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弘昌专利>正文

自行车把手立管的管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8173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自行车把手立管的管夹装置,主要包括具有两个平行开口腔室的管夹本体以及一可迫使两个腔室的内径同步缩小的迫紧装置;其中,管夹本体的两个平行腔室可分别容许一把手立管及一支轴穿过,且两个平行腔室的相对侧面呈缺口状,并以一由相对缺口的两端缘延伸的第一及第二板件将两个腔室连接成一体,第一及第二板件间形成一连通两个腔室的中间沟槽;迫紧装置则由垂直方向穿过第一及第二板件,藉由操作迫紧装置,使两个腔室的内径同步缩小,藉以迫紧容置其内的把手立管及支轴。(*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立管的管夹,特别是一种可供降低把手立管高度并可将把手旋转约90度以减少车宽的自行车把手立管的管夹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时代进步,自行车已由早期仅提供代步功能,演化成兼具外出旅游踏青时的休闲工具,为方便使用者外出携带自行车,自行车亦从早期仅具有固定式车架结构,衍生出目前广受欢迎的折叠式、伸缩式或组合式等各种车架结构,此类折叠式、伸缩式或组合式等自行车的主要目的在于可缩短车架高度、长度等,以利使用者携带或将的放置于汽车行李厢中载运至郊外使用。以目前的产业技术而言,主要利用折叠铰炼以降低把手立管(把手立管及座垫立管等)的高度,其结构是将把手立管截断成两截,将之分别焊接于铰炼的两片活动关节铁片上,再利用一转轴枢接两片活动关节铁片,使其可开启或闭合,同时设置一例如快拆杆(Quick Release)的扣具控制其启闭。上述构造的折叠铰炼因需将把手立管截成两段,破坏把手立管本身应有的的应力强度,对于使用者的骑乘安全影响甚大;同时其两片活动关节铁片相对夹合时,若过于紧密则使用者很难扳动其扣具以施行启闭的操作(尤其是折叠铰炼经使用一段时期而有锈蚀的虞时,使用者将更难操作),反之,如不够紧密则其所联结的把手立管即有晃动的情形,此将对行车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存在折叠铰炼的构造复杂、外观品相不佳以及重量重(影响使用者携带自行车时的体力负荷)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把手立管的管夹装置。采用与上述现有折叠铰炼不同的技术理念,但其可完全取代折叠铰炼,作为自行车中用以降低把手立管高度以及将把手旋转至与前轮平行藉以减少车宽的主要构件,且其无须将把手立管截断成两截,不会破坏把手立管本身应有的的应力强度,对于骑乘安全无不良影响。本技术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把手立管的管夹装置。其操作容易,且可更加紧密地夹紧把手立管,避免其不当晃动,进而比习用折叠铰炼更能提升行车安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把手立管的管夹装置。可依据使用者的身高条件调整把手立管至一适于其个人舒服骑乘的高度上(此亦为习用折叠铰炼所无法达成),以适合不同身高条件的人士骑乘。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行车把手立管的管夹装置,包括一管夹本体,具有上、下端均呈开口状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及第二腔室,该第一及第二腔室分别容许一把手立管及一支轴穿过其内,且其相对侧面呈缺口状,并由该相对缺口的两端缘延伸且具有一中间沟槽的第一及第二板件将该第一及第二腔室连接成一体;一可操作地迫使该第一及第二腔室缩小其内径的迫紧装置,以分别夹紧被容置于该第一及第二腔室内的把手立管及支轴。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行车把手立管的管夹装置的顶面立体分解视图;图2为该管夹装置被应用于自行车的把手立管时在迫紧组立状态下的立体组合视图;以及图3近似于图2,为利用该管夹装置降低把手立管高度并将把手旋转至与前轮平行状态下的立体组合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技术所提供的自行车把手立管的管夹装置主要包括具有两个平行腔室11、12的管夹本体10以及一可迫使该两个腔室11、12缩小其内径的迫紧装置30。