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系统与蒸发冷却-机械制冷系统复合的空调机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50200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自动控制系统与蒸发冷却-机械制冷系统复合的空调机组,包括机组壳体,机组壳体两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次风进风口、送风口;机组壳体内设置有连接在一起的自动控制系统和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包括按一次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过滤器、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直接膨胀式蒸发器、直接蒸发冷却单元、挡水板及一次风机;过滤器的下方设置有压缩机,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的上方有冷凝器及节流阀;压缩机通过铜管依次与冷凝器、节流阀及直接膨胀式蒸发器连接构成闭合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组实现了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空调系统内三种运行模式的准确切换,能适应不同的环境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调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控制系统与蒸发冷却-机械制冷系统复合的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目前,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的空调机组主要具有以下三种工作模式,分别是:间接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模式、间接蒸发冷却与直接蒸发冷却联合模式、单独直接蒸发冷却模式;通过对这三种工作模式进行合理的切换,就能实现在不同季节的合理应用,特别是在过渡季节,能充分利用自然冷源,达到节能的目的。在相同的干球温度、相同的相对湿度、不同的大气压条件下,其焓值是不同的。现有的用于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空调机组的控制系统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大气压对空气调节过程的影响,而且控制系统中的湿度传感器只能得出相对湿度,由相对湿度得出的焓值不足以精确的指导切换合适的工作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系统与蒸发冷却-机械制冷系统复合的空调机组,为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配备了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对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内三种运行模式的准确切换,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动控制系统与蒸发冷却-机械制冷系统复合的空调机组,包括有机组壳体,机组壳体两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次风进风口、送风口;机组壳体内设置有自动控制系统和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与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连接;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包括有按一次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过滤器、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直接膨胀式蒸发器、直接蒸发冷却单元、挡水板及一次风机;过滤器的下方设置有压缩机,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的上方设置有冷凝器及节流阀;冷凝器及节流阀上方对应机组壳体顶壁上设置有排风口,排风口内设置有二次风机;压缩机依次与冷凝器、节流阀及直接膨胀式蒸发器连接构成闭合回路,形成机械制冷单元;冷凝器为风冷式冷凝器。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有DDC控制器,DDC控制器分别通过数据线与电动调节阀、进风温湿度传感器、二次风机变频器、二次风机压差开关、间接蒸发冷却后温湿度传感器、送风温湿度传感器、一次风机压差开关、一次风机变频器、直接蒸发冷却用水泵变频器、间接蒸发冷却用水泵变频器、压缩机电机、过滤器压差开关连接;电动调节阀及进风温湿度传感器均设置于一次风进风口内;间接蒸发冷却后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的一次风出风侧;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用水泵变频器与间接蒸发冷却单元连接;二次风机变频器、二次风机压差开关分别通过导线与二次风机连接;压缩机电机与机械制冷单元内的压缩机连接;送风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挡水板与一次风机之间;直接蒸发冷却单元用水泵变频器与直接蒸发冷却单元连接;一次风机压差开关、一次风机变频器分别通过导线与一次风机连接。一次风进风口内还设置的一次风风阀,一次风风阀通过导线与电动调节阀连接。间接蒸发冷却单元采用的是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包括有换热管组,换热管组由多根水平设置的换热管组成;换热管组的上方设置有布水器,换热管组的下方设置有集水箱,集水箱通过供水管与布水器连接,供水管上设置有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用循环水泵;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用循环水泵通过导线与间接蒸发冷却用水泵变频器连接;换热管组与集水箱之间形成二次风流道,二次风流道对应的机组壳体侧壁上设置有二次风入口。直接蒸发冷却单元,包括有填料,填料的上方设置有喷淋器;填料的下方设置有水箱,水箱通过蓄水管与喷淋器连接,蓄水管上设置有直接蒸发冷却单元用循环水泵;直接蒸发冷却单元用循环水泵通过导线与直接蒸发冷却用水泵变频器连接。过滤器压差开关连接有两个风压检测头,两个风压检测头分别设置于过滤器的进风侧和出风侧。过滤器压差开关连接有报警单元。二次风机压差开关连接有两个风压检测头,两个风压检测头分别设置于二次风机的进风侧和出风侧。一次风机压差开关连接有两个风压检测头,两个风压检测头分别设置于一次风机的进风侧、出风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空调机组中,通过引入大气压对焓值计算的修正,提高了自动控制的精度,使得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空调机组内的三种运行模式切换时更加准确。