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成强专利>正文

自行车自动充气与刹车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274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自行车用自动充气及刹车组合装置,装置采用偏心机构使缸体转动时产生活塞与缸体间的往复运动实现充气;由调压阀控制充气压力,排出余气;由调心机构控制充气工作状态;由螺旋啮合副作用,使止动控制轮的转动变成止动轮的轴向移动,施力于摩擦副实现端面止动;本装置设于两轮轴系上,气缸缸体、气管与车轮连成一体;使用时只要将偏心轮调定在偏心位置则车轮转动时便能实现自动充气;刹车操纵与常用涨闸相似。(*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自行车充气和刹车的组合装置,就近几年专利申请公告的有关随车充气装置而言,均是着眼于车轮之外的车梁等部位的安置,且都是将缸体固定,手动或连动活塞往复运动来实现充气功能;充气前须事先接通气嘴,由于气管与车轮不成一体,在车轮旋转时气管与车轮之间会产生相对运动因此无法实现自行车行驶过程的自动充气;而且在车梁周围附加新装置还影响自行车的外观。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即能实现自行车行驶过程的自动充气,也能通过其它手段旋转车轮实现充气,而且还能控制充气或不充气状态及充气压力;同时还将刹车装置组合成一体实现刹车功能。本装置安装在自行车前后轮轴系上通常的涨闸位置处,充气缸缸体固定在带环行储气腔的装置外壳上与车轮连成一体,气管连接在储气腔与轮胎之间;活塞杆铰接在锁定于轴上的偏心轮的旋转外圈上;当偏心轮处于偏心位置时,由于偏心作用,缸体随车轮旋转,活塞杆除头部绕铰接点摆动并与偏心轮旋转外圈一起随缸体转动外,且活塞及活塞杆还相对缸体作轴向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充气功能。在连续充气状态下,可通过调压阀将轮胎充气量控制在希望的程度,多余气体可从阀芯中流出。当人们不需要继续充气时,可手动操纵调心连杆机构使偏心轮与装置外壳处于同心状态,这时即使缸体及活塞杆仍随车轮转动,但活塞及活塞杆相对缸体不作轴向往复运动,因此装置处于不充气状态。当轮胎内无气无法实现行始过程的自动充气时,可利用手动或推车行走等方法使车轮转动实现自动充气。另外,由于该装置同时考虑了止动刹车机构,利用通常使用的刹车手柄及涨闸连杆机构带动止动控制轮旋转,通过止动控制轮与止动轮之间的螺旋啮合面产生止动轮的轴向移动,压紧端面摩擦副实现止动功能。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图2是偏心轮处于偏心位置的装配结构图;图1是装置的半剖主视图;图2是A-A阶梯半剖左视图;图3是C-C剖视图;图4是偏心机构示意图图5是刹车螺旋啮合副结构示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具体、详细的说明一.充气功能及相关结构由图1.图2可见,装置采用沿径向对称设置的两个微型气缸结构;缸体(30)装在缸体定位套(6)上,用密封圈(29)密封接触面;为便于活塞(35)的拆装,在缸体尾部用带出气孔的尾盖(31)及密封圈(33)封底;在缸体的外面用带气嘴的缸体外壳(3)及缸体外壳(19)装在定位套(6)上,用密封圈(4)封闭接触面。为把两气缸的出气孔连通,装置外壳内做成带封闭环储气腔的形状,将缸体定位套(6)事先钻上若干小孔焊在储气腔的内外壁之间,使环形储气腔、缸体外壳(3)及(19)内的空间及气管连通,共同形成封闭储气腔;当气缸连续工作时,压缩气体不断流入储气腔,在储气腔内气体压力不足以打开轮胎气门芯时,气体均在封闭储气腔内,不断充气的结果使腔内压力逐渐增加,直到腔内压力大于轮胎气门心开起压力时,便开始向胎内充气,直至轮胎内充进足够的气体。为使轮胎充气量控制在希望的程度,在储气腔侧臂装一压力控制阀(20)通过调节阀芯开启压力控制储气腔内气体的压力;当腔内压力大于阀芯开启压力时阀芯打开使多余气体流出,从而控制了轮胎充气压力。压力控制阀结构如图3所示,结构原理与公知的单向阀相同。本装置的气缸设有进出气孔,进气孔开在活塞(35)的端面,用单向封气薄片(36)控制气流只进不出,当活塞压缩气体时,靠压缩气体压紧封气薄片(36)封闭进气孔;当活塞处于回程状态时,缸体内产生一定真空,靠缸体内外压差打开薄片(36)实现回程过程的进气;缸体的出气孔用单向封气弹性薄片(32)控制气流只出不进;在活塞回程状态时,靠弹性薄片(32)本身的弹性变形封闭气孔,避免产生气体倒流;在活塞进程时,靠缸体内压缩气体的压力打开弹性薄片(32),实现进程时的出气。