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师龙专利>正文

一种木炭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3126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3 0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木炭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它由装有适量二氧化锰的广口瓶(1)、第一橡皮塞(2)、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分液漏斗(3)、第一导气管(4)、第二橡皮塞(5)、玻璃三通管(6)、带铁夹的铁架台(7)、第三橡皮塞(8)、第二导气管(9)、装有木炭的透明燃烧匙(10)、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大烧杯(11)、第四橡皮塞(12)组成。教材中木炭和氧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要先准备一瓶氧气,较麻烦;木炭燃烧的产物未检验。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克服教材中装置的缺陷,且能检验木炭燃烧的产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用性强,既适用教师做演示实验,又适用学生做分组实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一、
本技术属化学领域,涉及一种化学实验装置,具体的是用于演示初中化学课本上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二、
技术介绍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I月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上册第31页【活动与探宄】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这样演示的:用坩祸钳夹住木炭,在空气中点燃后,再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教材中这样做实验存在缺陷:1、要事先准备一集气瓶瓶的氧气,麻烦,浪费不少时间。2、木炭燃烧产物未能检验。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炭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装置。使用本技术做实验,能克服教材中实验装置的缺陷,操作简便,而且能检验出木炭燃烧的产物,现象明显。本技术通用性广,不仅适用教师课堂上做演示实验,还适用学生做分组实验。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的:一种木炭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它由装有适量二氧化锰粉末(13)的广口瓶(I)、第一橡皮塞(2)、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分液漏斗(3)、第一导气管(4)、第二橡皮塞(5)、玻璃三通管(6)、带铁夹的铁架台(7)、第三橡皮塞(8)、第二导气管(9)、装有木炭(14)的透明燃烧匙(10)、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大烧杯(11)、第四橡皮塞(12)组成。带分液漏斗(3)和导气管(4)的第一橡皮塞(2)塞紧装有适量二氧化锰粉末(13)的广口瓶(I),玻璃三通管(6 )水平固定在铁架台(7 )上,玻璃三通管(6 )的一个管口向上,并位于铁架台(7)的右侧,玻璃三通管(6)的另外两个管口分别位于铁架台(7)的左右两边,带有第一导气管(4)的第二橡皮塞(5)塞紧玻璃三通管(6)的左端管口 ;带有第二导气管(9)的第三橡皮塞(8)塞紧玻璃三通管(6)的右端管口 ;带有透明燃烧匙(10)的第四橡皮塞(12)塞紧玻璃三通管(6)向上的管口,第三导气管(9)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大烧杯(11)中。实验过程: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取适量二氧化锰粉末(13 )装进广口瓶(I)中,用带分液漏斗(3)和导气管(4)的第一橡皮塞(2)塞紧广口瓶(1),用铁夹将玻璃三通管(6)水平固定在铁架台(7)上,玻璃三通管(6)的一个管口向上,玻璃三通管(6)的另外两个管口分别位于铁架台(7)的左右两边。用带有第一导气管(4)的第二橡皮塞(5)塞紧玻璃三通管(6)的左端管口 ;带有第二导气管(9)的第三橡皮塞(8)塞紧玻璃三通管(6)的右端管口,将第三导气管(9)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大烧杯(11)中。往分液漏斗(3)中加适量过氧化氢溶液。然后用坩祸钳夹住一小块木炭,在空气中加热到发红,观察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打开分液漏斗(3)的开关,分液漏斗(3)中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流到广口瓶(I)里后关闭分液漏斗的开关,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粉末接触后产生大量的气泡,这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产生的氧气通过第一导气管(4)进入玻璃三通管(6)中。把发红的木炭放在透明燃烧匙(10)中,将带有透明燃烧匙(10)的第四橡皮塞(12)塞紧玻璃三通管(6)向上的管口,使透明燃烧匙(10)中的红热木炭位于玻璃三通管(6)空间的中间。这时可以看到木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不断减少,同时可以看到产生的气体通过第二导气管(9)进入大烧杯(11)中与澄清石灰水接触,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证明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量,达到持续产生氧气的效果,使玻璃三通管(6)中的木炭燃烧更旺、更持久。