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德才专利>正文

一种把式前驱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5727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把式前驱动自行车,其特征是在前轮上设有无齿飞轮,并在车把、立管与无齿飞轮之间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由驱动和传动两部分连接组成,通过驱动部分中的手柄控制轴套与定轴的滑动配合摆动车把做功,并通过传动部分中的钢索等连接无齿飞轮驱动前轮转动。也可在套有轴套的定轴前端设置复位压簧,在轴套后端连接钢索经过滑轮等与无齿飞轮连接驱动前轮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前后驱动功能,骑行轻快高效,省时省力。(*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把式前驱动自行车。目前,自行车普遍采用脚踏通过链条、飞轮带动后轮驱动自行车前行,驱动力单一,骑行速度较慢,特别是逆风、上坡时骑行更加费时费力。本技术的目的是在车体前部设置驱动机构连接前轮,增加自行车的前驱动力,使自行车在骑行中同时具有前、后驱动力,既保持自行车轻便灵活骑行自如的特点,又提高骑行的速度,减少逆风、上坡骑行的难度。该设计结构用于山地车及赛车等,还可开发上身肢体的力量,增加骑行锻炼的趣味性,达到全面健身之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步骤如下一种把式前驱动自行车,主要由车架、车座、前轮、后轮、轮盘、飞轮、链条、脚踏、前叉、立管和车把等部分连接构成,其特征是在前轮上设有无齿飞轮,并在车把,立管与设置在前轮上的无齿飞轮之间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由驱动和传动两部分连接组成,驱动部分包括定轴、轴套、螺栓、手柄及销轴,定轴纵向中心部位设一长通孔,定轴一端固定连接于立管前侧,另一端设有内螺纹孔,轴套对应定轴长通孔设一阶梯长孔,将定轴置入轴套,再将螺栓旋入定轴端部的内螺纹孔,轴套与定轴转动配合,手柄直插入对应的长通孔与阶梯长孔内,并用销轴将手柄与定轴连接,车把与轴套前部固定为一体;传动部分包括钢索连接卡,上钢索、下钢索、摆臂、摆臂座、摆臂转轴、拉簧座及复位拉簧,传动部分别对称设置于车把与前轮无齿飞轮之间,前叉外侧设有摆臂座,摆臂通过摆臂转轴与摆臂座连接,摆臂上并排设有两个连接孔,上钢索一端与固定在车把上的钢索连接卡连接,另一端与摆臂中间的连接孔连接;并行设置在前轮上的两个无齿飞轮,其内圈分别固定于前轮轴皮上,外圈各设有两个连接孔,下钢索一端连接摆臂端部的连接孔,另一端沿无齿飞轮外圈槽与外圈上一连接孔连接,在位于摆臂座与无齿飞轮之间的前叉上设有拉簧座,复位拉簧一端连接接簧座,另一端沿无齿飞轮外圈槽与外圈上另一连接孔连接。一种把式前驱动自行车,主要由车架、车座、前轮、后轮、轮盘、飞轮、链条、脚踏、前叉、立管和车把等部分连接构成,其特征是在前轮上设有无齿飞轮,并在车把、立管与设置在前轮上的无齿飞轮之间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由驱动和传动两部分连接组成,驱动部分包括定轴、轴套、螺栓、复位压簧、手柄、螺纹销轴,定轴一端固定连接于立管前侧,另一端与中部一侧分别设有内螺纹孔,轴套纵向一侧设有长形滑槽孔,定轴置入轴套内,定轴端部设有复位压簧,然后螺栓旋入定轴端部的内螺纹孔,用螺纹销轴连接手柄,并穿过轴套长形滑槽孔旋入定轴中部一侧的内螺纹孔,手柄置于轴套长形滑槽孔外侧,车把与轴套前部固定为一体;传动部分包括滑轮、滑轮轴、上钢索、下钢索、摆臂、摆臂座、摆臂转轴、拉簧座及复位拉簧,传动部分设置于立管与前轮无齿飞轮之间,并通过上钢索与驱动部分中的轴套连接,滑轮通过滑轮轴固定于立管一侧,前叉上对应滑轮一侧固定设有摆臂座,摆臂通过摆臂转轴与摆臂座连接,摆臂上并排设有两个连接孔,与轴套后端连接的上钢索通过滑轮转向后与摆臂中间的连接孔连接;设置在前轮上的无齿飞轮,其内圈固定于前轮轴皮上,外圈设有两个连接孔,下钢索一端连接摆臂端部的连接孔,另一端沿无齿飞轮外圈槽与外圈上一连接孔边连接,在位于摆臂座与无齿飞轮之间的前叉上设有拉簧座,复位拉簧一端连接拉簧座,另一端沿无齿飞轮外圈槽与外圈上另一连接孔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前驱动机构并与加设在前轮上的无齿飞轮连接,增加了自行车前驱动功能,既保持了自行车原有轻便灵活、骑行方便的特点,又可充分发挥人体做功的能量,提高骑行速度,减少逆风、上坡骑行的难度。该结构特别适用于山地车及赛车等,既是一种交通工具,骑行轻快高效,省时省力,又可做为健身器具,增加骑行锻炼的趣味性,全面健身。 