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永军专利>正文

自行车、三轮车可变速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20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三轮车可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由前级的链传动机构与后级的齿轮传动机构组成,链传动机构包括前链轮[4]、后链轮[6]以及链条[5],前链轮[4]固定在自行车中轴[3]上,中轴[3]支承在前、后轮之间的车架上,中轴[3]两端设有曲柄[2]和脚踏[1];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前齿轮[7]、第一中齿轮[9]、第二中齿轮[10]、第一后齿轮[12]、第二后齿轮[13]以及拔动机构,前齿轮[7]与后链轮[6]同轴设置在一轮轴[8]上,前齿轮[7]与第一中齿轮[9]啮合,第一中齿轮[9]与第二中齿轮[10]同轴设置在一轮轴[11]上,第一后齿轮[12]与第二后齿轮[13]同轴设置在自行车后轴[15]上,并与后轴[15]花键连接,拔动机构在变速线[18]作用下轴向拔动第一后齿轮[12]和第二后齿轮[13],使第一后齿轮[12]与第一中齿轮[9]啮合,或第二后齿轮[13]与第二中齿轮[10]啮合,以此形成两种传速比。(*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和三轮车的人力传动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变速功能的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自行车作为人们的代步交通工具,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传统自行车采用后轮驱动,曲柄、中轴设在前、后轮轴之间的车架上,通过链条传动驱动自行车前进。为了实现变速的需要,现有的自行车链条传动机构上还装有变速装置,通常该变速装置由前拔链器、后拔链器、塔轮、轮盘、链条、前变速把、后变速把以及限位螺钉等组成。在自行车行进中,以轮盘为中心,当链条在塔轮的最小齿数上时为高速成,适合顺风和下坡路段使用,反之则为低速,适合逆风和上坡路段使用。以上变速装置尽管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在使用方面,拔动变速把时只能在行进中进行,不能猛力搬变速把,变速时不能蹬倒轮;2、使用中容易发生脱链和卡死现象;3、结构复杂,而且容易损坏等。为此,本技术从改进结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种适合于自行车和三轮车使用的新型可变速传动机构,其目的在于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从而获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的可变速传动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三轮车可变速传动机构,由前级的链传动机构与后级的齿轮传动机构组成。链传动机构包括前链轮、后链轮以及链条,前链轮固定在自行车中轴上,中轴支承在前、后轮之间的车架上,中轴两端设有曲柄和脚踏。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前齿轮、第一中齿轮、第二中齿轮、第一后齿轮、第二后齿轮以及拔动机构,前齿轮与后链轮同轴设置在一轮轴上,前齿轮与第一中齿轮啮合,第一中齿轮与第二中齿轮同轴设置在一轮轴上,第一后齿轮与第二后齿轮同轴设置在自行车后轴上,并与后轴花键连接,拔动机构在变速线作用下轴向拔动第一后齿轮和第二后齿轮,使第一后齿轮与第一中齿轮啮合,或第二后齿轮与第二中齿轮啮合,以此形成两种传速比。上述技术方案的有关内容和变化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前级的链动机构与普通自行车链传动动基本相同,脚踏、曲柄通过自行车中轴和前链轮将力传递给链条。链条通过后链轮带动前齿轮,从而将带动自行车后轴转动。2、上述方案中,所述两轮“同轴设置”是指两轮支承在同一根轮轴上,两轮之间相对固定。3、上述方案中,为了能够调节脚踏的作用半径,可以在曲柄上设有可调伸缩套,脚踏通过伸缩套与曲柄可调伸缩连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2、本技术可靠性高,使用中不容易发生脱链或卡死现象。3、本技术操作方便,成本低。4、本技术省力且速度快。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一,表示可变速传动机构主视结构;附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二,表示可变速传动机构在一种工作状态下(一种速度)的俯视结构;附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二,表示可变速传动机构在另一种工作状态下(另一种速度)的俯视结构。