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水龙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7740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4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电动车;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折叠电动车,包括箱体,箱体的侧壁上设置躺椅装置,箱体的顶端安装有手把和车座,箱体的底部安装有前轮机构与后轮机构,箱体与手把之间通过伸缩杆相连,车座通过车座支架连接在箱体上,箱体的顶端开有车座凹槽,车座凹槽的形状与车座和车座支架的形状相匹配,车座支架的一端与车座凹槽之间铰接,通过手把控制前轮机构,前轮机构包括前车轮,前车轮与箱体的底部之间通过前叉相连,前叉上包括前叉体和前轮减震装置,后轮机构包括两个后车轮,两个后车轮之间通过后轴相连,两个后车轮与箱体的底部之间通过后叉相连,后叉上设有两组减力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的电动车。
技术介绍
电动车以其便捷、绿色环保等优点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电动车是基于现有自行车的结构对其进行改造,通过增加电池、驱动系统以及电控系统能够使得车子在电能驱动下快速运行。现有技术中提供的电动车基本上是两轮车,为了能够使得车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车架采用焊接或者一体成型结构设计。然而,有些厂家标新立异将电动车也设计为可折叠车结构,其折叠方式是在竖直平面内水平转动,如此,减少电动车的整体占用空间,更便于电动车的存放。但是,现有折叠电动车的折叠方式存在如下问题:折叠后无法再通过车轮移动,需要人工搬运,使得折叠后的电动车搬运较为困难。另外,目前的电动车功能单一,不太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高,可折叠且可一车多用的电动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折叠电动车,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端安装有手把和车座,箱体的底部安装有前轮机构与后轮机构;箱体与手把之间通过伸缩杆相连,伸缩杆包括内筒与外筒,内筒的一端插装在外筒内,内筒的另一端与手把固定连接,内筒通过销轴锁止在外筒的不同位置,根据不同人的习惯,调节销轴的锁止位置来控制手把的高度。外筒的底端与箱体铰接,外筒可绕铰接处相对于箱体转动,外筒的外壁与箱体侧壁之间还通过第一撑杆相连,外筒、第一撑杆与箱体侧壁构成一个三角形支架结构,保证外筒不会随意移动。内筒内穿装有传动连杆,传动连杆将手把与前轮相连,通过手把的转动来控制前轮的转动,进而控制电动车的运行方向。车座通过车座支架连接在箱体上,箱体的顶端开有车座凹槽,车座凹槽的形状与车座和车座支架的形状相匹配,车座支架的一端与车座凹槽之间铰接,车座支架可绕铰接处相对于箱体转动,将车座支架朝向箱体翻转,车座支架可完全置于车座凹槽内,节约放置空间。在骑行时,将车座支架向上翻转,车座凹槽的边缘处设置有卡边,车座支架可卡在车座凹槽内并不会向下继续翻转,形成供人坐的车座。前轮机构与手把位于箱体的同侧,通过手把控制前轮机构,前轮机构包括前车轮,前车轮与箱体的底部之间通过前叉相连,前叉上包括前叉体和前轮减震装置,减震装置缓解颠簸,前叉体的一端与箱体铰接,另一端与前车轮通过前车轴铰接,前车轮与前叉可绕箱体的铰接处转动,前车轮与箱体之间还通过前轮撑杆相连,前轮撑杆的一端与箱体铰接,另一端与前轮减震装置铰接。在骑行时,将前车轮置于箱体的外部并与前轮撑杆相连,前轮减震装置不会随意移动,保证行车安全,在不使用时,将前轮撑杆拆下,并将前轮撑杆与前车轮均放置在箱体内,并将前轮撑杆与前轮撑杆通过销轴铰接,前车轮与前轮撑杆即完全置于箱体内。后轮机构与车座位于箱体的同侧,后轮机构包括两个后车轮,两个后车轮之间通过后轴相连,两个后车轮与箱体的底部之间通过后叉相连,后叉上设有两组减力装置,每组减力装置均包括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第一减震装置、第二减震装置均与后叉架相连,第一减震装置与第二减震装置均可以缓解颠簸,提高舒适度。箱体的侧壁上设有躺椅装置,躺椅装置设置在拉带的正下方,躺椅装置包括抽拉板和斜支架,抽拉板的上端铰接在箱体的侧壁上并可绕铰接处转动,斜支架也为可伸缩的支架,斜支架的一端与箱体铰接,另一端可与抽拉板外伸端下部的拉环铰接。在骑行时,抽拉板与斜支架均完全收回并紧贴在箱体的侧壁上,不会随意运动,抽拉板与斜支架的结构域现有的行李箱拉杆相近,在需要休息或者紧急情况运送伤员时,可以将抽拉板转至水平位置并完全拉开,斜支架与抽拉板的下方拉环铰接,并通过销轴固定好斜支架的伸出长度,避免斜支架回缩,人可躺在抽拉板上,达到一车两用的效果。其中,前轮减震装置、第一减震装置与第二减震装置的结构相同,前轮减震装置的结构为:包括叉体、套管、压力弹簧、防尘罩螺母、紧固螺母和防尘罩,套管上端开有丝扣,下端设有安装压力弹簧的凸台,压力弹簧套装在套管内,叉体与套管之间为滑动配合,叉体上下两端均压装有压力弹簧并由套管依次串联,防尘罩螺母、紧固螺母紧固在套管上端用于紧压压力弹簧,叉体的顶端与箱体铰接,叉体的底端与前车轮铰接。在适度弹压状态下,通过压力弹簧缓解前叉的振动和颠簸。其中,箱体上设置有锁块,锁块于箱体位于同一侧,第一撑杆向下转动后可通过螺栓锁止在锁块上,在不使用时,将第一撑杆与锁块锁紧,避免在托运的过程中第一撑杆晃动。其中,箱体伸缩杆的外筒上设有多个通孔,内筒上设有一个与外筒上通孔大小相同的定位孔,通过在外筒的通孔与内筒的定位孔内穿装销轴来控制伸缩杆的长度。