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H‑SiC UMOSFET栅槽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03490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功率器件技术领域。为了克服现有方法制作的SiC UMOSFET器件栅槽侧壁陡直性低、底部具有子沟槽及表面粗糙度高的缺点,提供一种4H‑SiC UMOSFET栅槽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首先在位于半导体衬底上的半导体外延层表面形成第一介质层,半导体外延层的材料为碳化硅;在第一介质层表面生长第二介质层;在第二介质层上涂覆光刻胶,以光刻胶为掩膜刻蚀第二介质层,形成栅槽区域窗口;去胶后,以第二介质层为掩膜刻蚀第一介质层;清除第二介质层,以第一介质层作为刻蚀栅槽掩膜,利用ICP技术对半导体外延层进行刻蚀栅槽,刻蚀气体包括SF6、O2及Ar,SF6和Ar的气体流量比例为2:1,O2含量为45%~50%;清除第一介质层形成U型栅槽;适用于制作SiC UMOSFET栅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功率器件
,涉及。
技术介绍
碳化硅(SiC)由于其具有大禁带宽度、高临界击穿电场、高热导率和高电子饱和漂移速度的优点,因此SiC在大功率、高温及高频的电力电子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SiC的制作技术优于其他宽禁带半导体,已经发展到可以生产大多数半导体器件的水平,外延层生长、原味掺杂和离子注入以及热氧化、刻蚀和欧姆接触,都可以用在SiC上。目前在以SiC为半导体衬底的场效应管中,垂直MOSFET的种类较多,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在设计SiC垂直MOSFET过程中,导通电阻和击穿电压是其关键参数。SiC UMOSFET是一种垂直MOSFET,UMOSFET即U型槽栅MOS场效应晶体管(UMOSFET-trench gate M0SFET)。由于UMOSFET没有JFET区,因此该类结构的晶体管能够有效减小导通电阻,并且由于电流垂直流过沟道,可以有效提高沟道迀移率。然而,如图1所示,现有的SiC UMOSFET栅槽存在以下问题:(I)侧壁陡直性低。为避免金属掩膜易引起的微掩膜,现有技术中大多使用S12介质作为掩膜,然而S12掩膜2会带来刻蚀选择比很难提高的问题,因此不易形成非常陡直的侧壁表面形貌。图1中的侧壁3即为斜面,而非陡直表面。如图2所示是理想器件的栅槽结构,其侧壁3为陡直侧壁。(2)底部具体子沟槽。U型槽一般通过干法刻蚀RIE形成,通过RIE形成的U型槽底部通常会在U型槽底部两侧各产生一个呈V型凹陷状的子沟槽4,而理想的器件的栅槽底部为宽而平的形状。当现有器件工作在反向状态时,子沟槽4处出现电场集中,栅介质很容易在此处发生击穿,导致整个器件击穿电压降低。(3)表面粗糙度高。在不同工艺条件下,有时因为去除刻蚀产物的气体占刻蚀气体总量降低,使得表面聚合物的去除速度减慢,这都使得表面聚合物增多,从而导致表面粗糙度增大,阻碍其应用。为了使得SiC UMOSFET器件得到实际应用,必须使SiCUMOSFET栅槽具有非常陡直的侧壁表面形貌、宽而平的底部以及低表面粗糙度。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克服以上缺点的具有良好形貌SiC UMOSFET槽栅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SiC UMOSFET器件中栅槽侧壁陡直性低、底部具有子沟槽及表面粗糙度高的缺点,提供,该方法制作的UMOSFET栅槽侧壁陡直、底部无子沟槽且底部边角圆滑。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A.在位于4H_SiC半导体衬底上的半导体外延层表面生长第一介质层,所述半导体外延层的材料为碳化娃,半导体外延层与半导体衬底的掺杂类型相同;B.在第一介质层表面生长第二介质层;C.在第二介质层上涂覆光刻胶,并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及显影,以光刻胶为掩膜刻蚀第二介质层,形成栅槽区域窗口 ;D.去胶后,以剩下的第二介质层为掩膜刻蚀第一介质层;E.清除第二介质层,以第一介质层作为刻蚀栅槽掩膜,利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对半导体外延层进行刻蚀栅槽,所述刻蚀气体包括SF6、O2以及Ar,SFf^P Ar的气体流量比例为2:1,O2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5%?50% ;F.清除第一介质层形成U型栅槽。具体的,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材质为3;102或SiN,所述第一介质层和半导体外延层的刻蚀选择比高于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材质为非晶硅。