该管夹本体10利用铝挤工法或其它工法一体成型,其两个平行腔室11、12的上、下端13、14均呈开口状,使第一腔室11可容许一把手立管40穿过其内部,而第二腔室12则容许一支轴42穿过其内部;两个平行腔室11、12的相对侧面呈缺口状15、16,并以一由该相对缺口15、16的两端缘延伸的第一及第二板件17、18将该两个腔室15、16连接成一体,第一及第二板件17、18间形成一连通该两个腔室11、12的中间沟槽19,藉由该缺口15、16及中间沟槽19的设置,使该两个平行腔室11、12均具有可被外力迫紧而缩小其内径以及外力移除后恢复至原状的弹性应变能。该迫紧装置30则由垂直方向穿过该第一及第二板件17、18上所开设的相对通孔20,藉由操作迫紧装置30,对该第一及第二板件17、18施加一相对迫紧的作用力,使该中间沟槽19及两个腔室11、12的开口同步缩小,进而缩小该两个平行腔室11、12的内径,藉以迫紧分别容置于该两个平行腔室11、12内的把手立管40及支轴42;或者反向操作该迫紧装置30,使该两个腔室11、12藉其本身的弹性应变能弹回至原始内径,进而容许穿过该两个腔室11、12的把手立管40及支轴42得以自由滑动及转动。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所提供的自行车把手立管的管夹装置可被应用作为把手立管40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主要是将原被锁固于前叉管46顶端的把手立管40拆下,并在该前叉管46顶端改以螺纹件45锁固一支轴42,该把手立管40及支轴42再被分别穿设于该管夹本体10的第一及第二腔室11、12内;此时,如图2所示,可依据使用者的身高条件调整该把手立管40至一适当高度后,再利用该迫紧装置30对该管夹本体10的第一及第二板件17、18施加一相对迫紧的作用力,迫使该两个平行腔室11、12缩小其内径,进而迫紧容置于该两个平行腔室11、12内的把手立管40及支轴42,构成如图2所示可供骑乘的迫紧组立状态。当要收藏、携带或停放该自行车时,则可如图3所示,先操作该迫紧装置30移除其施加于该第一及第二板件17、18上的迫紧作用力,使该两个腔室11、12藉其本身的弹性应变能弹回至原始内径,此时两个腔室11、12与把手立管40及支轴42间均呈松配合状态,使用者即可以该支轴42为中心转动该管夹本体10至一偏离前轮43中心线的侧面位置,令该把手立管40可不被该前轮43所阻挡而被降至最低高度,同时可转动该把手立管40至其顶端的把手44与前轮43平行的状态,如此不但可降低该把手立管40及把手44的高度,同时亦可因平常向两侧突出以供骑乘的把手44被转动至与前轮43平行,而可减少该自行车的宽度,且该把手44的长度不致于超过该前轮43的直径,因此亦不会增加该自行车的长度。本技术中的把手44可被旋转至与前轮43平行的状态,因而在例如市区、校园、捷运车站或公寓楼梯间停放自行车时,因自行车的车宽被有效缩小,而能有效减少停放自行车所需的空间,更可避免两辆相邻停放自行车的把手44产生相互干涉的现象,令车主更易于自停车格内移出该自行车,特别是在例如公寓楼梯间等较狭小的空间内停车时,更可将自行车贴紧墙壁停放,以免妨碍他人的行走空间。另外,为使该把手立管40及支轴42被顺利组立成骑乘状态及收藏状态,本技术更分别在该两个平行腔室11、12处设置有第一及第二定位装置。该第一定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开设于该第一腔室11周壁上的定位孔47以及一设置于该把手立管40对应位置上的弹性销48,当该把手立管40被插入该第一腔室11内时,该弹性销48可被嵌入任一定位孔47内,使该把手44被保持于与前轮43垂直的骑乘状态或与前轮43平行的收藏状态。该第二定位装置包括有至少一个开设于该第二腔室12周壁底端的定位槽49以及一设置于该支轴42对应位置上的定位凸缘50,当该支轴42被插入该第二腔室12内时,该定位凸缘50可被嵌入任一定位槽49内,使该管夹装置被保持于与车架中心线平行的骑乘状态或者使该把手立管40可被顺利降低高度的偏移位置。该迫紧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把手立管的管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管夹本体,具有上、下端均呈开口状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及第二腔室,该第一及第二腔室分别容许一把手立管及一支轴穿过其内,且其相对侧面呈缺口状,并由该相对缺口的两端缘延伸且具有一中间沟槽的第一及 第二板件将该第一及第二腔室连接成一体;以及一可操作地迫使该第一及第二腔室缩小其内径的迫紧装置,以分别夹紧被容置于该第一及第二腔室内的把手立管及支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弘昌
申请(专利权)人:赵弘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