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志成专利>正文

双电机灵活驱动式电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299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机灵活驱动式电动自行车。它由前、后车轮、车身架、电池、电池盒、电气控制器、制动系统和电机等组成,其主要特点是前、后车轮均带电机,均采用电机与车轮一体化结构。双电机灵活的驱动方式,使整车在各种路况条件下,均保持较高的运行效率,大大延长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减少电机电器损耗,提高运行可靠性。(*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前、后车轮均带电机的双电机驱动自行车。现在市场上的电动自行车,普遍采用单电机驱动方式,而电动自行车运行特点决定实际所需功率,一般都在80W-400W之间变化,要作出在这样变化范围内效率都较高的电机(效率75%以上)是不可能的。如果采用较小功率电机,则电机效率会随过载率的增大而急速下降,造成过载损耗,同时加速电机、电器的损耗,缩短寿命,尤以电池最为明显。同时也缩短整车每充一次电的行程。如采用较大功率电机,则又存在轻载损耗的缺点,同样也会降低整车运行效率,缩短每充一次电的行程。概括起来讲,单电机驱动方式的电动自行车存在整车运行效率低,爬坡能力低,可靠性能低,电机电器寿命短,机电器械损耗快、故障率高等不足之点。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根据路况和实际承载量灵活骑行。且运行效率高的电动自行车。上述目的是通过采用双电机驱动方式实现的。本技术的前、后轮,自带有电机。当电动自行车运行在平路(或轻载)时,以单电机驱动,整车效率较高(因电机额定功率较小);当电动自行车爬7-8度坡路(或平路严重过载)时,以双电机同时驱动前、后轮,消除了电机的严重过载,运行效率同样较高,且爬坡能力比任何单电机驱动方式的电动自行车都强。本技术另一结构特点是,前、后车轮采用机电一体化结构。其中车圈、幅条和轴皮三者为一体化结构部件,是由模具成型、机械化加工出的整体产品,因而产品质量一致性好,机械尺寸精度高;而电机装配于轴皮内侧,轴皮直接构成电机转子外壳,保证电机与车轮组合容易,组合精度高。前、后轮均采用机电一体化结构,使整个车轮形位公差降低到最低程度,达到机械装配水平,进而整车装调变得简单、容易,整车各项技米性能也由此得到提高。因此,整车更具舒适性和安全性。本技术还有一个结构特点就是平叉向下弯曲,其弯曲后的一直线段明显低于中轴水平线;电池盒(电池)就置于车身架的立管后侧、上述下弯平叉的直线段上,使电池盒(电池)的重心尽可能下移,靠近中轴水平线,提高整车的稳定性安全性;立管上的座管也采用可旋转式弯形管结构,便于容易放入或提出大容量电池(如17AH-22AH)鞍座能后移,可实现立管前移设计,从而提高车体整体紧凑性。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车轮的结构剖面示意图本技术双电机灵活驱动式电动自行车与常规电动自行车一样具有车身架、电气控制器、制动系统等,车身架中的立管1上连接有可旋转弯形座管2,调节立管1上的松紧装置3可调弯形座管2的高、低和旋转方向及角度;鞍座4可在弯座管2上前移或后移;车身架中的平叉5向下弯曲,弯曲后有一直线段6明显低于中轴7的水平线;电池盒(含电池)8置于立管1后侧、下弯平叉的直线段6上;本技术的前、后车轮9、10结构相同,均为机电一体化结构的电动车轮,其结构由内外车胎11、车圈12、幅条13、轴皮14和轮毂电机15构成,其中车圈12、幅条13和轴皮为一体化结构部件,是由有足够机强度的金属材料经模具整体成型而生产出的产品,电机15为轮毂电机,置于轴皮14内侧,轴皮14直接构成电机转子16的外壳,电机盖17连接在轴皮14上,穿过电机定子18的电机轴19构成车轮轴。本技术与现行单电机驱动方式电动自行车的比较试验结果如下成都产电动自行车(电机功率为200W),电池为台湾产CSB-20AH,上6-7度山坡,车速在15Km/h以下,20分钟后,电机控制器工作温度高这90℃以上,行程5Km时电能耗尽。本技术(电机180W×2),电池为国产17AH,上同样的6-7度山坡,车速18Km/h,行驶20分钟后,电机电器的工作温度升至32℃,到达山坡顶后,其电器工作温度仍为32℃,行程为9.2Km。顺山坡返回坡下后,再次通电平路骑行了15Km,电能才耗尽。可见,同样的坡度,同样的路况,大致相同的电池容量,本技术的电能消耗仅为对比技术的1/3-1/4,电机电器工作温度也为对比技术的1/3。本技术之双电机灵活驱动方式可应用到两轮以上残疾人车、老年车上,三轮式的可在前后轮上安装,也可在后双轮上安装。也可采用适合电动车辆用的任何一种电机作驱动电机。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自行车,由前、后车轮、车身架、电池、电池盒、电气控制器、制动系统、电机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前、后车轮均为带电机的电动车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后电动车轮由内外车胎、车圈、幅条、轴皮及轮毂电机构成,其中车圈、幅条和轴皮为一体化结构部件,电机置于轴皮内侧,轴皮直接构成电机转子的外壳,电机轴构成车轮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电池盒置于车身架立管后侧、平叉的上方;所述平叉向下弯曲,其弯曲后的一直线段明显低于中轴水平线,立管上连接的座管为弯形座管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机灵活驱动式电动自行车。它由前、后车轮、车身架、电池、电池盒、电气控制器、制动系统和电机等组成,其主要特点是前、后车轮均带电机,均采用电机与车轮一体化结构。双电机灵活的驱动方式,使整车在各种路况条件下,均保持较高的运行效率,大大延长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减少电机电器损耗,提高运行可靠性。文档编号B60K1/00GK2402589SQ9924113公开日2000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16日专利技术者何志成 申请人:何志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自行车,由前、后车轮、车身架、电池、电池盒、电气控制器、制动系统、电机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前、后车轮均为带电机的电动车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何志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