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介质层和第一介质层的刻蚀选择比高于20。具体的,步骤E中的刻蚀条件如下:压强为0.3?0.5Pa,温度为20°C,ICP源功率为700?800W,RF功率为100?200W。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得到的栅槽侧壁比较陡直、底部不存在子沟槽且底部边角尽量圆滑、各向异性好,此外该方法对侧壁和底部损伤较小;由于不存在子沟槽,有效改善器件反向击穿特性;由于栅槽表面粗糙度低,因此有效减少SiC/Si02界面的缺陷,提升器件正向开启性能;此外,该方法不会增加工艺难度,且不会增加制作成本。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制作SiC UMOSFET栅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SiC UMOSFET栅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理想的SiC UMOSFET栅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4是的在半导体衬底上生长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的实施例步骤4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最终样品的SEM测试图;图7是最终样品的AFM测试图;图8是刻蚀气体不包括氩气时的一种形貌图;图9是刻蚀气体包括氩气时的一种形貌图;其中,I为半导体外延层,2为S12掩膜,3为侧壁,4为子沟槽,5是第一介质层,6是第二介质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4H-SiC UMOSFET栅槽的制作方法,首先需要在位于4H_SiC半导体衬底上的半导体外延层表面形成第一介质层,所述半导体外延层的材料为碳化娃,半导体外延层与半导体衬底表面的掺杂类型相同;而后,在第一介质层表面生长第二介质层;接着,在第二介质层上涂覆光刻胶,以光刻胶为掩膜刻蚀第二介质层,形成栅槽区域窗口 ;去胶后,以第二介质层为掩膜刻蚀第一介质层;清除第二介质层,以第一介质层作为刻蚀栅槽掩膜,利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对半导体外延层进行刻蚀栅槽,使用的刻蚀气体包括SF6、O2以及Ar,其中,SFjPAr的气体流量比例为2:1,O2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5%?50% ;最后,清除第一介质层形成4H-SiC UMOSFET栅槽。4H-SiC UMOSFET作为压控制型功率器件,具有栅极驱动电路简单,开关时间短,功率密度大,转换效率高的优点,在高温、高功率、高频、抗辐照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施例本例中,一种4H_SiC UMOSFET栅槽的制作方法,具体为:1.选取4H_SiC作为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上设有半导体外延层,半导体外延层的材料为碳化硅I,半导体衬底与其外延层具有相同导电类型,均为η型或P型。所需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CN104851782.html" title="一种4H‑SiC UMOSFET栅槽的制作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4H‑SiC UMOSFET栅槽的制作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4H‑SiC UMOSFET栅槽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位于4H‑SiC半导体衬底上的半导体外延层表面生长第一介质层,所述半导体外延层的材料为碳化硅,半导体外延层与半导体衬底的掺杂类型相同;B.在第一介质层表面生长第二介质层;C.在第二介质层上涂覆光刻胶,并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及显影,以光刻胶为掩膜刻蚀第二介质层,形成栅槽区域窗口;D.去除光刻胶后,以剩下的第二介质层为掩膜刻蚀第一介质层;E.清除第二介质层,以第一介质层作为刻蚀栅槽掩膜,利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对半导体外延层进行刻蚀栅槽,所述刻蚀气体包括SF6、O2以及Ar,其中,SF6和Ar的气体流量比例为2:1,O2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5%~50%;F.清除第一介质层形成U型栅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小川李妍月户金豹申华军萧寒唐亚超梁坤元甘志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