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广忠专利>正文

多功能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277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功能自行车,属于自行车部件的改进。为解决以往的自行车功能单一,适应能力低,如遇顶风、上坡,显得把位偏高,变速机构摩擦阻力大,后货架驮带平衡难掌握,制动力不足等缺点。本新型自行车的特征是:车把两翅可随时起落,不因有变速机构新增摩擦阻力,特别是飞轮结构的自行车采取脚制动以后,不但缩短和减少了连接机构,提高了制动能力,而且保持了飞轮的优越性能。有益于减轻骑车人的疲劳。(*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多功能自行车是属于一种改进的生活用具。它具有遇不同道路、风向、载货等情况随时调整把的高度、移动座位重心、换档变速、手、脚配合制动等适应能力较强的多功能自行车。目前,自行车几乎遍布城乡每个家庭,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用具。可是现行自行车功能比较单一,适应性较低,比如遇顶风、上坡,为减轻阻力和便于用力,都习惯上身前倾,可是由于把的高度不能随时调整,骑车人只好曲臂悬腰,增加了疲劳程度;同时,由于现行内外变速机构都增加摩擦阻力,一直普及不开,好多情况只有下车推着走,特别是后货架驮货带人,由于重心不能前移,平衡很难掌握,同时制动效果更显得不相适应,这不单增加疲劳程度,更主要的不利行车安全。本多功能新型自行车,为减少顶风阻力和便于上坡加力,不用下车就可将车把两翅起落和固定,这样不但从根本上扭转了曲臂哈腰现象,同时还给骑车身体锻炼者创造了良好条件。另外,本改进的新型自行车,其车座是可以随时前后移动的。现行自行车单人骑,重心就主要在后轮上,如果后边货架再驮货或带人,平衡就很难掌握,常出现曲线行驶现象,严重影响自己和他人安全。车座能够前移,不单是骑车人本人重心位置改变,同时,也给驮带前移创造了条件,再配以车把高度下降,稳定性相对增加,安全性明显提高。同时,本专利技术新型自行车,装有中间无摩擦阻力变速机构,行驶中,可根据需要随时换档变速。现行自行车虽然在个别车种上,有了内或外变速机构,但由于结构、造价等问题,至今一直没有铺开。本来现行外变速机构,一般说就比较简单,但是由于是人力脚踏车,中间有导向、紧链两个轮无时不在空转,摩擦阻力较大,所以现仍局限在赛车上。本专利技术新型变速机构,采取在前轮盘和后飞轮上各固定上一个相对应的多排链轮,前与后、层与层链轮的对应排齿数之和为常数,故周长变化微小,仅有半个链节之差,一根固定长度链条完全可以奏效,所以不需紧链装置。比如,前轮盘A层链轮齿数是49,后盘A层链轮齿数是17,B层前排是46,后排就应是20,C层前排应是43,后排就是23,前排减下来的给后排同等增上,它们各层总数都是66,不但前后增减齿数相同,而且层与层增减数也相同,虽然只有3个之差,但速比变化很大,A层是12.9,B层是12.3,C层是11.9,完全适合高中低速要求(还可增减,以此类推)。 结合附图说明图6是链条拉紧与放松变化规律示意图。 换档操纵。由于链条周长与前后牙盘之间所形成的实际周长都留有一定的余地,如图6所示,作功拉紧时(如实线)链条此时与前后两个链轮切点成一条直线;下链条沉为较大的弧度;当怠速或前轮盘倒转时,由于上链条本身的重量和飞轮逆转摩擦的阻力,上链条自然下沉为一个弧形曲线(如虚线),增大原切点之间的长度,由于链条周长是固定的前后链轮的轴距也是固定的,上链条下沉,下链条必然上升,一般都有10~15mm的上下变化差,因换档是在前轮盘倒转情况下完成的,利用这一变化规律,在前后轮盘的车架上,上下各安装一个有托槽的并通过偏轴作用能横向移动的拨杆,其高度使其下沉能入槽,上升能脱离,换档不用导向轮问题和中间无摩擦阻力问题就完全解决。 还有就是可成倍提高刹车效果的飞轮车脚制动结构。现行脚制动闸虽然具有操纵结构简单,传递能力大等优点,但因摩擦阻力较大,有逐渐被淘汰之势;飞轮车优点很多,且抱、涨闸也还适用,但由于操纵距离长(后轮)传递力小,制动效果普遍很差,不但不适应载货、带人需要,平时也感到不足,尤其下陡坡或驮带货物,安全更难保证。本新型车闸,类似机械抱带式闸,固定在飞轮一侧的条眼上,闸体作为车条支撑架,利用前述链条上下变化规律,在前后链轮之间的车架上安装一个代有齿牙的制动拨杆,链条反转制动。这样不但缩短了制动连接距离,增强了传递力,提高了刹车效果,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安全行车系数。