2、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流使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顺利进入大烧杯(11)中与澄清石灰水接触,现象明显。3、本技术通用性强,既适用教师做演示实验,又适用学生做分组实验。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中的标识分别表示:(I)装有适量二氧化锰粉末的广口瓶 (2)第一橡皮塞 (3)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分液漏斗(4)第一导气管(5)第二橡皮塞 (6)玻璃三通管(7)带铁夹的铁架台 (8)第三橡皮塞 (9)第二导气管(10透明燃烧匙 (11)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大烧杯、(12)第四橡皮塞、(13) 二氧化锰粉末、(14)木炭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木炭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它由装有适量二氧化锰粉末(13)的广口瓶(I)、第一橡皮塞(2)、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分液漏斗(3)、第一导气管(4)、第二橡皮塞(5)、玻璃三通管(6)、带铁夹的铁架台(7)、第三橡皮塞(8)、第二导气管(9)、装有木炭(14)的透明燃烧匙(10)、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大烧杯(11)、第四橡皮塞(12)组成。带分液漏斗(3)和导气管(4)的第一橡皮塞(2)塞紧装有适量二氧化锰粉末(13)的广口瓶(I),玻璃三通管(6 )水平固定在铁架台(7 )上,玻璃三通管(6 )的一个管口向上,且位于铁架台(7)的右侧,玻璃三通管(6)的另外两个管口分别位于铁架台(7)的左右两边。带有第一导气管(4)的第二橡皮塞(5)塞紧玻璃三通管(6)的左端管口 ;带有第二导气管(9)的第三橡皮塞(8)塞紧玻璃三通管(6)的右端管口 ;带有透明燃烧匙(10)的第四橡皮塞(12)塞紧玻璃三通管(6)向上的管口,第三导气管(9)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大烧杯(11)中。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取适量二氧化锰粉末(13)装进广口瓶(I)中。用带分液漏斗(3)和导气管(4)的第一橡皮塞(2)塞紧广口瓶(I);用铁夹将玻璃三通管(6 )水平固定在铁架台(7 )上,玻璃三通管(6 )的一个管口向上,玻璃三通管(6)的另外两个管口分别位于铁架台(7)的左右两边。用带有第一导气管(4)的第二橡皮塞(5)塞紧玻璃三通管(6)的左端管口 ;带有第二导气管(9)的第三橡皮塞(8)塞紧玻璃三通管(6)的右端管口。将第三导气管(9)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大烧杯(11)中。往分液漏斗(3)中加适量过氧化氢溶液。用坩祸钳夹住一小块木炭,在空气中加热到发红,观察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打开分液漏斗(3)的开关,分液漏斗(3)中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流到广口瓶(I)里后关闭分液漏斗的开关,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粉末接触后产生大量的气泡,这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产生的氧气通过第一导气管(4)进入玻璃三通管(6)中。把发红的木炭放在透明燃烧匙(10)中,将带有透明燃烧匙(10)的第四橡皮塞(12)塞紧玻璃三通管(6)向上的管口,使透明燃烧匙(10)中的红热木炭位于玻璃三通管(6)空间的中间。这时可以看到木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不断减少,同时可以观察到产生的气体通过第二导气管(9)进入大烧杯(11)中与澄清石灰水接触,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证明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使用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量,达到持续产生氧气的效果,使玻璃三通管(6)中的木炭燃烧更旺、更持久;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流使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顺利进入大烧杯(11)中与澄清石灰水接触,现象明显,能检验出木炭燃烧产物;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木炭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装置, 其主要特征在于:它由装有适量二氧化锰(13)的广口瓶(1)、第一橡皮塞(2)、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分液漏斗(3)、第一导气管(4)、第二橡皮塞(5)、玻璃三通管(6)、带铁夹的铁架台(7)、第三橡皮塞(8)、第二导气管(9)、装有木炭(14)的透明燃烧匙(10)、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大烧杯(11)、第四橡皮塞(12)组成;带有分液漏斗(3)和导气管(4)的第一橡皮塞(2)塞紧装有适量二氧化锰粉末(13)的广口瓶(1),玻璃三通管(6)水平固定在铁架台(7)上,玻璃三通管(6)的一个管口向上且位于铁架台(7)的右边,玻璃三通管(6)的另外两个管口分别位于铁架台(7)的左右两边,带有第一导气管(4)的第二橡皮塞(5)塞紧玻璃三通管(6)的左端管口,带有第二导气管(9)的第三橡皮塞(8)塞紧玻璃三通管(6)的右端管口,带有透明燃烧匙(10)的第四橡皮塞(12)塞紧玻璃三通管(6)向上的管口,第三导气管(9)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大烧杯(11)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师龙
申请(专利权)人:林师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