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酯短纤与棉纤的混纺纱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528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酰胺酯短纤与棉纤的混纺纱线。属于纺织化工技术领域。该种混纺纱线,由聚酰胺酯短纤和棉纤各自清花和梳棉后经并条、粗纱、细纱工序制得;所述混纺纱线成分为20%-80%聚酰胺酯,80%-20%棉;所述聚酰胺酯短纤是将10-20质量份的脂肪族聚酰胺预聚体和80-100质量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预聚体充分混合后进行共聚制得一种切片,并由该切片经熔纺工艺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聚酯预聚体和聚酰胺预聚体共聚,制得相互交联缠结的复合纤维,使得复合纤维的强力得到显著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用复合纤维与优质棉纤进行混纺,手感更好、回潮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酰胺酯短纤与棉纤的混纺纱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纤与棉纤的混纺纱线,尤其涉及聚酰胺酯短纤与棉纤的混纺纱线。属于纺织化工

技术介绍
超仿棉是近几年热议的话题。通俗地讲,超仿棉看起来像棉、摸起来像棉、穿起来像棉、用起来比棉好,兼有棉与涤纶的优良特性,达到仿棉似棉、仿棉胜棉的效果。科学地讲,超仿棉有棉花优异的柔软性、保暖性,有涤纶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色牢度,甚至具备抗静电、抗起毛起球、抗菌、阻燃、抗紫外等功能。超仿棉技术也一直代表着合成纤维行业的最高水平。如申请号为201410141787.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改性聚酰胺酯及其制备方法。它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肪族聚酰胺、添加剂A、添加剂B和添加剂C等原料制成。该技术方案中,对苯二甲酸、乙二醇是制备聚酯的原料,它们与脂肪族聚酰胺一起制成了双组份的树脂,并在添加剂A、添加剂B和添加剂C解决了聚酯和聚酰胺的相容性问题。这类双组份树脂经熔体纺丝工艺制备出的纤维基本达到了成为超仿棉的条件,如手感、舒适性、耐热性、色牢度等,但其拉伸强度也因为聚酰胺组分的加入而相比聚酯有明显下滑,甚至不如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由聚酰胺与聚酯构成的双组份树脂的强力问题,使超仿棉能够应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特提供一种聚酰胺酯短纤与棉纤的混纺纱线。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聚酰胺酯短纤与棉纤的混纺纱线,由聚酰胺酯短纤和棉纤各自清花和梳棉后经并条、粗纱、细纱工序制得;所述混纺纱线成分为20%-80%聚酰胺酯,80%-20%棉;所述聚酰胺酯短纤是将10-20质量份的脂肪族聚酰胺预聚体和80-100质量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预聚体充分混合后进行共聚制得一种切片,并由该切片经熔纺工艺制成。众所周知,聚酯纤维的强力明显高于聚酰胺纤维。而聚酰胺纤维的手感明显优于聚酯纤维。按照一般的工艺路线设计,有两种方案。其一,以聚酯为主链,保证纤维强力,想办法来改善手感。然聚酯的侧链难以被打开而很难在聚酯侧链引入能够改善手感的基团,如酰胺、硅氧烷等,即使通过接枝改性,也难以将该种性质长久保持。其二,以聚酰胺为主链,想办法来改善强力。然根据现有技术理论,此法无法实施,因为决定纤维强力的是主链分子,通过接枝改性只能改善手感,不能改善强力。而申请号为201410141787.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推陈出新,摒弃了上述两种做法,它是在聚酯的生产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聚酰胺,即在聚酰胺和添加剂A、B、C的共同存在下,使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体发生缩聚,从而形成聚酰胺和聚酯的高取向度双组份树脂,也即,聚酰胺和聚酯基本以平行的形式形成复合纤维。如申请号为201410141786.9、201410143391.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技术方案与之也较为接近,名称分别为一种高取向改性聚酰胺酯纤维丝的制备方法和一种聚酰胺酯并列型共轭复合纤维。也就是说仪征化纤通过把聚酯分子和聚酰胺分子以“并联”的方式复合起来,使得复合纤维兼具聚酯和聚酰胺的特性,只是这种特性的兼备不是通过“叠加”获得,而是通过“中和”获得。这也解释了复合纤维的强力明显低于聚酯而手感低于聚酰胺。本专利技术采用预聚物共聚的手段,使得双组份的预聚物先充分混合,然后形成复合纤维。虽然聚酰胺和聚酯都是线型分子,但由于混合共聚的两种预聚物没有确定的聚合方向,共聚时它们能够相互交联缠结并形成网状,使得复合纤维的强力得到显著的提高。现有技术中,添加的是聚酰胺而非聚酰胺预聚体。聚酰胺是线型大分子物质,在其存在下,尤其是在添加了添加剂A、B、C之后解决了相容性问题,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体就会顺着聚酰胺线型大分子进行共聚,从而很容易得到高取向度的共轭的复合纤维,相对来说,也使得该材料更光滑更适合制备DTY/FDY长丝。而本专利技术更适合制备短纤。