以上附图中1、脚踏;2、曲柄;3、中轴;4、前链轮; 5、链条;6、后链轮;7、前齿轮;8、轮轴; 9、第一中齿轮;10、第二中齿轮;11、轮轴;12、第一后齿轮;13、第二后齿轮;14、花键轴;15、后轴;16、拔叉;17、拔杆;18、变速线;19、弹簧;20、箱体;21、轴承;22、伸缩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附图1~图3所示,一种自行车、三轮车可变速传动机构,由前级的链传动机构与后级的齿轮传动机构组成。前级的链传动机构由前链轮4、后链轮6、链条5、曲柄2和脚踏1组成,前链轮4固定在自行车中轴3上,中轴3支承在前、后轮之间的车架上,中轴3两端设有曲柄2和脚踏1。后级的齿轮传动机构由前齿轮7、第一中齿轮9、第二中齿轮10、第一后齿轮12、第二后齿轮13、拔动机构和箱体20组成。箱体20作为壳体,上述各齿轮均设在该壳体内。前级链传动中的后链轮6设在箱体20内,并与后级齿轮传动中的前齿轮7同轴设置在一轮轴8上。前齿轮7与第一中齿轮9啮合,第一中齿轮9与第二中齿轮10同轴设置在一轮轴11上,第一后齿轮12与第二后齿轮13同轴设置在自行车后轴15上,并与后轴15花键连接。拔动机构由拔杆17和拔叉16组成,拔杆17的一端为转动支承点,另一端设有拔叉16,拔叉16插在第一后齿轮12与第二后齿轮13之间,拔杆17的中间部分与弹簧19和变速线18连接,拔动机构在变速线18作用下轴向拔动第一后齿轮12和第二后齿轮13,当两个后齿轮在拔动机构作用下,处于图2状态时,第一后齿轮12与第一中齿轮9啮合,此时为低速(一种传动比);当两个后齿轮在拔动机构作用下,处于图3状态时,第二后齿轮13与第二中齿轮10啮合,此时为高速(另一种传速比)。本实施例为后轮驱动结构,后轴15驱动自行车后轮,当蹬踏脚踏1和曲柄2时,传动链为(1)、参见图2所示,前链轮4→链条5→后链轮6→前齿轮7→第一中齿轮9→第一后齿轮12→后轴15→后轮。(2)、参见图3所示,前链轮4→链条5→后链轮6→前齿轮7→第一中齿轮9→第二中齿轮10→第二后齿轮13→后轴15→后轮。另外,为了省力可以在曲柄2上设有可调伸缩套22,脚踏1通过伸缩套22与曲柄2可调伸缩连接。这样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脚踏的作用半径。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三轮车可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由前级的链传动机构与后级的齿轮传动机构组成,链传动机构包括前链轮、后链轮以及链条,前链轮固定在自行车中轴上,中轴支承在前、后轮之间的车架上,中轴两端设有曲柄和脚踏;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前齿轮、第一中齿轮、第二中齿轮、第一后齿轮、第二后齿轮以及拔动机构,前齿轮与后链轮同轴设置在一轮轴上,前齿轮与第一中齿轮啮合,第一中齿轮与第二中齿轮同轴设置在一轮轴上,第一后齿轮与第二后齿轮同轴设置在自行车后轴上,并与后轴花键连接,拔动机构在变速线作用下轴向拔动第一后齿轮和第二后齿轮,使第一后齿轮与第一中齿轮啮合,或第二后齿轮与第二中齿轮啮合,以此形成两种传速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上设有可调伸缩套,脚踏通过伸缩套与曲柄可调伸缩连接。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三轮车可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由前级链传动与后级齿轮传动组成,链传动包括前链轮、后链轮以及链条,前链轮固定在自行车中轴上,并由曲柄、脚踏驱动,后链轮与前齿轮与同轴设置,前齿轮与第一中齿轮啮合,第一中齿轮与第二中齿轮同轴设置,第一后齿轮与第二后齿轮同轴设置,并与后轴花键连接,拔动机构在变速线作用下轴向拔动第一后齿轮和第二后齿轮,使第一后齿轮与第一中齿轮啮合,或第二后齿轮与第二中齿轮啮合,以此形成两种传速比。本方案目的在于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从而获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的可变速传动机构。文档编号B62M11/06GK2663286SQ200320110500公开日2004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8日专利技术者赵永军 申请人:赵永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赵永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