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养和专利>正文

手脚双驱动式单人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5330 阅读:3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手脚双驱动式单人三轮车,其车架前部装在前叉上,后部装在后轴上、并以缓冲器支承于车身的后部。车身上装有开启方便能挡风遮雨的活动车篷。该车系以齿条齿轮传动,传动机构对称地设置于车架的两侧,既可以双脚、又可以双手双脚左右交替地驱动车辆前进,故驱动力可显著增大,且车身重心低,迎面阻力小、骑行轻快、安全可靠,不仅是一种舒适的自行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理想的健身器材。(*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脚双驱动式单人三轮车,一种靠人体四肢的力量驱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问世以来,尽管在结构上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但均未摆脱主要依靠人体下肢力量驱动的范畴,而上肢的力量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所以速度难以增加,舒适性也欠理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脚蹬手推提供动力、以齿条齿轮进行传动的,同时兼有代步与健身双重功能的单人自行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手脚双驱动式单人三轮车的车架1前部装在前车轮2的叉形轮架3上,其后部装在后轴4上,并以缓冲器5支承于车身6的后部。该车的传动机构是对称地设置在车架1的两侧。这种传动机构,既可以双脚交替地驱动车辆前进,又可用双手双脚交替地同时驱动车辆前进。脚驱动从右侧起,右踏脚板7及与其相连的右前滑杆8通过联轴器9带动右后滑杆10前移。该右后滑杆上设置有铅垂齿条11和水平齿条12,铅垂齿条11与后轴4上相应的内部设置有超越离合器13的齿轮14相啮合,该超越离合器13只有在铅垂齿条11向前移动时才能使后轴4随齿轮14一齐驱动后车轮15前进。与此同时,右后滑杆10上的水平齿条12与车架后上部呈水平状态设置的齿轮16相啮合,该齿轮又经中间齿轮17传动左侧呈水平状态设置的齿轮16’,该齿轮16’与左后滑杆10’上的水平齿条12’相啮合,而左后滑杆10’上的铅垂齿条11’又与后轴4上相应的齿轮14’相啮合,故当右后铅垂齿条11驱动后车轮15前进时,便导致左后铅垂齿条11’连同左踏脚板7’一起后移,并通过设置在齿轮14’内的超越离合器13’使齿轮14’在后轴4上空转。左踏脚板7’向前时,与上述传动过程正好相反,即此时变成右侧齿轮14在设置于其内的超越离合器13的作用下在后轴4上空转了。手驱动机构,它同样是对称地设置在车架1的两侧,仅就右面一侧而述该机构的推动手柄18使摆杆19绕车架1后上部的铰接支座20上下摆动,而摆杆19中部又铰接一根连杆21,该连杆前端所铰接的联轴器22与右后滑杆10通过联轴器中的插销23连为一体,与该插销相系的钢丝绳24与手柄18顶部铰接的控制翘板25的上端头相连,钢丝绳24绕在一组滑轮上,通过揿动控制翘板的另一端,可将插销23从右后滑杆10上的嵌槽中拨出,使右后滑杆10与连杆21脱开,这时手驱动机构就不再起作用了。左侧的手驱动与上述情况相同,故不再赘述。该车转向机构的操纵装置同样是对称地设置在该车两侧的手驱动机构上,通过两根钢丝绳26’和26的一端分别系于左右手柄18’和18内侧的横向凸耳27’和27上,两根钢丝绳各经一组滑轮,其另一端就分别系于前叉形轮架3的左右两侧。