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辅助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73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简化电动辅助自行车的车架。车架2由相互连接的前构架22和后构架23构成。后构架23是分割为左构架部分23L和右构架部分23R的铝模铸制造,在两部分之间设置收容着电池的电池箱16。在后构架23悬挂着电动辅助单元1。在突部25BR和25BL之间配设着电动辅助单元的悬挂部70b,与后构架23一起连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辅助自行车,特别涉及一种车架构造简单、车座的高度调整范围大、且具有防盗用上锁装置的电动辅助自行车。
技术介绍
具有人力驱动系统和马达驱动系统的电动辅助自行车已为人所知,该人力驱动系统用于将施加在踏板上的踏力传递到后轮,该马达驱动系统可以根据上述踏力对上述人力驱动系统附加辅助动力。例如,在特开平6-23928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电动辅助自行车,该电动辅助自行车将从头管向下后方延伸的下降管(前侧车架)形成为箱状。在该电动辅助自行车中,在上述箱状的前侧车架内收容着电池及以电池作为电源的电动辅助系统。另外,具有人力驱动系统和马达驱动系统的电动辅助自行车已为人所知,该人力驱动系统用于将施加在踏板上的踏力传递到后轮,该马达驱动系统可以根据上述踏力对上述人力驱动系统附加辅助动力。对于上述电动辅助自行车还提出了可避免被盗窃的上锁装置的方案。例如特开平9-142349号公报公开的上锁装置从主车架自由拉出地设有贯通车体主车架和车座立柱内的防盗用钢丝绳,将该拉出端部卷绕在桩等的不动物上,将车体构成为不动状态。该防盗用钢丝绳在不使用时可以收纳在主车架和车座立柱内。在现有的电动辅助自行车中,例如有将车座管插入车座立柱内,通过拉出或插入该车座管,调整车座的高度的电动辅助自行车。作为这种自行车的一例,为了使骑车者的横跨性好,将车座立柱做成为弯曲或例如特开平11-105758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的形式。在后者的电动辅助自行车中,保持车座管的车座立柱配置在电动辅助单元(马达单元)的上方。因此,在将该车座立柱沿长度方向向下方延长时,该延长线与该电动辅助单元冲突。另外,具有人力驱动系统和马达驱动系统的电动辅助自行车已为人所知,该人力驱动系统用于将施加在踏板上的踏力传递到后轮,该马达驱动系统可以根据上述踏力对上述人力驱动系统附加辅助动力。例如在特开平11-10575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可以自由地折叠车架的电动辅助自行车,该自行车可以从上述车架的折叠开口部使电池出入。一般,自行车的下降管由单纯形状的管构成,在外观上认为是简单的构件,在实际上用一根管也可以获得充分的功能。与此相对,记载于上述公报中的下降管是为了收容电动辅助装置等而将其整体形成为箱形的复杂的构造。另外,上述上锁装置由于在不使用时将防盗用的钢丝绳拉入主构架和车座立柱中空部中,因此,被限定为主车架和车座立柱的中空部相互连通的构造。因此,不但构造复杂而且车架构造的设计自由度也低。另外,在上述现有的电动辅助自行车中,有不能使用长的车座管而造成车座高度的调整范围不能大的问题。特别是在直径小的车胎(小于20英寸)的自行车中作为从大人到小孩都能骑的自行车,希望使车座的上下活动范围大。在上述电动辅助自行车中,在(后车胎)(后轮)的前方上部设有后制动器的自行车中,从设在车体前部的手把上的制动器杆到后制动器延伸着后制动器钢丝绳。因此,制动器钢丝绳沿收容着电池的车架部分布置。这样,在将制动器钢丝绳子沿车架布置时,需要考虑到如下的情况。即,在后轮的正前方搭载电池的自行车中,为了容易装卸电池,常常做成为将电池从上方向搭载在车体上的构造。在这样的构造中,必须以不给电池的装卸带来妨碍的方式配置后制动器钢丝绳。另外,在用盖覆盖搭载的电池时,也必须做到后制动器钢丝绳不对该盖的开闭产生妨碍。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现有问题的、在满足了功能上的要求的同时、具有构造简单的车架的电动辅助自行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简单的构造可以使车体成为不动状态的可以防盗的电动辅助自行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获得大的车座的高度调整范围的电动辅助自行车。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考虑了电池装卸的容易性的后制动器构造和变速机构造的电动辅助自行车。