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基煌专利>正文

可用脚控制方向的微型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911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用脚控制方向的微型自行车,其包含有前车架、后车架、座垫、手把、脚踏部,其特征是:前车架与后车架间设置可供转动的枢接头,前车架具手把及设一前轮,于前轮上设一脚踏驱动机构,后车架设座垫及可与前轮对应的二后车轮。使用时,人体坐于后车架上,可以脚踏方式控制前轮驱动及行驶方向,具有大人及小孩皆可用、残障者可用、不易翻车、体积小、重量轻、制造成本低等兼具实用性、趣味性及安全性的功效。另于突出的手把、脚踏部、后车轮设置处可设置活动机构,以便将其折叠,构成体积极小状,以利于不使用时的提携、收藏。(*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特别是一种可用脚控制方向的微型自行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自行车尚有下列的缺失(1)、现有自行车体积很大,在强度考虑下,为了避免弯曲变形,自然其车架金属管就比较粗重。如果可以缩小全车尺寸,金属管直径或厚度即可相对缩小,仍不影响全车强度。如此全车体积变小了,成本也相对降低了,不占空间,重量也减轻了,携带方便.不必放在户外以免遭窃。总之,物件太大总是很不方便。故自行车基本架构须作一改变,使其趋近于儿童三轮车的外观。(2)、现有自行车因为是大人用大车,小孩用小车,大人小孩不能一起同乐,所以小孩须随年龄增长而买车,有时旧车即不再使用,形成浪费。如果大人、小孩部可使用同一尺寸的车,岂不更好。另外现有自行车大人骑小车时,脚膝盖最容易碰到手把,故无法骑乘。(3)、常见自行车因为是二轮车,所以行进中较易倾倒,往往会人与车一齐倒下,造成被自己的车子压伤、扭伤或割伤,尤以初学者更甚。若能改为三轮或紧急状况下采取人与车分离的动作,不失为减少伤害的对策。而常见儿童三轮车其功能是用手控制行驶方向,也有驱动功能。但因力臂长等于零,故很难用脚驾驭方向。(4)、常见自行车一定要用手操控行驶方向。如果二种选择,想用手时就用手,想用脚时就用脚,如此岂不更有快感。若仅用双脚时双手还可以提物或撑伞,双手残障者亦多了一种代步工具。(5)、常见自行车有不能折叠与可折叠二种型式,但二者体积都很大、重量重,某些时候无法提取或提取不能持久,都很不方便。(6)、现用自行车行驶在忽高忽低的红砖道与马路之间,常见跨上跨下的不便举动,如能有灵活的上、下车动作,岂不更方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可用脚控制方向的微型自行车,其包含有前车架、后车架、座垫、手把、脚踏部,其特征是该前车架与后车架间连接有供转动的枢接头,前车架具手把及设一前轮,于前轮上设一具有脚踏部的脚踏驱动机构,后车架顶部设有座垫,后车架底部设有与前轮对应的二后车轮。所述的可用脚控制方向的微型自行车,其特征是于座垫上设有提把。所述的可用脚控制方向的微型自行车,其特征是于手把部分、脚踏部、后轮部分设有折叠构造。所述的可用脚控制方向的微型自行车,其特征是手把的折叠构造是于前车架的手把接合处设一缺槽,手把以一端所设的凸缘套合入该缺槽中,并以一具有轴杆、转动柄的扳扣件的轴杆穿设缺槽、凸缘,于该轴杆末端锁设一螺件。所述的可用脚控制方向的微型自行车,其特征是脚踏部分的折叠构造是脚踏部份的脚踏板与曲柄连结,曲柄一端套入枢接于一接头中,该曲柄上开设一缺口,该接头外表设一突柱,突柱上设卡榫,藉该卡榫卡入曲柄缺口中,使曲柄与接头连结固定。所述的可用脚控制方向的微型自行车,其特征是后轮的折合构造是后轮以突出的折杆与后车架形成活动的枢接状,于后车架上设滑沟,该滑沟内容置折杆,该折杆一端安装该后轮,另一端枢接后车架,后车架上另设突柱及套合于突柱上的卡榫,该卡榫抵挡于折杆外侧,以该卡榫控制后轮可外展、内收。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包含有前车架、后车架、座垫、手把、脚踏部等,其中前车架与后车架间设置可供转动的枢接头,前车架具手把及设一前轮,于前轮上设一具有力臂的脚踏驱动机构,后车架设座垫及可与前轮对应而成稳固状的二后车轮,使用时,人体坐于后车架上形成人体重心较低,并可以脚踏方式控制前轮驱动及行驶方向。于微型自行车所突出的手把、脚踏部、后车轮设置处可设置活动机构。以便将其折叠,构成体积极小状,以利于不使用时的提携、收藏。