操纵某一手柄向外偏转,则前车轮2就向某一方向转向。该车的刹车机构也同样是对称地设置在车架1的两侧。就一侧而述,两个带有刹车块的前后刹车架28和29均铰接在后轴4的制动轮46上方的车架1的相关部位上,前后刹车架的上端对称地装有一对相啮合的扇形齿轮30及31,前后刹车架之间又设置有在非刹车状态保持两刹车架撑开的弓形簧片32,而在后刹车架29的下端系有一根钢丝绳33,它与安置在车架1前部的铰接支座34上方的刹车踏板35上的凸耳36相系,只要踩下踏板35,钢丝绳33便拉动后刹车架29并通过其上端的伞形齿轮31使得前刹车架28一同抱住制动轮46而实现制动。该车的车身6上部装有一个透明的硬质面活动车篷37。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1.可由手脚同时驱动,动力较
技术介绍
有明显地增大,能有效地提高车速。2.人体的四肢均得到运动,故该车也是一种理想的健身器材,尤其适应中老年人的需求。3.该车结构紧凑重心低,不但行驶平稳安全,而且迎面阻力小,特别轻快省力,长途行驶亦不易疲劳。4.该车的车篷采用活动式结构,兼有车门、车顶的功能,既可撑开也可全封闭,能遮蔽风沙雨雪和减轻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有效地提高了舒适性。下面通过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作进一步的介绍附图说明图1.显示车篷封闭状态的侧视示意图;图2.脚驱动机构示意图;图3.手驱动机构示意图;图4.手驱动结合时联轴器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卸去车篷时的俯视示意图;图6.转向机构示意图;图7.刹车机构示意图;图8.显示车篷支撑状态的侧视示意图;图9.显示车篷打开状态的侧视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5,手脚双驱动单人三轮车的车架1前部装在前车轮2的叉形轮架3上,其后部装在后轴4上,并以缓冲器5支撑于车身6的后部。该车的驱动传动机构是对称地设置在车架1的两侧,通过该机构,既可用双脚交替地驱动车辆前进,又可用双手双脚交替地同时驱动车辆前进。参照图2,脚驱动从前进方向的右侧起,右踏脚板7及与其相连的可在车架1内滑移的右前滑杆8通过联轴器9带动可在车架1内滑移的右后滑杆10前移,该右后滑杆上设置有铅垂齿条11和水平齿条12,铅垂齿条11与后轴4上相应的内部设置有超越离合器13(即普通自行车后轮上的“飞”)的齿轮14相啮合,该超越离合器13只有在铅垂齿条11向前移动时才能使后轴4随齿轮14一齐驱动后车轮15前进。与此同时,设置在右后滑杆10上的水平齿条12与车架1后上部呈水平状态设置的齿轮16相啮合,该齿轮又经中间齿轮17传动左侧呈水平状态设置的齿轮16’,该齿轮16’与左后滑杆10’上的水平齿条12’相啮合,而左后滑杆10’上的铅垂齿条11’又与后轴4上相应的齿轮14’相啮合,故当右后铅垂齿条11驱动后车轮15前进时,便导致左后铅垂齿条11’连同左踏脚板7’一起后移,并通过设置在齿轮14’内的超越离合器13’使齿轮14’在后轴4上空转。由于该车的驱动传动机构是对称地设置在车架1的两侧,故蹬左踏脚板7’向前时,与上述驱动过程正好相反,即右后滑杆10连同右踏脚板7一起向后移,右侧齿轮14在设置于其内的超越离合器13的作用下在后轴4上也空转。参照图3,手驱动机构它同样是对称地设置在车架1的两侧,这里仅就右面一侧而述以阐明其结构。手驱动机构的推动手柄18使摆杆19绕车架1后上部的铰接支座20上下摆动,向下摆动则是驱动车辆前进。