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车的竖管折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106 阅读:3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叠车的竖管折叠结构,将上、下竖管通过上、下枢接座枢接成一体的插栓为转轴转动成折叠状态过程中,先将快拆杆身下端所锁合的螺帽旋松,使上、下枢接座不受快拆及螺帽的夹紧作用,将快拆杆由上枢接座的凹弧槽开口拔出,穿于快拆杆身内的固定杆脱离弧形卡槽,使上、下枢接座不受固定杆的卡挡下,将上枢接座以插栓为转轴转动脱离下枢接座呈未盖合状态,直到使上竖管转动朝下贴靠于下枢接座底面所固设的下竖管为止。使整只把手架长度折叠缩小,折叠车体积及所占空间减小,携带更方便。(*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车的竖管折叠结构。一般市面上所见到的各式各样折叠车,主要是由车身及把手架两大部分组成,该折叠车收折后,使原本垂直立撑于车身前端部位的把手架,朝内向车身方向折叠相互贴靠一起,以减少折叠车体积大小及不占空间,便于携带及收藏。但,上述折叠车结构的把手架朝内向车身方向折叠相互贴靠,收折时,受到该把手架的竖管无法再任意收折的限制,使减少折叠车体积大小及不占空间的效益大打折扣,以及携带上较为不便。鉴于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竖管可折叠的折叠车,该折叠车竖管折叠后,折叠车长度缩小,使折叠车体积大小及不占空间效益大大提升,携带更为便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设计方案一种折叠车的竖管折叠结构,它由上、下枢接座及锁合元件组成;所述上枢接座的底面凹设有具底的、恰可供下枢接座容设呈盖合状态的凹槽,凹槽一端口与下枢接座同一端口的两侧面均贯穿有插孔,供上、下枢接座枢接成一体,另一端口两侧面凹设有弧形卡槽,顶面固设一上竖管,上竖管顶端内套设有可操控折叠车行驶方向的车把手,以及于顶面一端中间设有一具开口的凹弧槽;所述下枢接座的底面固设有使整只把手架连接于车体的下竖管,其两侧具插孔的端口另一端口两端面凹设有弧形卡槽,与上枢接座的弧形卡槽相对应,下枢接座端面凹设有具底的凹槽,于凹槽一端穿通有一固孔;所述锁合元件,由一组轴套、插栓、快拆、大小弹簧、固定杆、螺帽及扣件所构成,该组轴套设置于上、下枢接座的插孔内,供插栓插穿于插孔内,并由螺帽锁紧之,使上、下枢接座枢接成一体,同时,并以插栓为转轴任意转动成盖合与未盖合状态,再以套设有垫圈及小弹簧的快拆杆身插设于凹弧槽内,使垫圈卡挡于凹弧槽上方顶面,小弹簧位于凹槽内,再使杆身下端穿经卡挡于弧形卡槽内的固定杆的穿孔内,再突穿于长孔后,以螺帽锁合之,使上、下枢接座于盖合状态时固定,另于固定杆及插栓间设有数大弹簧,供上、下枢接座以插栓为转轴任意转动,以及于上、下枢接座的弧形卡槽内所卡挡供盖合状态时固定固定杆及该插穿于上、下枢接座的插孔内的插栓凸露于外的端头间扣设有一扣件。本技术主要是将上、下竖管通过上、下枢接座枢接成一体的插栓为转轴转动成折叠状态过程中,先将快拆杆身下端所锁合的螺帽旋松后,使上、下枢接座不受快拆及螺帽的夹紧作用,即可将快拆杆身由上枢接座的凹弧槽开口拨出于外,同时,使穿入于快拆杆身内的固定杆亦随之转动朝外脱离弧形卡槽后,亦使上、下枢接座不受固定杆的卡挡下,即可将上枢接座以插栓为转轴转动脱离下枢接座呈未盖合状态,直到使上枢接座顶面所固设的上竖管转动朝下贴靠于下枢接座底面所固设的下竖管为止。由于本技术采用以上设计方案,使折叠车竖管可拆装、折叠,故使整只把手架长度折叠缩小,以及使折叠车体积大小及不占空间效益大大提升,携带上更为便利。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竖管安装外观示意图。图3为上述结构局剖组装剖面图。图4为上述结构立撑后组装剖面图。图5为上述结构折叠后组装剖面图。首先,敬请配合参阅图1~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折叠车的竖管折叠结构由上、下枢接座1、2,锁合元件组成,其中;上枢接座1底面凹设有具底的凹槽11,恰可供下枢接座2容设呈盖合状态,凹槽11一端口和下枢接座2的凹槽21同一端口的两侧面12、22均贯穿有插孔13、23,供上、下枢接座1、2枢接成一体,另一端口两侧面12凹设有弧形卡槽14,与下枢接座2的弧形卡槽24相对称,顶面15固设一上竖管3,上竖管3顶端内套设有可操控折叠车行驶方向的车把手3A,于顶面15一端中间设有一具开口的凹弧槽16;该下枢接座2底面25固设有使整只把手架连接于车体的下竖管4,两侧具插孔23的端口另一端口两端面22凹设有