同时,为了保持现飞轮车的优越性,此制动拨杆可与前手制动连接,使其在有前制动时,将拨杆拉起,才发挥作用,这样原飞轮作用不受任何影响。 同时,用此脚制动操纵结构,可改造现飞轮车用手操纵的抱、涨闸,还可作为手操纵的抱、涨的增力装置。其制做方法,按四个改进用图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及实施例图1是两翘可起落的活动车把。 图2是图1的剖视图一、两翅可起落的燕式车把。如图1,利用现行车把立管①,焊上有两个侧把固定孔②和以此孔为园心的弧形滑槽③的扇形滑板④,两个侧把端头打成透眼⑤,并在侧把中间各焊上紧固螺钉⑥,安装时②、⑤透眼重叠铆合,螺钉⑥穿过滑槽③,用代搬把的螺母⑦调整和固定。附图说明及实施例图3是可前后移动的活动车座二、可前后移动的车座。在现行车座固定立管上,如图3焊固一个与车架平行的棱形支撑管⑩,把现行车座⑧下面的园形紧固卡,改成与平行支撑管形状相吻合的棱形紧固卡⑨,可用原有螺杆,不过一侧改用代搬把螺母(11),以便调整和定位。附图说明及实施例图4是不增加摩擦阻力的变速机构,图5是图4的三角挑链凸块的放大,图7是变速时链条拨动装置,三、不增加摩擦阻力的新型变速机构,如图4,其中甲是焊固(或铆合)在前轮盘上的大塔形链轮,丙是焊固在飞轮外圈上的小塔型链轮,乙是现行自行车链条,甲乙丙组合成为变速机构,前后塔形链轮都分三层(也可二层或四、五层)。中间各同层连接可用现行固定周长的一根链条,但长度要稍有余地。 变速操纵,以前述链条在作功拉紧与不作功放松所形成的变化规律为基础。如图6示意,实线为作功拉紧状态,虚线为怠速或倒转放松状态,在前后链轮如图7车架(12)上,安装一个有上下拨杆(13)和端头有沉槽(14)的拨动机械,上下拨杆的高度以链条下沉能入槽上升能脱离为宜。换档时,前链轮倒转,同时用手操纵安装在车把上的变速拨扭(用现行赛车换档手柄,未画图)通过两根拉线,分别与拉杆(18)两端园孔连接,顺时针转动,拨杆(13)在偏心轴(15)和折页轴(16)的作用下横向移动,并在如图5三角凸块的作用下将链条挑起,拨入B层,再转拨入C层,形成逐步减速;反之,在回位弹簧(17)的作用下,层层退回,逐步增速。附图说明及实施例图8是飞轮脚制动闸。 图9是脚制动闸的剖视图。 图10是现行飞轮车脚制动示意图。 图11是制动拨杆头端接链槽的放大。 图12是多功能新型自行车示意图。 四、安装在飞轮车上的脚制动闸。这种车闸如图9,类似现行机械抱带式闸,闸体(19)的根部铆合在现行轴皮条眼上,并在高于飞轮齿根处,重新打出条眼(20),车条(27)从此穿过,抱带(21)一头通过紧固卡(25)固定在车架(12)上,另一头与制动拨杆(22)下端连接,抱带悬浮是通过固定在车架上吊架(23)并通过弹簧(24)形成的。操纵结构是利用前图6所示链条上下变化规律,如图8,车架(12)上用紧固卡(26)固定制动拨杆(22),拨杆上端第一个齿牙起接链和导向作用,第二个起加力作用。制动时,前轮盘倒转,链条后移并下沉落在拨杆第一个牙上,继续后移,将拨杆拉起,随即第二牙也插入链孔,产生较大拉力,随即制动。为了防止因车身摆动,链条下沉错位,可在拨杆齿牙两侧,做一如图11托槽,限制沉落位置。前轮盘正转,上链条前行,解除制动,并将拨杆带回原位,链条同时上升,脱离齿尖。换档变速车用横向多排齿尖以适应链条移位后的制动需要。 利用此制动操纵结构如图10,可改造现行飞轮车上的抱、涨闸,由手制动为脚制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新型自行车,其特征是它有两翘可起落的活动车把,有可前后移动的车座,有中间无摩擦阻力的变速机构,和飞轮车脚制动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新型自行车,其特征是它有两翘可起落的活动车把,有可前后移动的车座,有中间无摩擦阻力的变速机构,和飞轮车脚制动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由有弧形滑槽的扇形滑板和可上下移动的两个活动侧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由有与车架平行的棱形支撑管、棱形紧固卡和代搬把的螺母构成的可移动车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由有前后相对应的多排链轮,而且前与后、层与层大小链轮的对应排齿数之和为常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忠
申请(专利权)人:李广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