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摆动式驱动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平推式驱动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下按式驱动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无齿飞轮结构示意图图6、无齿飞轮结构侧视图1、车架,2、车座,3、前轮,4、后轮,5、轮盘,6、飞轮,7、链条,8、脚踏,9、前叉,10、立管,11、车把,12、无齿飞轮,13、定轴,14、轴套,15、螺栓,16、手柄,17、销轴,18、长通孔,19、内螺纹孔,20、阶梯长孔,21、钢索连接卡,22、上钢索,23、下钢索,24、摆臂,25、摆臂座,26、摆臂转轴,27、拉簧座,28、复位拉簧,29、连接孔,30、连接孔,31、内圈,32、外圈,33、外圈槽,34、连接孔,35、连接孔,36、内螺纹孔,37、长形滑槽孔,38、复位压簧,39、螺纹销轴,40、滑轮,41、滑轮轴,42、支架,43、滑轮架。实施例1一种把式前驱动自行车,如图1、图2所示,主要由车架(1)、车座(2)、前轮(3)、后轮(4)、轮盘(5)、飞轮(6)、链条(7)、脚踏(8)、前叉(9)、立管(10)、和车把(11)等部分连接构成,其特点是在前轮(3)上设有无齿飞轮(12),并在车把(11)、立管(10)与设置在前轮(3)上的无齿飞轮(12)之间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由驱动和传动两部分连接组成,驱动部分包括定轴(13)、轴套(14)、螺栓(15)、手柄(10)及销轴(17),定轴(13)纵向中心部位设一长通孔(18),定轴(13)一端固定连接于立管(10)前侧,另一端设有内螺纹孔(19),轴套(14)对应定轴长通孔(18)设一阶梯长孔(20),将定轴(13)置入轴套(14),再将螺栓(15)旋入定轴(13)端部的内螺纹孔(19),轴套(14)与定轴(13)转动配合,手柄(16)直插入对应的长通孔(18)与阶梯长孔(20)内,并用销轴(17)将手柄(16)与定轴(13)连接,车把(11)与轴套(14)前部固定为一体。传动部分包括钢索连接卡(21)、上钢索(22)、下钢索(23)、摆臂(24)、摆臂座(25)、摆臂转轴(26)、拉簧座(27)及复位拉簧(28),传动部分分别对称设置于车把(11)与前轮无齿飞轮(12)之间,前叉(9)外侧设有摆臂座(25)、摆臂(24)通过摆臂转轴(26)与摆臂座(25)连接,摆臂(24)上并排设有两个连接孔(29、30),上钢索(22)一端与固定在车把(11)上的钢索连接卡(21)连接,另一端与摆臂(24)中间的连接孔(29)连接;并行设置在前轮(3)上的两个无齿飞轮(12),其内圈(31)分别固定于前轮(3)轴皮上,外圈(32)各设有两个连接孔(34、35),下钢索(23)一端连接摆臂(24)端部的连接孔(30),另一端沿无齿飞轮外圈槽(33)与外圈(32)上一连接孔(34)连接,在位于摆臂座(25)与无齿飞轮(12)之间的前叉(9)上设有拉簧座(27),复位拉簧(28)一端连接拉簧座(27),另一端沿无齿飞轮外圈槽(33)与外圈(32)上另一连接孔(35)连接。无齿飞轮(12)上的连接孔(34、35)等设置由图5、图6示出。通过前推后拉手柄,使手柄处于阶梯长孔的宽或窄的两个不同阶段,以控制轴套转动的角度或锁定,从而左右摆动车把做功带动轴套,因此该驱动机构的驱动部分也可称之为摆动式驱动部分。车把两边连接的上钢索通过摆臂等与下钢索连接,经过摆臂对传动行程的放大作用使与下钢索连接的无齿飞轮带动前轮转动,并由复位拉簧牵引复位,周而复始,两侧驱动机构交替工作驱动前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把式前驱动自行车,主要由车架、车座、前轮、后轮、轮盘、飞轮、链条、脚踏、前叉、立管和车把等部分连接构成,其特征是在前轮上设有无齿飞轮,并在车把、立管与设置在前轮上的无齿飞轮之间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由驱动和传动两部分连接组成,驱动部分包括定轴、轴套、螺栓、手柄及销轴,定轴纵向中心部位设一长通孔,定轴一端固定连接于立管前侧,另一端设有内螺纹孔,轴套对应定轴长通孔设一阶梯长孔,将定轴置入轴套,再将螺栓旋入定轴端部的内螺纹孔,轴套与定轴转动配合,手柄直插入对应的长通孔与阶梯长孔内,并用销轴将手柄与定轴连接,车把与轴套前部固定为一体;传动部分包括钢索连接卡,上钢索、下钢索、摆臂、摆臂座、摆臂转轴、拉簧座及复位拉簧,传动部分别对称设置于车把与前轮无齿飞轮之间,前叉外侧设有摆臂座,摆臂通过摆臂转轴与摆臂座连接,摆臂上并排设有两个连接孔,上钢索一端与固定在车把上的钢索连接卡连接,另一端与摆臂中间的连接孔连接;并行设置在前轮上的两个无齿飞轮,其内圈分别固定于前轮轴皮上,外圈各设有两个连接孔,下钢索一端连接摆臂端部的连接孔,另一端沿无齿飞轮外圈槽与外圈上一连接孔连接,在位于摆臂座与无齿飞轮之间的前叉上设有拉簧座,复位拉簧一端连接接簧座,另一端沿无齿飞轮外圈槽与外圈上另一连接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才
申请(专利权)人:王德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