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结合酶法酸解及物理混合的人乳替代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38145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合酶法酸解及物理混合的人乳替代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两步,第一步为通过酸解调节鲶鱼油或其分提物的大量脂肪酸组成(>1%),第二步为通过物理混合调节酶解产物的微量脂肪酸(<1%)组成。该方法所用原料鲶鱼油及其分提物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自身含有较高的sn-2棕榈酸和较低的总棕榈酸含量,酸解反应中所用游离脂肪酸比例小,工艺中同时强调大量脂肪酸组成及分布以及包括中碳链及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微量脂肪酸组成,所得产品同人乳脂肪具有极高的相似度,具有较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脂
,具体涉及一种结合酶法酸解及物理混合的人乳替代脂 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脂肪在人乳中占3-5%,是新生儿主要的能量来源(>50% ),其中,甘油三酯占 98%以上。人乳脂肪中含有大约200多种脂肪酸,包括中碳链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 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奇数碳链脂肪酸,支链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以及羟基脂肪酸 等。在这些脂肪酸中,含量大于1%的脂肪酸有油酸(25-35%)、棕榈酸(20-30%)、亚油酸 (10-20% )、硬脂酸(5-9% )、肉豆蔻酸(4-9% )、月桂酸(3-7% )以及棕榈油酸(1-3% )。 人乳脂肪中甘油三酯的脂肪酸分布比较独特,60%以上的棕榈酸分布在甘油三酯的sn-2 位,其他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分布在sn-1,3位。由于这种特殊的脂肪酸分布,人乳脂肪虽 然含有200多种脂肪酸,但是其TAG的种类却远远小于随机分布的32°°种。人乳脂肪中, TAG含量最多的是USU,如OPO和OPL等。这种结构的甘油三酯同婴幼儿对脂肪的消化、吸 收和代谢有重要关系。婴幼儿摄取的脂肪大约有10~30%被舌脂肪酶和胃脂肪酶(对甘 油三酯sn-3位有选择性的脂肪酶)水解成为sn-1,2-甘油二酯,大多数甘油三酯被胰脂肪 酶(对甘油三酯sn-1,3有选择性的脂肪酶)在小肠中水解成为sn-2单甘酯。sn-2单甘脂 可以同胆盐结合以初始形式被吸收,并在小肠上皮细胞中再次酯化为甘油三酯,最后转化 为乳糜微粒进入淋巴循环,为机体组织提供能量。在此过程中,60~70 %的sn-2位脂肪酸 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因此,饱和脂肪酸位于甘油三酯的sn-2位将有利于婴幼儿对其吸收, 同时避免由于饱和脂肪酸同体内钙镁离子的结合生成皂造成能量及钙离子的损失。此外, 有人研宄了 OPO和POO两种同分异构体对于婴儿淋巴乳糜微粒的影响,由OPO形成的乳糜 微粒的平均粒径要大于由OOP形成的乳糜微粒的平均粒径。这说明OPO的运输效率比OOP 更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婴幼儿奶粉企业除了关注奶粉中脂肪的脂肪组成外,更加关注脂肪 结构。 人乳脂肪中的中碳链脂肪酸主要有己酸,辛酸及月桂酸,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 酸主要为二十二碳六稀酸(DHA,Docosahexaenoic Acid),花生四稀酸(AA,Arachidonic Acid)等。中碳链脂肪酸主要分布在人乳脂肪的sn-3位置,十二指肠前脂酶对在这个位 置的中碳链脂肪酸有较高活力。水解的中碳链脂肪酸可以被门静脉吸收,为婴幼儿提供即 时能量,而1,2位甘二酯通过增加甘油三酯的可溶性从而有利于其在十二指肠中的消化吸 收。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乳脂肪中含量较少,但是其对于婴幼儿的发育很重要,特别 是DHA和AA。DHA和AA在人的视网膜和大脑高度集中,对人的视觉系统和中枢神经的发育 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一些婴儿来说,由于较低的脱氢酶活力,合成DHA和AA具有一定 的困难。因此,基于中碳链脂肪酸以及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特殊功能,在人乳替代脂中 适当补充这些脂肪酸将有利于婴幼儿的健康发育。 目前文献报道的关于人乳替代脂的合成主要原料为棕榈硬脂和猪油。以棕榈硬脂 为原料,所用的酸解脂肪酸用量大,同时后处理比较困难,造成较高的成本。猪油同人乳脂 肪具有相似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但是由于猪油本身不适用于一些民族信仰的人,所以难 以得到通用。因此,有必要找到一种在sn-2位有较高棕榈酸含量又具有较低总棕榈酸含量 的油脂,对于开发人乳替代脂产品具有极为重要意义。基于这样的目的,通过分析发现,一 些鲶鱼油总棕榈酸含量为30%左右,大约有40%以上的棕榈酸在sn-2位,是制备乳替代脂 的良好原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 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 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人乳替代脂制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济可行的以鲶鱼油为原料结合酶法酸解及物理 混合的人乳替代脂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结合酶法酸解及物理混 合的人乳替代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鲶鱼油在50~60°C熔化,保持30~60min,并以 1~5°C /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15~30°C,将鲶鱼油在此温度下保持5~48h后,采用过 滤的方式除去液态油,得到在sn-2位富含棕榈酸的鲶鱼油固脂成分;以sn-1,3位特异性脂 肪酶为催化剂,以富含油酸的植物油来源的脂肪酸同富含亚油酸来源的普通植物油脂肪酸 作为制备人乳替代脂产品的酰基供体,酸解所述鲶鱼油固脂成分,除去所得中间产物的游 离脂肪酸;通过油脂物理混合模型指导下的油脂混合,调节中间产品的中碳链脂肪酸及长 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在脂肪酸组成及分布上同人乳脂肪的相似 性;以及,通过人乳替代脂评价模型评价最终产品在脂肪酸组成及分布上同人乳脂肪的相 似度。 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结合酶法酸解及物理混合的人乳替代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 方案,其中:所述富含油酸的植物油来源的脂肪酸同富含亚油酸来源的普通植物油脂肪酸 作为制备人乳替代脂产品的酰基供体,其质量比为1:1~4。 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结合酶法酸解及物理混合的人乳替代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 方案,其中:所述催化剂为Lipozyme RM IM和/或Lipozyme TL IM。 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结合酶法酸解及物理混合的人乳替代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 方案,其中:所述酸解,其反应温度为40°C~70°C。 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结合酶法酸解及物理混合的人乳替代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 方案,其中:所述酸解为间歇反应,其鲶鱼油与游离脂肪酸的摩尔比为1 :1~5,加酶量为 3%~15%,反应时间为Ih~5h,搅拌速率为300r/min~80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合酶法酸解及物理混合的人乳替代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鲶鱼油在50~60℃熔化,保持30~60min,并以1~5℃/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15~30℃,将鲶鱼油在此温度下保持5~48h后,采用过滤的方式除去液态油,得到在sn‑2位富含棕榈酸的鲶鱼油固脂成分;以sn‑1,3位特异性脂肪酶为催化剂,以富含油酸的植物油来源的脂肪酸同富含亚油酸来源的普通植物油脂肪酸作为制备人乳替代脂产品的酰基供体,酸解所述鲶鱼油固脂成分,除去所得中间产物的游离脂肪酸;通过油脂物理混合模型指导下的油脂混合,调节中间产品的中碳链脂肪酸及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在脂肪酸组成及分布上同人乳脂肪的相似性;以及,通过人乳替代脂评价模型评价最终产品在脂肪酸组成及分布上同人乳脂肪的相似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国邹孝强金青哲黄健花刘睿杰常明王小三潘秋琴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