其中,箱体的顶端设置有环状的拉带,在折叠后,拉带方便托运。其中,拉带与后轮机构设置在箱体的同侧,箱体向后轮机构倾斜,拉带方便托运。其中,箱体上还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上端与箱体铰接,下端自由,通过支撑架支撑电动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可将电动车的前轮置于箱体内,车座置于箱体顶部的车座凹槽内,手把收缩后置于箱体的顶部,电动车整体为一个可移动的箱体,箱体的两个后车轮作为托运箱的轮子,通过拉带托运,非常方便,节约空间,方便携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躺椅装置完全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箱体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折叠后的箱体顶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两个后车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前轮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叉体的横截面图。图中:I为箱体,2为手把,3为车座,4为前轮机构,5为后轮机构,6为伸缩杆,7为内筒,8为外筒,9为第一撑杆,10为传动连杆,11为车座凹槽,12为车座支架,13为前车轮,14为前叉,15为前叉体,16为前轮减震装置,17为前轮撑杆,18为后车轮,19为后轴,20为后叉,21为第一减震装置,22为第二减震装置,23为后叉架,24为叉体,25为套管,26为压力弹簧,27为防尘罩螺母,28为紧固螺母,29为防尘罩,30为锁块,31为拉带,32为支撑架,33为躺椅装置,34为抽拉板,35为斜支架,36为拉环。【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7所示,一种折叠电动车,包括箱体1,箱体I的顶端安装有手把2和车座3,箱体I的底部安装有前轮机构4与后轮机构5 ;箱体I与手把2之间通过伸缩杆6相连,伸缩杆6包括内筒7与外筒8,内筒7的一端插装在外筒8内,内筒7通过销轴锁止在外筒8的不同位置,内筒7的另一端与手把2固定连接,外筒8的底端与箱体I铰接,外筒8可绕铰接处相对于箱体I转动,外筒8的外壁与箱体I侧壁之间还通过第一撑杆9相连,外筒8、第一撑杆9与箱体I侧壁构成一个三角形支架结构,内筒7内穿装有将前轮机构4与手把2相连的连杆结构;车座3通过车座支架12连接在箱体I上,箱体I的顶端开有车座凹槽11,车座凹槽11的形状与车座3和车座支架12的形状相匹配,车座支架12的一端与车座凹槽11之间铰接,车座支架12可绕铰接处相对于箱体I转动,车座支架12可翻转完全置于车座凹槽11内,车座支架12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顶端安装有手把(2)和车座(3),箱体(1)的底部安装有前轮机构(4)与后轮机构(5);所述箱体(1)与手把(2)之间通过伸缩杆(6)相连,所述伸缩杆(6)包括内筒(7)与外筒(8),所述内筒(7)的一端插装在外筒(8)内,内筒(7)通过销轴锁止在外筒(8)的不同位置,内筒(7)的另一端与手把(2)固定连接,外筒(8)的底端与箱体(1)铰接,所述外筒(8)可绕铰接处相对于箱体(1)转动,所述外筒(8)的外壁与箱体(1)侧壁之间还通过第一撑杆(9)相连,所述外筒(8)、第一撑杆(9)与箱体(1)侧壁构成一个三角形支架结构,内筒(7)内穿装有将前轮机构(4)与手把(2)相连的连杆结构;所述车座(3)通过车座支架(12)连接在箱体(1)上,所述箱体(1)的顶端开有车座凹槽(11),所述车座凹槽(11)的形状与车座(3)和车座支架(12)的形状相匹配,所述车座支架(12)的一端与车座凹槽(11)之间铰接,车座支架(12)可绕铰接处相对于箱体(1)转动,车座支架(12)可翻转完全置于车座凹槽(11)内,车座支架(12)向上翻转后可卡住并供人坐;所述前轮机构(4)与手把(2)位于箱体(1)的同侧,所述前轮机构(4)包括前车轮(13),前车轮(13)与箱体(1)的底部之间通过前叉(14)相连,所述前叉(14)上包括前叉体(15)和前轮减震装置(16),所述前叉体(15)的一端与箱体(1)铰接,另一端与前车轮(13)通过前车轴铰接,所述前车轮(13)与前叉(14)可绕箱体(1)的铰接处转动,前车轮(13)与前叉(14)可置于箱体(1)的外部或置于箱体(1)的内部,所述前车轮(13)与箱体(1)之间还通过前轮撑杆(17)相连,所述前轮撑杆(17)的一端与箱体(1)铰接,另一端与前轮减震装置(16)铰接;所述后轮机构(5)与车座(3)位于箱体(1)的同侧,所述后轮机构(5)包括两个后车轮(18),两个后车轮(18)之间通过后轴(19)相连,所述两个后车轮(18)与箱体(1)的底部之间通过后叉(20)相连,所述后叉(20)上设有两组减力装置,每组减力装置均包括第一减震装置(21)和第二减震装置(22),所述第一减震装置(21)、第二减震装置(22)均与后叉架(23)相连;所述箱体(1)的侧壁上设有躺椅装置(33),所述躺椅装置(33)设置在拉带(31)的正下方,所述躺椅装置(33)包括抽拉板(34)和斜支架(35),所述抽拉板(34)的上端铰接在箱体(1)的侧壁上并可绕铰接处转动,所述斜支架(35)也为可伸缩并可锁止的支架,所述斜支架(35)的一端与箱体(1)铰接,另一端可与抽拉板(34)外伸端下部的拉环(36)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武水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