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聚酰胺酯短纤与棉纤的混纺纱线,具体由以下方法制得:(1)精选229级棉花或者经配棉获得与229级棉花性能相当的棉花,依次进行清花、精梳,并在精梳工序中,梳下30-40%的短绒和杂质,制得棉条;(2)对聚酰胺酯短纤进行清花、梳棉操作,制得化纤条;梳棉过程中,通过下调整锡林齿距,减小齿沟深度,解决梳棉机发烫问题;(3)将所述棉条和化纤条进行至少5次的并条操作后,再经过牵伸使纤维伸直平行,制得熟条;(4)对熟条进行粗纱的操作;(5)采用赛络纺进行细纱操作,制得所述混纺纱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在梳棉程中,还使用抗静电油剂,所述抗静电油剂是以环氧丙烷、环氧乙烯嵌段共聚得到的聚醚为主体,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抗静电油剂包含脂肪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57%,异丙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19%,抗静电剂1%,防腐剂5%,加水至10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优选,所述抗静电油剂包含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6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钾盐1%,辛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15%,乙二醇8%,加水至10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优选,所述抗静电油剂包含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96%,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钾盐3%,乳化剂、润湿剂、防霉剂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聚酯预聚体和聚酰胺预聚体共聚,制得相互交联缠结的复合纤维,使得复合纤维的手感与回潮率得到显著提高;本专利技术用复合纤维与优质棉纤进行混纺,获得了手感更好的回潮率更高的混纺纱线;本专利技术在复合纤维的梳棉时,通过下调锡林齿距,减小齿钩深度,添加抗静电油剂,解决梳棉机容易发烫的技术问题,从而使得工艺顺利实施;本专利技术通过赛络纺工艺制得混纺纱线,赛络纺有效地结合了化学纤维和棉纤的特点,增加纱线强力,并降低纱线强力的不匀率,同时赛络纺的风格相当于半线,可以提高面料的丰满度与手感。具体实施方式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之后所做的任何改变只要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都将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聚酰胺酯短纤与棉纤的混纺纱线,由聚酰胺酯短纤和棉纤各自清花和梳棉后经并条、粗纱、细纱工序制得;所述混纺纱线成分为20%聚酰胺酯,80%棉;所述聚酰胺酯短纤是将10质量份的脂肪族聚酰胺预聚体和100质量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预聚体(聚合度2-100)进行共聚制得一种切片,并由该切片经抽丝工艺制成。上述混纺纱线,具体由以下方法制得:(1)精选229级棉花或者经配棉获得与229级棉花性能相当的棉花,依次进行清花、精梳,并在精梳工序中,梳下30-40%的短绒和杂质,制得棉条;(2)对聚酰胺酯短纤进行清花、梳棉操作,制得化纤条;梳棉时下调锡林齿距,减小齿沟深度,解决梳棉机发烫的问题;(3)将所述棉条和化纤条进行至少5次的并条操作后,再经过牵伸使纤维伸直平行,制得熟条;(4)对熟条进行粗纱的操作;(5)采用赛络纺进行细纱操作,由两根粗纱制得一根细纱,制得所述混纺纱线。在步骤(2)过程中,还使用抗静电油剂,所述抗静电油剂是以环氧丙烷、环氧乙烯嵌段共聚得到的聚醚为主体,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得。实施例二聚酰胺酯短纤与棉纤的混纺纱线,由聚酰胺酯短纤和棉纤各自清花和梳棉后经并条、粗纱、细纱工序制得;所述混纺纱线成分为35%聚酰胺酯,65%棉;所述聚酰胺酯短纤是将14质量份的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聚酰胺酯短纤与棉纤的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由聚酰胺酯短纤和棉纤各自清花和梳棉后经并条、粗纱、细纱工序制得;所述混纺纱线成分为20%‑80%聚酰胺酯,80%‑20%棉;所述聚酰胺酯短纤是将10‑20质量份的脂肪族聚酰胺预聚体和80‑100质量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预聚体充分混合后进行共聚制得的共聚切片,并由该切片经熔纺工艺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聚酰胺酯短纤与棉纤的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由聚酰胺酯短纤和棉纤各自清花和梳棉后经并条、粗纱、细纱工序制得;所述混纺纱线成分为20%-80%聚酰胺酯,80%-20%棉;所述聚酰胺酯短纤是将10-20质量份的脂肪族聚酰胺预聚体和80-100质量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预聚体充分混合后进行共聚制得的共聚切片,并由该切片经熔纺工艺制成;具体由以下方法制得:(1)精选229级棉花或者经配棉获得与229级棉花性能相当的棉花,依次进行清花、精梳,并在精梳工序中,梳下30-40%的短绒和杂质,制得棉条;(2)对聚酰胺酯短纤进行清花、梳棉操作,制得化纤条;梳棉过程中,通过下调整锡林齿距,减小齿沟深度,解决梳棉机发烫问题;(3)将所述棉条和化纤条进行至少5次的并条操作后,再经过牵伸使纤维伸直平行,制得熟条;对熟条进行粗纱的操作;(5)采用赛络纺进行细纱操作,制得所述混纺纱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酯短纤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青张港宋国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蓝天海纺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