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辅助自行车,是具有人力驱动系统和马达驱动系统的电动辅助自行车,该人力驱动系统用于传递施加在踏板上的踏力,该马达驱动系统可以根据上述踏力对上述人力驱动系统附加辅助动力,其第一特征在于,该自行车包括含有前构架和后构架的车架、保持在上述后架上的车座立柱、含有上述人力驱动系统和马达驱动系统的电动辅助单元,用左构架部分和右构架部分构成上述后构架,并且从上述车座立柱附近起在后部将上述电动辅助单元悬挂在上述后构架上。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是,上述左构架部分和右构架部分在靠近车体前方处相互结合着,并且在该结合部形成着上述车座立柱的保持部。根据第一和第二特征,由于电动辅助单元集中地配置在车座立柱的后方,因此,前构架和其周边的构造简单化。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是,上述左构架部分和右构架部分由铝模铸制。根据该第三特征,可以实现车体的轻量化,并且可以将悬挂电动辅助单元用的毂部等容易地形成在后构架上。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是,在上述左构架部分和右构架部分间,电池的搭载部设置在上述车座立柱后部。根据第四特征,可以有效地利用左右构架部分间的空间。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是,上述后构架在侧视中在车座立柱的后方且紧接着车座立柱的部分处宽度宽。根据该第五特征,由于可以用上述宽度宽的部分覆盖电池的侧面,因此,在充分地保护了电池的同时可以使外观良好。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特征是,具有在上述电动辅助单元悬挂位置的后方且后轮的前方将上述左构架部分和右构架部分相互连结的后部连结装置,上述后部连结装置兼作将上述电动辅助单元结合在上述后构架上的装置。根据该第六特征,可以兼作电动辅助单元对后构架的结合装置和连结左构架部分和右构架部分彼此间的连结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七特征是,具有跨挂在设在上述电动辅助单元的输出轴上的驱动链轮和后轮侧的从动链轮上的链,上述链的受拉侧的长度方向几乎整个区域在侧视中与上述右构架部分重叠着。根据该第七特征,链的受拉部分的几乎整个区域由右构架部分覆盖着。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八特征是,具有设在上述结合部下方的、相互连接上述左构架部分和右构架部分的前部连接装置,上述前部连接装置同上述车座立柱的保持部协作与该车座立柱接触,具有可以两点支承该车座立柱的突部。根据该第八特征,车座立柱由后构架上部的保持部和上述前部连接装置两点支承。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九特征是,包括形成在车架上的车座立柱保持部和至少下部从车架向下方突出地设定其上下动的行程并装卸自由地保持在上述车座立柱保持部上的车座立柱,其车座立柱,在其下部具有用于使该电动辅助自行车的上锁装置结合的结合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十特征是,上述结合部是贯穿在上述车座立柱上的贯通孔,上述上锁装置由在上锁时穿过上述贯通孔并搭挂前车轮的钢丝绳和结合该钢丝绳两端的结合部构成。根据上述第九及第十技术特征,由于使上锁装置与车座立柱的下部结合,因此,可以使车体与装卸自由地保持在车座立柱保持部上的车座立柱锁在一起。因此,可以由车体上锁防止车体被盗,并且还可以防止仅将车座立柱拿去的恶作剧行为。另外,车座立柱向下方突出的下端部与前轮接近,因此,容易搭挂钢丝绳,上锁操作容易。另外,在构架分割为前后的本实施例中,由于连接前构架侧的前轮和后构架侧的车座立柱,即使在构架分割时也可以成为有效的上锁。将车座成为图1中用虚线表示的位置中的最下方位置而将钢丝绳在不松弛的状态下上锁时,车座位于盖162的开闭范围中,车座由于钢丝绳不能向上方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动辅助自行车,是具有人力驱动系统和马达驱动系统的电动辅助自行车,该人力驱动系统用于传递施加在踏板上的踏力,该马达驱动系统可以根据上述踏力对上述人力驱动系统附加辅助动力,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包括含有前构架和后构架的车架、保持在上述后架上的车座立柱、含有上述人力驱动系统和马达驱动系统电动辅助单元,用左构架部分和右构架部分构成上述后构架,并且从上述车座立柱附近起在后部将上述电动辅助单元悬挂在上述后构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込良夫丸山智千奈仓秀典新村裕幸伊势野满福永诚福间豪鹿岛肇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