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调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控制系统与蒸发冷却-机械制冷系统复合的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目前,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的空调机组主要具有以下三种工作模式,分别是:间接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模式、间接蒸发冷却与直接蒸发冷却联合模式、单独直接蒸发冷却模式;通过对这三种工作模式进行合理的切换,就能实现在不同季节的合理应用,特别是在过渡季节,能充分利用自然冷源,达到节能的目的。在相同的干球温度、相同的相对湿度、不同的大气压条件下,其焓值是不同的。现有的用于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空调机组的控制系统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大气压对空气调节过程的影响,而且控制系统中的湿度传感器只能得出相对湿度,由相对湿度得出的焓值不足以精确的指导切换合适的工作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系统与蒸发冷却-机械制冷系统复合的空调机组,为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配备了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对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内三种运 ...
【技术保护点】
自动控制系统与蒸发冷却‑机械制冷系统复合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组壳体,所述机组壳体两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次风进风口(30)、送风口(29);所述机组壳体内设置有自动控制系统和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与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连接;所述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包括有按一次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过滤器(4)、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直接膨胀式蒸发器(12)、直接蒸发冷却单元、挡水板(31)及一次风机(16);所述过滤器(4)的下方设置有压缩机(22),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的上方设置有冷凝器(9)及节流阀(10);冷凝器(9)及节流阀( ...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控制系统与蒸发冷却-机械制冷系统复合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
于,包括有机组壳体,所述机组壳体两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次风进风
口(30)、送风口(29);所述机组壳体内设置有自动控制系统和蒸发冷却-
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与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
系统连接;
所述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冷却系统,包括有按一次风流动方向依次
设置的过滤器(4)、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直接膨胀式蒸发器(12)、直接蒸
发冷却单元、挡水板(31)及一次风机(16);所述过滤器(4)的下方设置
有压缩机(22),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的上方设置有冷凝器(9)及节流阀
(10);冷凝器(9)及节流阀(10)上方对应机组壳体顶壁上设置有排风口
(32),排风口(32)内设置有二次风机(6);所述压缩机(22)依次与冷
凝器(9)、节流阀(10)及直接膨胀式蒸发器(12)连接构成闭合回路,形
成机械制冷单元;
所述冷凝器(3)为风冷式冷凝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
包括有DDC控制器(33),所述DDC控制器(33)分别通过数据线与电动
调节阀(2)、进风温湿度传感器(3)、二次风机变频器(7)、二次风机压差
开关(8)、间接蒸发冷却后温湿度传感器(11)、送风温湿度传感器(14)、
一次风机压差开关(15)、一次风机变频器(17)、直接蒸发冷却用水泵变频
器(18)、间接蒸发冷却用水泵变频器(20)、压缩机电机(21)、过滤器压
差开关(23)连接;
所述电动调节阀(2)及进风温湿度传感器(3)均设置于一次风进风口
(30)内;
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后温湿度传感器(11)设置于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的一
次风出风侧;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用水泵变频器(20)与间接蒸发冷却单
元连接;
所述二次风机变频器(7)、二次风机压差开关(8)分别通过导线与二
次风机(6)连接;
所述压缩机电机(21)与机械制冷单元内的压缩机(22)连接;
所述送风温湿度传感器(14)设置于所述挡水板(31)与一次风机(16)
之间;
所述直接蒸发冷却单元用水泵变频器(18)与直接蒸发冷却单元连接;
所述一次风机压差开关(15)、一次风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