还包括至少一踏板,由踏板控制的连杆组及设置在后轮上并同连杆组连动的单向轴承;该踏板铰接于肋体,踏板摆动端连动第一连杆,进而连动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从而带动单向轴承,使后轮转动,通过设有踏板及驱动连杆组配合单向轴承的脚踏式滑板车的设计,使操作者双脚在不离开滑板车的情况下,提供可以操作滑板车继续前进的动力,并且结构紧凑、简单,操作方便。文档编号B62K17/00GK2621143SQ0325721公开日2004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8日专利技术者张鸿森 申请人:张鸿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森
申请(专利权)人:张鸿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