装置的气管(1)用锁紧螺母(2)连接在件(3)的气嘴上,气管另一端用类似方法连接在轮胎气嘴上。二.活塞与缸体间的轴向往复运动及相关结构。如图1.图2.所示,本装置的气缸活塞杆(34)的头部与偏心轮岢校 8)的外圈用铰接点连接,铰接点结构如上图所示;活塞杆的尾部用螺母(37)将活塞(35)连成一体;当装置外壳(5)带动缸体(30)随车轮转动时,缸体同时带动活塞、活塞杆及轴承外圈一起转动,由于轴承外圈与装置外壳的储气腔内壁成相对偏心状态,其间形成渐变的径向间隙,在转动时,利用轴承外圈与储气腔内壁间的径向间隙变化,使活塞杆连同活塞一起沿缸体作轴向往复运动。三.偏心调节及相关结构图4为调心机构示意图,偏心轮(27)套在轴向定位套(21)上,偏心轮轴承(28)的内圈紧固在偏心轮上,活塞杆头部铰接点孔座焊接在轴承外圈上,调心导向片(25)靠装在偏心轮侧面,偏心轮调心连杆(26)连接在调心导向片(25)上连接点可转动;将调心连杆(26)一端的轴杆穿过导向轮的导向孔插入偏心轮(27)的对应孔内,另一端的轴杆穿过止动轮(8)及封尘盖(18)的长孔引出,用调心锁紧螺母(16)紧压封尘盖(18)靠摩擦力实现偏心轮的锁紧;垫圈(38)垫在锁紧螺母(16)与封尘盖(18)之间,避免(16)与(18)之间的直接摩擦并增大摩擦面;在调心时,先将调心锁紧螺母拧松,接着旋转调心连杆(26),利用杠杆作用使调心连杆(26)一端的轴杆拨动偏心轮到希望的位置,然后将螺母(16)锁紧便完成调心动作;图4所示的件(26)、(27)、(28)实线位置为机构处于最大偏心位置时的情况,双点划线所示位置为机构处于同心位置时的情况。四.刹车止动原理及结构止动控制轮(17)及止动轮(8)套装在定位套(11)上,用键(9)限制止动轮(8)转动,把止动轮(8)与止动控制轮(17)接触端面做成反向的螺旋啮合面,刹车外连杆(39)与止动控制轮(17)相连,用螺母(40)调节止动控制轮的起始位置,由于螺旋啮合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键(9)的作用,当操纵刹车手柄通过连杆(39)带动控制轮(17)旋转时,会产生止动轮(8)作轴向移动,使止动轮上的摩擦片(7)紧压装置外壳(5)的端面,产生摩擦阻力,实现端面止动。件(8)与件(17)间的螺旋啮合面结构见图5所示。五.其它零件如图1所示,螺母(13)、螺杆(12)、垫圈(14)、支架(15)、车轮轴承外碗套(41)、内碗螺母(21)、钢珠(23)、封油盖(24)、钢丝(42)等均为自行车已有零件;其中(41)与原结构略有不同,并与外壳(5)焊成一体;件(18)是装置的端面封尘盖。权利要求1.一种由气缸、偏心轮、调心机构、止动机构、调压阀等零部件组成的自行车自动充气与刹车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带环形储气腔的装置外壳、带进出气孔的充气缸缸体、气管等与车轮连成一体,以及与缸体旋转中心成可调偏心量的偏心分布的偏心轮。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自动充气与刹车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气缸出气孔、气管及环形腔等共同形成的封闭储气腔上设有可调式单向压力控制阀。3.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自动充气与刹车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气缸活塞杆与偏心轮外圈可拆卸铰连接,且偏心轮内轮与偏心轮外圈组成可相对转动的复合偏心轮。4.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自动充气与刹车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外壳外侧轴系上设有带螺旋啮合副及端面摩擦副的止动装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属自行车用自动充气及刹车组合装置,装置采用偏心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气缸、偏心轮、调心机构、止动机构、调压阀等零部件组成的自行车自动充气与刹车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带环形储气腔的装置外壳、带进出气孔的充气缸缸体、气管等与车轮连成一体,以及与缸体旋转中心成可调偏心量的偏心分布的偏心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成强
申请(专利权)人:夏成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