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振乾专利>正文

双动力驱动三轮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266 阅读:5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动力驱动三轮摩托车,包括车架、车座、车轮和差速器驱动轴,其差速器驱动轴上分别设置有大驱动链轮和小驱动链轮,大驱动链轮与燃油发动机动力轴上的动力链轮通过链条连接,小驱动链轮与直流电动机动力轴上的动力链轮通过链条连接,直流电动机上配装有电动车用蓄电池。集机动与电动于一体,综合性能好,适应能力强,可根据需要自行方便地选择使用电动或机动驱动,或启动两者共同驱动,在城区和良好路面上可以选择使用电动驱动,也符合城区的环保要求,在需要爬坡或泥泞、坑洼的路面上行驶,或在夜间、或蓄电池蓄电量不足的情况下,选用机动驱动,可以实现远距离行驶。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成本低,利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动力驱动三轮摩托车,属于机动车辆。
技术介绍
三轮电动助力车和燃油机动三轮摩托车是当今早已被人熟知的车型,在我国广大农村及城镇被广泛的使用,两种三轮摩托车各有其特点,均为成熟的工艺和技术,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生产、销售和使用,但两种车型也分别存在不足之处,在当今的能源紧张状况下,国家三令五申的强调要求节能环保,以三轮机动摩托车为主群体的用户,很自然地把目光移向近几年的电动三轮助力车上,电动三轮助力车以其低噪音、无污染、节约能源的优势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尽管起步较晚,但也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不过比起机动三轮摩托车的市场占有量还相差甚远,电动三轮助力车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存在蓄电池蓄能的局限性,致使行驶里程受到限制,经常出现在行驶过程中,尤其在归途中蓄电池蓄能消耗贻尽,用户不得不推车回家的尴尬局面,另外,电动助力车不耐爬坡,对于泥泞、坑洼路面,由于缺乏机动摩托车的变速换档的控制效果,使其适应性大大降低,并且,在夜间行驶时,夜间照明与驱动动力争夺电源,使电动三轮助力车几乎不敢在夜间形式,对于广大的农村用户尤其不好被接受,适应能力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动力驱动三轮摩托车,包括车架、车座、车轮和差速器驱动轴,其特征在于差速器驱动轴上分别设置有大驱动链轮和小驱动链轮,大驱动链轮与燃油发动机动力轴上的动力链轮通过链条连接,小驱动链轮与直流电动机动力轴上的动力链轮通过链条连接,直流电动机上配装有电动车用蓄电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振乾
申请(专利权)人:赵振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