摆杆19中部又铰接一根连杆21,该连杆前端所铰接的联轴器22与右后滑杆10通过联轴器中的插销23连为一体(参见图4),与该插销23相系的钢丝绳24与手柄18顶部铰接的控制翘板25的上端头相连,钢丝绳24绕在一组滑轮上,通过揿动控制翘板的另一端头,可将插销23从右后滑杆10的嵌槽41中拨出,从而使右后滑杆10与连杆21脱开,这时手驱动机构就不再起作用了。当放开铰接于手柄18顶部的控制翘板25时,插销23在联轴器22中弹簧42的作用下复位插入右后滑杆10的嵌槽41中,从而又使联轴器22与右后滑杆10连为一体并恢复手驱动的功能。该车左侧的手驱动机构与上述情况相同,这里不赘述。参照图6,该车转向机构的操纵装置同样是对称地设置在该车两侧的手驱动机构上,通过两根钢丝绳26’和26的一端分别系于铰接在左右摆杆19’和19顶端铰接点43’和43上的左右手柄18’和18内侧的横向凸耳27’和27上,两根钢丝绳各经一组滑轮,其另一端就分别系于前叉形轮架3的左右两侧,操纵某一侧手柄向外偏转,则通过相应的钢丝绳就拉动前叉形轮架3朝某一方向偏转,从而就带动前轮2朝某一方向转向,手柄偏转角度大,前轮转向角度也大。参照图7车辆的刹车机构也同样是对称地设置在车架1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手脚双驱动式单人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该车的车架(1)前部装在前车轮(2)的叉形轮架(3)上,其后部装在后轴(4)上,并以缓冲器(5)支承于车身(6)的后部;该车的传动机构是对称地设置在车架(1)的两侧,脚驱动:从右侧起,右踏脚板(7)及与 其相连的右前滑杆(8)通过联轴器(9)带动右后滑杆(10)前移,该右后滑杆上有铅垂齿条(11)和水平齿条(12),铅垂齿条(11)与后轴(4)上相应的内部设置有超越离合器(13)的齿轮(14)相啮合,该超越离合器(13)只有在铅垂齿条(11)向前移动时才能使后轴(4)随齿轮(14)一齐驱动后车轮(15)前进;与此同时,右后滑杆(10)上的水平齿条(12)与车架后上部呈水平设置的齿轮(16)相啮合,该齿轮又经中间齿轮(17)传动左侧呈水平设置的齿轮(16′),该齿轮与左后滑杆(10′)上的水平齿条(12′)相啮合,而左后滑杆(10′)上的铅垂齿条(11′)又与后轴(4)上相应的齿轮(14′)相啮合,故当右后铅垂齿条(11)驱动后车轮(15)前进时,便导至左后铅垂齿条(11′)连同左踏脚板(7′)一起后移,并通过设置在齿轮(14′)内的超越离合器(13′)使齿轮(14′)在后轴(4)上空转;左踏脚板(7′)向前时,与上述传动过程正好相反,即右侧齿轮(14)在设置于其内的超越离合器(13)的作用下在后轴(4)上也空转;手驱动机构,同样是对称地设置在车架(1)的两侧,仅就右面一侧而述:该机构的推动手柄(18)使摆杆(19)绕车架(1)后上部的铰接支座(20)上下摆动,而摆杆(19)中部又铰接一连杆(21),该连杆前端所铰接的联轴器(22)与右后滑杆(10)通过该联轴器中的插销(23)连为一体,与该插销相系的钢丝绳(24)与手柄(18)顶部铰接的控制翘板(25)的上端相连,钢丝绳(24)绕在一组滑轮上,通过揿动控制翘板的另一端,可将插销(23)从右后滑杆(10)上的嵌槽中拔出,使右后滑杆(10)与连杆(21)脱开;左侧的手驱动与上述情况相同;该车的转向机构与操纵装置同样是对称地设置在该车两侧的手驱动机构上,通过两根钢丝绳(26′)和(26)的一端分别系于左右手柄(18′)和(18)内侧的横向凸耳(27′)和(27)上,两根钢丝绳各经一组滑轮,其另一端就分别系 于前叉形轮架(3)的左右两侧,操纵某一手柄向外偏转,则前车轮(2)就向某一方向转向;该车的刹车机构也同样是对称地设置在车架(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养和
申请(专利权)人:薛养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