弧形卡槽24,与上枢接座1的弧形卡槽14相对应,于下枢接座2端面凹设具底的凹槽21一端穿通有一固孔26;该锁合元件,由一组轴套5、插栓6、快拆7、大小弹簧8A、8B、固定杆9、螺帽6A、7A及扣件9A所构成,该组轴5设置于上、下枢接座1、2的插孔13、23内,供插栓6插穿于插孔13、23内均有导滑作用,再通过螺帽6A锁紧,使上、下枢接座1、2枢接成一体,并以插栓6为转轴可任意转动成盖合与末盖合状态,之后,以套设有垫圈7A及小弹簧8B的快拆7杆身插设于凹弧槽16内,使垫圈7B卡挡于凹弧槽16上方顶面15,小弹簧8B则位于凹槽11内,再使杆身下端穿经卡挡于弧形卡槽14、24内的固定杆9的穿孔91内,再突穿于长孔26后,以螺帽7A锁合之,使上、下枢接座1、2于盖合状态时固定,另位于下枢接座2凹槽21内的固定杆9及插栓6间设有数个大弹簧8A,供上、下枢接座1、2以插栓6为转轴任意转动,另于上、下枢接座1、2的弧形卡槽14、24内所卡挡供盖合状态时固定用的固定杆9一端凹设有螺丝孔92及套设有一弹簧9C后,供一螺丝9B突穿扣件9A一端的圆孔9A1及锁入于螺丝孔92内,使扣件9A枢设于固定杆9一端,及以弹簧9C弹性使扣件9A可于固定杆9一端具有弹复作用来方便另一端移动之用,扣件另一端的圆孔9A1则套入该插穿于上、下枢接座1、2的插孔13、23内的插栓6所凸露于外的端头61内,于端头61的挡环62外形成有一可伸缩的珠体63,供扣件9 A一端的圆孔9A1套入端头91内,同时,使珠体63受压缩下,直到扣件9A完全套于端头61内,使扣件9A夹固于端头61的挡环62及珠体63间。再参阅图4、图5所示,在折叠车收折后,使原本垂直立撑于车身前端部位的把手架,朝内向车身方向折叠相互贴靠一起,以减少折叠车体积大小及不占空间,方便携带及收藏,更可将把手架的上、下竖管3、4通过将上、下枢接座1、2枢接成一体的插栓6为转轴转动成折叠状态过程中,先将快拆7杆身下端所锁合的螺帽7A旋松后,使上、下枢接座1、2不受快拆7及螺帽7A的夹紧作用,以及将夹固于端头91的挡环62及珠体63间的扣件9A一端拨出端头61外,即可将快拆7杆身由上枢接座1的凹弧槽16开口拨出,同时,使穿入于快拆7杆身内的固定杆9亦随之转动朝外脱离弧形卡槽14、24后,使上、下枢接座1、2不受固定杆9的卡挡,即可将上枢接座1以插栓6为转轴转动脱离下枢接座2呈未盖合状态,直到使上枢接座1顶面15固设的上竖管3转动朝下贴靠于下个枢接座2底面25所固设的下竖管4为止,使整只把手架长度折叠缩小,以及使折叠车体积大小及不占空间效益大大提升以及携带更为便利者。反之,将折叠的折叠车展开形成把手架垂直立撑于车身前端部位后,再将贴靠于下枢接座2底面25所固设下竖管4的上竖管3,随上枢接座1以插栓6为转铀转动朝上重新与下枢接座2呈盖合状态后,使上竖管3形成立撑状态,同时,再通过由快拆7杆身摆入上枢接座1的凹弧槽16内后,使穿入快拆7杆身内的固定杆9随之转动朝内重新嵌卡于弧形卡槽14、24内,使上、下枢接座1、2受固定杆9的卡挡限位下,无法以插栓6为转轴转动外,再将快折7杆身下端所锁合的螺帽7A旋紧后,使上、下枢接座1、2受快拆7及螺帽7A的夹紧作用,以形成多重固定作用,使上、下枢接座1、2盖合更具有稳固安全性。同时,为了使固定杆9嵌卡于弧形卡槽14、24内更具稳固、安全,使固定杆9所锁合的扣件一端圆孔套入于该插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车的竖管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枢接座、下枢接座和锁合元件组成,所述上枢接座的底面凹设有具底的、恰可供下枢接座容设呈盖合状态的凹槽,凹槽一端口与下枢接座同一端口的两侧面均贯穿有插孔,供上、下枢接座枢接成一体,另一端口两侧 面凹设有弧形卡槽,顶面固设一上竖管,上竖管顶端内套设有可操控折叠车行驶方向的车把手,以及于顶面一端中间设有一具开口的凹弧槽;所述下枢接座的底面固设有使整只把手架连接于车体的下竖管,其两侧具插孔的端口另一端口两端面凹设有弧形卡槽,与上枢接 座的弧形卡槽相对应,下枢接座端面凹设有具底的凹槽,于凹槽一端穿通有一固孔;所述锁合元件,由一组轴套、插栓、快拆、大小弹簧、固定杆、螺帽及扣件所构成,该组轴套设置于上、下枢接座的插孔内,供插栓插穿于插孔内,并由螺帽锁紧之,再以套设有垫圈及 小弹簧的快拆杆身插设于凹弧槽内,使垫圈卡挡于凹弧槽上方顶面,小弹簧位于凹槽内,再使杆身下端穿经卡挡于弧形卡槽内的固定杆的穿孔内,再突穿于长孔,以螺帽锁合之,另于固定杆及插栓间设有数大弹簧,在插穿于上、下枢接座的插孔内的插栓凸露于外的端头间扣设有一扣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浪
申请(专利权)人:镒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