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具备有下列的特点(1)突破传统自行车的庞大造型,改为强度不变,功能完整,速度可接受,小而轻的代步工具、通勤工具、运动休闲用品。(2)本技术是大人、小孩共用一种车,达到亲子同乐;且不必随着小孩长大,不断地添购新车。如此,且可力行产品标准化、简单化、普遍化。(3)从外观造型上与常见传统自行车比较,是属于一种新颖、创意、简易的物件。(4)除了小而轻之外,更经特殊设计的折叠程序后,充份利用空间,使体积小又更为缩小,达到生活的便利性。(5)常见自行车只有二轮,常见骑者摇晃跌倒,甚至车静止时也会倾倒,尤以初学者必须多加学习。本技术有三轮,不会倾倒,且易跳车避免受伤,尤其初骑乘者不须经由太多的学习,即可驾驭自如,现用自行车学习性较困难,难免要付出趺跌撞撞的代价。在此讲究效率的竞争时代里,朝易学性发展的工具是一种趋势,也是另一种简单式的生活。易学易用、不易翻车、安全性佳以及保有常见自行车的功能,都是创作所考虑的因素。(6)另一种常见自行车所未具备的功能,即是手不能须臾离开手把,否则即易发生失控及危险。本技术是可以不用手来操控的;但也可以选择手握着手把感觉较稳固些。(7)若只用脚来操控会增添另一种乐趣和新鲜感;对手残障者也多了一种作为代步工具的考虑。本技术将手把移上至身体前方或移下至身体下方。无论大人、小孩脚都不会碰到手把,且符合人体工学,驾驭自如。本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其新颖性,将于配合以下附图及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更趋明了图2是本技术可折叠式的微型自行车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可折叠式的微型自行车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A、4C是本技术手把可供折合的动作示意图。图4B、4D是图4A、4C的局部放大图。图5A、5B是本技术脚踏部可供折合的示意图。图5C是图5A的局部放大图。图6A、6D是本技术后车轮可供折合的示意图。图6B、6C是图6A的局部放大图。图7A、7B是本技术供大人、小孩的实施状态示意图。图8A、8B是本技术手把供手部握持的实施状态示意图。图9A、9B、附图说明图10A、10B是本技术折叠状态示意图。如以上的结构,人体可骑乘坐靠于座垫30,并且双脚放置于脚踏部50上,其虽然状似儿童三轮车,却有更多的实用功能产生(请同时参阅图7所示)(1)、车体体积、重量皆大大地降低。(2)、大人、小孩皆可共同使用同一尺寸的车,不须有大小之分,解决的方式如图7A、7B所示,选择乘座座垫30位置来配合脚长,小孩坐前些,大人坐后些。如此,可配合脚长的范围变得很大。另外请配合参考图8A、8B所示。本技术将手把40移上至身体前方或移下至身体下方,无论大人、小孩脚都不会碰到手把,且符合人体工学,驾驭自如。(3)、本技术因车体和座垫30都很低,在紧急状况下来不及刹车时,单脚或两脚放下着地、站起,便人车分离,闪躲以避免受到自车车体的压伤、扭伤、割伤或车绊着人而发生碰撞。(4)、本技术的前轮13有行进方向和驱动的功能,前轮13的车架10与手把40相连,不但可用手来控制行驶方向,因有力臂长的条件,故连脚都可以很容易控制行驶方向,且脚踏部50又有驱动前轮13的作用。(5)、本技术在上、下车动作上,不像常见自行车要跨上、跨下那麽不方便。只要骑者双脚放下,直接站立,同时双手不离手把,同时提起本技术的车体,再行走几步上下红砖道即可。不使用时,因为是三轮构造,不须脚架,也不会倾倒。请参阅图2、图3所示,本技术车体的折叠式构造,是于前车架10的手把40接合处设一缺槽14,手把40则以一端所设的凸缘41套合入该缺槽14中,并以一设有轴杆151、转动柄152的扳扣件15穿设缺槽14、凸缘41,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用脚控制方向的微型自行车,其包含有前车架、后车架、座垫、手把、脚踏部,其特征是:该前车架与后车架间连接有供转动的枢接头,前车架具手把及设一前轮,于前轮上设一具有脚踏部的脚踏驱动机构,后车架顶部设有座垫,后车架底部设有与前轮对应的二后车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基煌
申请(专利权)人:陈基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