(2)利用本技术的空调机组,可以对要送风的温度和湿度进行预先设定,能针对不同的建筑物冷负荷与湿负荷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3)利用本技术的空调机组,能够使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空调机组在夏季较凉爽的天气或夜间采取自然冷却的方式,更加节能的为室内营造舒适的环境。(4)本技术的空调机组,可以通过对空气处理过程中温度、湿度变化进行检测,并由一次风机变频器、二次风机变频器改变一次风量、二次风量比,还可以通过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用循环水泵、直接蒸发冷却单元用循环水泵调整间接蒸发冷却单元和直接蒸发冷却单元的淋水量,最终达到节水及节电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空调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空调机组内自动控制系统与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空调机组运行时的工作流程图。图中,1.一次风风阀,2.电动调节阀,3.进风温湿度传感器,4.过滤器,5.换热管组,6.二次风机,7.二次风机变频器,8.二次风机压差开关,9.冷凝器,10.节流阀,11.间接蒸发冷却后温湿度传感器,12.直接膨胀式蒸发器,13.填料,14.送风温湿度传感器,15.一次风机压差开关,16.一次风机,17.一次风机变频器,18.直接蒸发冷却用水泵变频器,19.二次风入口,20.间接蒸发冷却用水泵变频器,21.压缩机电机,22.压缩机,23.过滤器压差开关,24.一次风流道,25.供水管,26.蓄水管,27.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用循环水泵,28.直接蒸发冷却单元用循环水泵,29.送风口,30.一次风进风口,31.挡水板,32.排风口,33.DDC控制器,34.集水箱,35.水箱,36.布水器,37.喷淋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自动控制系统与蒸发冷却-机械制冷系统复合的空调机组,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有机组壳体,机组壳体两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次风进风口30、送风口29;机组壳体内设置有自动控制系统及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与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控制系统与蒸发冷却‑机械制冷系统复合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组壳体,所述机组壳体两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次风进风口(30)、送风口(29);所述机组壳体内设置有自动控制系统和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与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连接;所述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包括有按一次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过滤器(4)、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直接膨胀式蒸发器(12)、直接蒸发冷却单元、挡水板(31)及一次风机(16);所述过滤器(4)的下方设置有压缩机(22),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的上方设置有冷凝器(9)及节流阀(10);冷凝器(9)及节流阀(10)上方对应机组壳体顶壁上设置有排风口(32),排风口(32)内设置有二次风机(6);所述压缩机(22)依次与冷凝器(9)、节流阀(10)及直接膨胀式蒸发器(12)连接构成闭合回路,形成机械制冷单元;所述冷凝器(3)为风冷式冷凝器。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控制系统与蒸发冷却-机械制冷系统复合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
于,包括有机组壳体,所述机组壳体两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次风进风
口(30)、送风口(29);所述机组壳体内设置有自动控制系统和蒸发冷却-
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与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
系统连接;
所述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包括有按一次风流动方向依次
设置的过滤器(4)、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直接膨胀式蒸发器(12)、直接蒸
发冷却单元、挡水板(31)及一次风机(16);所述过滤器(4)的下方设置
有压缩机(22),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的上方设置有冷凝器(9)及节流阀
(10);冷凝器(9)及节流阀(10)上方对应机组壳体顶壁上设置有排风口
(32),排风口(32)内设置有二次风机(6);所述压缩机(22)依次与冷
凝器(9)、节流阀(10)及直接膨胀式蒸发器(12)连接构成闭合回路,形
成机械制冷单元;
所述冷凝器(3)为风冷式冷凝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
包括有DDC控制器(33),所述DDC控制器(33)分别通过数据线与电动
调节阀(2)、进风温湿度传感器(3)、二次风机变频器(7)、二次风机压差
开关(8)、间接蒸发冷却后温湿度传感器(11)、送风温湿度传感器(14)、
一次风机压差开关(15)、一次风机变频器(17)、直接蒸发冷却用水泵变频
器(18)、间接蒸发冷却用水泵变频器(20)、压缩机电机(21)、过滤器压
差开关(23)连接;
所述电动调节阀(2)及进风温湿度传感器(3)均设置于一次风进风口
(30)内;
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后温湿度传感器(11)设置于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的一
次风出风侧;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用水泵变频器(20)与间接蒸发冷却单
元连接;
所述二次风机变频器(7)、二次风机压差开关(8)分别通过导线与二
次风机(6)连接;
所述压缩机电机(21)与机械制冷单元内的压缩机(22)连接;
所述送风温湿度传感器(14)设置于所述挡水板(31)与一次风机(16)
之间;
所述直接蒸发冷却单元用水泵变频器(18)与直接蒸发冷却单元连接;
所述一次风机压差开关(15)、一次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翔薛运李鑫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